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仅3厘米,住院1.2天!上海四院解锁疝病治疗新体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8:46 1

摘要:“以前总怕做手术要躺上一周,没想到早上进手术室,下午就能自己走路,这技术太懂咱们老百姓的心思了!”近日,72岁的王老伯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办理出院时,对着该院医护人员连连称赞。

“以前总怕做手术要躺上一周,没想到早上进手术室,下午就能自己走路,这技术太懂咱们老百姓的心思了!”近日,72岁的王老伯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办理出院时,对着该院医护人员连连称赞。

困扰他半年的腹股沟疝,经单孔微创手术治疗后,不仅恢复快、花钱少,还不用长时间住院,让普通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高效优质医疗的便利。

王老伯的烦恼缘于去年冬天的一次晨练。当时他突然发现右侧腹股沟处鼓出一个“小拳头”大小的包块,站立时格外明显,躺下后又会悄悄消失。起初他没太在意,可随着时间推移,包块不仅没消退,还时常伴着隐痛,就连咳嗽、提菜篮这些日常动作,都得让他下意识地捂住腹部——这让向来爱热闹、每天雷打不动逛菜场的王老伯,渐渐没了往日的精气神。

今年9月,在其子女的反复催促下,王老伯来到上海四院胃肠外科就诊。该科副主任医师陈毅骏通过细致触诊与超声检查,很快确诊他为单侧腹股沟疝,并建议其尽快接受手术治疗。

“我这年纪大了,血压、血糖都有点高,之前肚子上还开过刀,真能做微创手术吗?”面对手术,王老伯满是顾虑,心里仍存有对术后恢复的担忧。

陈医生耐心地坐在王老伯身边解释:“您别担心,我们现在开展的是单孔微创腹部日间手术,专门针对您这样的老年患者。采用的‘1+1+1极速康复模式’,就是通过1个3厘米左右的小孔完成手术,全程大约1小时,术后1天就能出院,恢复快、痛苦还小。”

为了彻底打消王老伯的顾虑,陈医生还特意拿出科室近半年的手术数据:这类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仅1.2天,术后疼痛评分(VAS)均低于2分,并发症发生率更是不足1%。看着数据,王老伯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当场决定接受手术。

手术当天,王老伯早上8点半就准时抵达医院,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顺利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准备工作。

下午1点30分,王老伯被平稳推进手术室,全身麻醉后,主刀医生特意选择在他脐部下方的天然皮肤皱褶处做切口——这里是人体天然的“隐蔽区”,愈合后几乎看不出任何手术痕迹。

随后,医生通过这个仅3厘米的小孔置入单孔腹腔镜器械,在高清显示屏的精准引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疝囊分离、补片放置、腹壁缝合等操作,整个手术过程仅用了55分钟,比预期还快了5分钟。

“醒过来的时候,我还以为手术没开始呢!”术后1小时左右,王老伯在护士的专业指导下尝试下床缓慢行走,他低头看着肚子上仅贴着的一块小小纱布,惊喜地说道。

到了晚上,王老伯已经能正常喝小米粥,还吃了半碗家人特意带来的荠菜馄饨,全程没有出现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虽然王老伯当天就想出院回家,但家人觉得多住一晚观察更安心。

次日上午,陈医生带领医护团队查房时,看到王老伯已经能自如地活动,笑着说:“恢复得非常好,今天就能出院了!”

随后,王老伯在女儿的陪同下,轻松办理了出院手续,离开医院时还特意跟医护人员挥手道谢:“谢谢你们,让我不用遭罪就能治好病!”

如今,距离手术已过去两周,王老伯彻底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节奏。“昨天我还去菜市场买了新鲜的螃蟹,提着菜篮走了一站路都没事!”电话里的他笑声爽朗,还说自己现在成了上海四院单孔微创日间手术的“义务宣传员”,小区里几位有类似困扰的老街坊,都被他绘声绘色的“康复经历”打动,纷纷来医院咨询。

这份“极速康复”的背后,是上海四院胃肠外科多年的技术沉淀与人文关怀。上海四院胃肠外科主任涂小煌介绍,“1+1+1的Fras日间手术模式”是科室结合国际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打造的特色技术:第一个“1”是单孔腹腔镜技术,将传统手术的多个切口缩减为1个,大幅减少腹壁损伤,降低术后疼痛;第二个“1”是高效手术流程,通过优化术前准备、术中操作,确保手术在1小时内高效完成;第三个“1”是精细化康复管理,术后不插引流管,搭配个性化镇痛方案与超早期运动、营养指导,让患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少遭罪、早出院”。

据了解,自开展单孔微创腹部日间手术以来,上海四院胃肠外科已成功为众多患者解决了腹壁疝、切口疝、急慢性阑尾炎等常见病痛,患者术后满意度高达98%。更值得一提的是,科室相关手术数据还被《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收录,与国内顶级医院的学术研究保持同步,成为上海地区胃肠外科微创技术发展的“标杆案例”。如今,越来越多像王老伯这样的老年患者,正通过这项技术摆脱病痛,快速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合肥市华夏白癜风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