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指控郑丽文背后有“境外网军”操盘,连大陆都被牵扯了进来。而郑丽文却并没有退缩,她选择用一句王世坚的金句进行回应:“希望这场选举选得从从容容,而不是匆匆忙忙。”
近日,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战局突变,张亚中、赵少康、郝龙斌三人罕见联手,集中火力对郑丽文发起了围攻。
他们指控郑丽文背后有“境外网军”操盘,连大陆都被牵扯了进来。而郑丽文却并没有退缩,她选择用一句王世坚的金句进行回应:“希望这场选举选得从从容容,而不是匆匆忙忙。”
在郝龙斌宣布参选前,他就和赵少康已经密谈了不止一次。一方是前台的候选人,一方则是幕后操盘手,两人达成协议:郝龙斌出面参选,赵少康则负责在媒体上“摇旗呐喊”。
但这不是无条件的支持,赵少康一直有更长远的打算,那就是2028年大选。郝龙斌若能当选党主席,他将借此掌握国民党的核心资源,为今后的布局铺路。
这种“密室合作”的模式,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是最后一次,但它却暴露了一个问题:国民党的权力结构,依然停留在封闭操作,而非公开竞争。
10月9日,郝龙斌发布公开信,称自己正在遭遇境外网军的攻击,还暗指是郑丽文阵营所为。第二天(10日),张亚中就开始接力发言。
张亚中原本的选情低迷,几乎被边缘化,但到了现在,却突然开始发声。
他不仅批评“某候选人”,动用了类似民进党“1450网军”的模式攻击对手,还罕见地向大陆喊话,呼吁大陆有关单位查清是否有民间公司或个人,为特定候选人进行宣传,并要求“约束”其行为。
这番话在党内引起了不小震动,张亚中的这番说辞,就是在暗指郑丽文和大陆网友结合,一起在抹黑郝龙斌。不少党员质疑:张亚中这是在为郝龙斌“助攻”?
但是他却忘了,这种将国民党主席选举与大陆拉上关系的做法,风险极高。不仅容易引发社会敏感话题,还可能让党内的改革力量被贴上错误标签。
紧接着的第三天(11日),赵少康又召开记者会,播放所谓得“AI合成攻击视频”,并称这不可能由个体完成。
但他却没有提供任何的第三方技术评估,也没有公开原始数据来源,这就使得所谓“AI网军”攻击的说法,缺乏了技术支撑。
不少IT安全专家指出,AI的内容真假难辨,但要判断是否为“操控”,还需依赖专业工具、IP追踪和数据分析。
赵少康此举,更像是在利用“技术恐慌”操控舆论,把技术问题政治化,把不明攻击归咎于对手。
他们三人的发言时间紧密、口径一致,几乎形成“围剿态势”。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指向却非常明确:郑丽文是唯一可能涉入的候选人。
赵少康还更进了一步,呼吁台湾安全机关“反渗透调查”,并扬言将于12日提出告发。这场攻势,更像是一场“权力阻击战”,针对的就是郑丽文的强势民调与基层动员能力。
除了明面上的攻防,他们私底下还有着更复杂的利益交换。
云林张家也已明确支持郝龙斌,作为交换,郝龙斌承诺给予一个不分区立委与县长的提名权。这种“资源换支持”的做法,是国民党长年派系运作的典型方式。
云林张家的势力深厚,在地方有稳固的基本盘,而郝龙斌本身就在基层的号召力不足,需要靠地方派系来补足短板。
云林张家与郝龙斌
虽然派系合作可以在短期内整合选票,但也可能会压缩改革空间,而郑丽文则又主张“去派系化”,强调制度公开、提名透明。
两者的路线冲突,也可能成为这场选战的核心竞争。
反观郑丽文,在面对连续几日的密集攻击,她的回应却始终保持克制,没有直接回击,也没有选择回避问题。她指出,现在是AI与网络的时代,舆论环境已经与过去完全不同。
真假难辨,是每位候选人都面临的挑战。对此,郑丽文还援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话:“想管制网络言论,就像把果冻钉在墙上。”
这句话既幽默,又精准,直接点出了网络治理的本质难题。而她的核心立场是:不应将网络言论轻易上升为安全问题,更不该在选战中互相攻讦。
克林顿
在10月11日的回应中,郑丽文强调:“距离选举只剩不到一周,大家都在努力冲刺”,她呼吁所有候选人放下对立,避免党内互打、网内互打。
郑丽文还表示,选举是竞争,但国民党不能再因为内斗而失去社会信任,这番话也在党内的中基层引发了共鸣。
不少党员认为:在三人的围攻之下,还能保持冷静、拒绝对抗,郑丽文展现出的是真正的领导力与格局。
正如王世坚的那句金句所说,要选得“从从容容”,而不是“匆匆忙忙”,这句话,正是郑丽文对政治风格的选择。
而如今的这场选战,也是一场国民党内部结构的对抗。
一边是以郝龙斌、赵少康、张亚中为代表的传统派,他们依靠派系联盟、舆论操盘、资源整合等方式维持影响力。
另一边,则是以郑丽文为代表的改革派,主张的是制度公开、媒体透明、选战现代化。
国民党主席候选人
主席的人选之争,也是这两种路线、两种文化之间的较量。而国民党是否可以真正走出低迷、重新赢得主流民意的支持,关键就在于这场对决的结果。
张亚中、赵少康、郝龙斌三人的联手,确实制造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但真正赢得党内尊重与社会关注的,还是那个可以在“风暴中心”不卑不亢的候选人。
郑丽文没有被带节奏,也没有回避争议,她选择了用理性来回应“政治攻击”,用格局来回应“派系联手”。
而这份从容,正是如今国民党所需要的新气象。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