秋收万颗子 山海共潮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11:42 1

摘要:当三岔河口的晨雾尚未散去,东升的朝霞已撒向黄土高原,海河的水汽浸润着陇原的麦田,青稞奶的香味与西北角的烟火气交织,随着引自国外的奶山羊诞下良种,新的蓝图正在源源不断的新生中徐徐展开。天津与甘肃,一方依海而兴,一方枕山而卧,在东西部协作的宏图之下,渤海湾的浪花与

当三岔河口的晨雾尚未散去,东升的朝霞已撒向黄土高原,海河的水汽浸润着陇原的麦田,青稞奶的香味与西北角的烟火气交织,随着引自国外的奶山羊诞下良种,新的蓝图正在源源不断的新生中徐徐展开。天津与甘肃,一方依海而兴,一方枕山而卧,在东西部协作的宏图之下,渤海湾的浪花与祁连山的雪线正于此刻不断交汇。

秋来东风起,小麦覆陇黄。从无到有,从穷到富,随着红桥区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在陇原大地这片沃土中,不断上演着破茧成蝶的崭新蜕变,结出累累硕果。红桥区紧扣帮扶地区所需和己方所能,聚焦产业发展,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机遇,积极探索帮扶内容与模式,全力推动帮扶工作取得新实效。

一捧黑小米,撑起农户“钱袋子”。黑小米作为一种新兴杂粮农产品,其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市场认可。2024年,红桥区西沽街道大力帮扶合水县关良村探索发展黑小米种植产业,村集体合作社于当年小规模种植35亩,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今年,在总结经验成果后,关良村将黑小米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示范带动等方式,将种植面积扩大至300亩。

“产业要发展,硬件得跟上”。红桥区投入1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黑小米加工车间,成立直采直供基地,打造“太莪墨穗”特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溢价率;西沽街道动员爱心企业,购置了一批黑小米播种机、覆膜机等专业设备,为收获季做足准备。

2025年关良村黑小米产量18.6万斤,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4.88万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0万元。

从最初试探性的小规模种植,到如今连片成方的规模化种植,不仅体现出黑小米种植的可行性,更让农民的口袋“鼓”了起来,为当地特色产业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村里都是“宝”,红桥架“金桥”。 碌曲县阿拉乡吉扎村物产丰富,沃野一方,几年来,红桥区投入资金375万元,为其新建糌粑点心、青稞奶茶加工车间、菌类分类车间等,帮助集体合作社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入驻红桥区碌曲县共建产业园区,2024年实现销售额165万余,盈利35万,分红20万元,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更带动了吉扎村产业提升。

在红桥区帮助下,吉扎村集体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荣获“甘味”品牌企业称号,同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为进一步打开市场,红桥区邵公庄街道联手西于庄街道,通过多种方式向辖区企业推介,组织企业赴吉扎村考察,并联系辖区企业伍创电商,就建立直采直供基地进行对接。

2025年前三季度,吉扎村集体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72万元,盈利20万元,分红9.87万元。

奶山羊“一条龙”,“哺育”乡亲富起来。合水县太莪乡是全县奶山羊养殖专业乡,红桥区结合这里的养殖基础,投资建设了奶山羊养殖基地,通过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承包等方式,帮助当地形成产业集群,带动百姓增收受益。

红桥区一边采取“集中投放、分散养殖”的方式,以村集体名义向合作社投放奶山羊,一边在村里新建奶羊技术服务站和实训基地,提供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规模养殖等服务和培训。

在保障好培育到养殖等环节后,红桥区继续加强后续加工,帮助当地陇象集团打造湿法生产线,从养殖户收回的羊奶可直接加工为羊奶粉,填补了当地羊奶加工技术空白。

同时建设液态奶生产车间,由此将奶山羊产业繁育、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等合为一体,形成现代化产业链的完整闭环。

山海交响处,陇上正芳华。当渤海湾的潮声与祁连山的雪风在陇原大地共鸣,红桥与甘肃的协作已深度交融,从黑小米的"点土成金"到奶山羊的"链动振兴",从糌粑车间的标准化到"甘味"品牌的认证,一组组画面共同勾勒出东西部协作盛景,这场跨山越海的携手,正让一片古老土地,在新时代下焕发出别样的蓬勃生机。

转载注明美丽红桥

记者:王 彬责编:朱双银审核:汤甜甜
监审:何文晖

来源:美丽红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