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需要严肃纠正一个认知偏差:我国现行法律中,死刑的执行方式为注射死刑,早已不再采用“枪毙”这一方式,这是基于保障被执行人基本人权、体现司法文明的重要规定,必须明确澄清,避免传播错误信息。
首先需要严肃纠正一个认知偏差:我国现行法律中,死刑的执行方式为注射死刑,早已不再采用“枪毙”这一方式,这是基于保障被执行人基本人权、体现司法文明的重要规定,必须明确澄清,避免传播错误信息。
羁押室的灯光不亮不暗,法警走进来的时候,手里端着温热的饭菜和一杯水,先等被执行人吃完,才在他对面轻轻坐下,声音平稳得没有起伏,却每一句都带着对生命的最后尊重。
/“我是本次死刑执行的法警,现在依法向你告知相关事宜,你仔细听,有疑问随时问。”这句话之后,法警会稍作停顿,给对方平复情绪的时间,再继续说:“按照规定,执行前你想见近亲属,我们已经协调好了,等下就安排见面,见面时间会充分保障,你有想说的话,都可以跟他们说。”
接着是权利与流程的清晰告知:“见面结束后,我们会带你去执行场所,路上会做安全检查,全程有我和同事陪同,你要是身体不舒服,或者有什么合理的小要求,比如想再喝口水、整理下衣物,都直接跟我说,我们会帮你解决。”
最后,法警会看着对方的眼睛,语气依旧平和:“到了执行场所,会先核对你的身份,再由相关人员宣读死刑执行命令,宣读后你若无异议,就会进入执行环节,过程中不会有痛苦,你放心。”
没有冰冷的呵斥,没有急促的催促,那些话里没有审判的严厉,只有司法对生命最后时刻的敬畏,以及对被执行人基本权利的最后保障。
来源:洞察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