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觉醒了!雷军演讲翻车,小米的套路,这次真没人买账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6:31 1

摘要:他讲造车三年多不容易,说55岁还敢闯,试图把当年 “为发烧而生” 的热血劲儿再拉回来。可打开评论区我直接看愣了 —— 满屏的 “别灌鸡汤了,我的 SU7 啥时候能提?”、“小米 17 修了三次还没好,讲这些有啥用?”,连刷十条都见不着一句好话。

2025年9月25日,雷军的年度演讲照常开讲。镜头里他还是老样子,舞台灯光一打,西装笔挺,笑容依旧,仿佛还是那个“为发烧而生”的雷布斯。

他讲造车三年多不容易,说55岁还敢闯,试图把当年 “为发烧而生” 的热血劲儿再拉回来。可打开评论区我直接看愣了 —— 满屏的 “别灌鸡汤了,我的 SU7 啥时候能提?”、“小米 17 修了三次还没好,讲这些有啥用?”,连刷十条都见不着一句好话。

要知道以前雷军演讲,那可是 “米粉狂欢节”。当年他说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朋友圈刷爆了截图;宣布造车时一句 “为小米汽车而战”,多少人熬夜守着看直播。

可如今,鸡汤端上来,大家却集体放下勺子:不是味道变了,是喝汤的人,早就醒了。

不仅弹幕炸锅,朋友圈转发量连去年的零头都不到,连资本市场都不给面子,演讲结束后股价连着跌了四天,市值蒸发掉 8%。这到底是咋回事?

这场翻车,不是偶然,而是一次“信任余额不足”的集中爆发。

最让人心慌的,还是刚过去没多久的小米 SU7 召回风波。9 月中旬国家市监局一纸公告下来,11 万多辆 SU7 标准版要召回,原因是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识别不及时,有碰撞风险。虽说官方说远程升级就能解决,可车主们心里早打了鼓。

山东的车主张先生跟我吐槽,他升级完确实觉得辅助驾驶稳了点,在快速路上能主动避让压线的大车,但一想到 “自己开的车带着安全隐患出厂”,还是后背发凉。还有人翻出月初威海那起 “SU7 自己溜车” 的事,虽说最后查明是车主误触手机远程指令,但那段监控视频里空车狂奔的画面,早给大家心里埋下了疙瘩。网友说得扎心:“汽车又不是手机 APP,能靠打补丁过日子?这分明是拿我们当内测小白鼠。”

比质量隐患更闹心的,是熬死人的提车周期和明目张胆的黄牛乱象。有网友晒出订单截图,去年 12 月付的定金,到今年国庆还没见着车影,去 4S 店问就只会说 “产能在爬坡”。可转头就在二手平台刷到黄牛加价转单的消息,福建一个中介直言不讳:“四月的订单现在加一万六就能提,还送免费选装的尾翼和冰箱”。

更离谱的是这些转单的操作套路。按小米官方规矩,订单只能转给直系亲属,可黄牛们居然伪造结婚证、户口本,还得挑性别年龄匹配的 “假亲属” 来走流程。有个买家花八千块转单,提车后发现原车主的小米账号没解绑,对方能随时看到他的行车轨迹,甚至能远程启动车辆。这种 “花钱买隐患” 的事,能不让人窝火吗?

要是产品靠谱、提车顺利,或许大家还能忍忍,可小米那套 “大字吹牛、小字免责” 的老毛病,这次算是彻底戳了众怒。有人把小米几款产品的宣传海报拼在一起,看得人血压飙升:小米 17 Pro 大标题喊着 “逆光之王”,角落里却藏着 “为产品目标” 的小字;SU7 说自己是 “超强钢车身”,实际标注的只是 “材质项目名称”;最绝的是 SU7 Ultra,直接号称 “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底下一行小字却写着 “目标成为”。

以前大家觉得 “小米营销就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可现在不一样了,有网友专门做了测试,小米 17 Pro 在逆光环境下拍出来的照片全是噪点,直接把海报截图和实拍图放一起对比,配文 “这就是‘目标’中的逆光之王?”。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翻出五年前小米手机 “拍月亮” 的旧账,吐槽 “这么多年了,除了玩文字游戏,就没点长进?”

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雷军演讲里那套 “富豪的烦恼” 跟普通人的现实完全脱节。他对着镜头感慨 “供造车、造芯两个‘孩子’压力大”,屏幕前的车主正为提不到车骂街;他说 “55 岁正是闯的年纪”,多少 35 岁的打工人正为裁员焦虑,连手机维修费都要算着花。

有个网友的评论被顶到热评第一:“十年前听你讲放弃高薪创业,我觉得热血沸腾,因为那时候小米 1999 元的手机真的性价比能打;现在你还讲这套,可我的小米 17 修了三次没好,订的车半年没到,你的压力我共情不了。” 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 —— 不是大家不爱听励志故事了,是你的故事配不上你的产品了。

反观其他企业家,早就悄悄换了画风。以前爱说 “遥遥领先” 的余承东,现在采访只谈技术参数;连董明珠都少了些 “放狠话”,转而晒起了车间的生产细节。大家都看明白了,现在的消费者不吃 “画饼” 那套,更在乎手里的产品靠不靠谱,售后及不及时。

其实小米不是没有挽回的机会。这次 SU7 召回,OTA 升级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有车主说新增的泊车偏移辅助功能,帮他解决了老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智能座舱里的超级任务设置,能实现 “挂 P 挡自动关大灯”,这些细节还是能看出用心。可这些闪光点,全被提车难、宣传套路这些糟心事盖过去了。

演讲结束后,小米官方终于松口说要扩大 SU7 产能,还承诺打击黄牛转单,可网友们并不买账:“早干啥去了?等这些问题解决了,再说梦想吧。” 这话或许就是最实在的答案。

雷军总说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美好的事情从来不是台上的鸡汤,而是下单后能按时提车,出问题能及时解决,宣传的功能能真的用上。

这场翻车,或许是个转折点。它提醒所有企业:消费者不是傻子,也不是永远热血的粉丝。

他们可以为诚意买单,但绝不为套路买单。当“讲故事”不再管用时,真正考验企业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毕竟,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能留住用户的,从来不是PPT里的梦想,而是快递盒里的那台车、那部手机、那份说到做到的靠谱。

来源:脑洞时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