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何想复活猛犸象?关键原因与气候有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8:43 1

摘要:除恐龙外,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是最受关注的灭绝动物之一。70万至4000年前的最后一个冰期鼎盛时期,这种毛茸茸的巨兽活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北极地区。人类曾与它们共存,其灭绝被认为与人类捕猎及冰期结束后的气候变化有关。如今,一家

除恐龙外,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是最受关注的灭绝动物之一。70万至4000年前的最后一个冰期鼎盛时期,这种毛茸茸的巨兽活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北极地区。人类曾与它们共存,其灭绝被认为与人类捕猎及冰期结束后的气候变化有关。如今,一家美国生物科技公司正计划复活猛犸象,背后有个重要原因。

除恐龙外,很少有灭绝动物能像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一样吸引如此多的关注。在70万至4000年前的最后一个冰期鼎盛时期,这些毛茸茸的巨兽广泛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北极地区。

它们曾与人类共存,尽管猛犸象灭绝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确定,但人们普遍认为,在冰期结束后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捕猎加速了它们的灭绝。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在畅想:如果猛犸象没有灭绝,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如今,有一家公司正试图通过实际行动来寻找答案。

美国生物科技实验室“巨像生物科学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因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频频登上新闻头条——该公司计划让猛犸象及其他几种早已灭绝的物种“复活”(即“去灭绝”)。

根据该公司官网介绍,他们开展这项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栖息地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剧变的适应能力”。这一充满希望的目标,源于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

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正在摧毁地球,已经导致了无数物种灭绝,且数量多到无法统计。由于人类尚未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破坏,或许可以通过改造野生动物,让它们更能耐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巨像生物科学公司希望,以猛犸象项目为研究案例,探索动物如何适应特定环境条件,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如何加速这种适应过程。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过程将十分复杂。

巨像生物科学公司将其猛犸象项目宣传为一项“去灭绝”(de-extinction)壮举,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要让已灭绝的物种真正复活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无法获取它们完整的基因组。

2025年春天,该公司曾宣称成功让恐狼(dire wolf)“复活”,并展示了三只白色皮毛、肌肉发达的幼狼。但这些幼狼并非真正的恐狼,而是通过编辑灰狼(gray wolf)的DNA培育出来的。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些动物并非恐狼,只是基因略有变异的灰狼——巨像生物科学公司自身也认可这一观点。

“去灭绝”技术基于与动物克隆相同的技术:首先从供体动物身上提取单个细胞,然后提取该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到一个卵细胞中。这个卵细胞会发育成完整的胚胎,再植入代孕母体子宫,直至幼崽出生。

这种方法能培育出与供体动物基因完全相同的复制品。但巨像生物科学公司的研究更进一步:他们会将供体细胞核的基因组与从灭绝物种标本中提取的DNA样本进行比对,对其中的个别基因进行编辑,使其与灭绝物种的基因匹配。

复活猛犸象的过程与复活恐狼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培育恐狼时使用的供体动物是灰狼,而培育猛犸象时,供体动物将换成亚洲象(猛犸象现存的近亲)。

巨像生物科学公司培育猛犸象(更准确地说是“长毛象”)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2025年3月,该公司展示了一只“长毛小鼠”——这种小鼠拥有浓密的皮毛和储存脂肪的能力,非常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

从培育小鼠到培育猛犸象,难度会大幅增加,但考虑到该公司已取得的成果,这一目标并非不可能实现。然而,即便他们最终成功培育出猛犸象,也可能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后果。

“复活”已灭绝物种的努力引发了严重的伦理争议,因为这一过程可能会对供体动物、代孕母体及其基因改造后代造成伤害。克隆动物往往会面临健康问题,且寿命可能缩短。

人类首次尝试复活已灭绝物种是在21世纪初,当时研究人员试图让不久前灭绝的比利牛斯野山羊(Pyrenean ibex)复活。他们让7只山羊代孕母体怀上了基因编辑胚胎,但其中6只发生了流产,唯一成功出生的幼崽也因肺部严重畸形,出生几分钟后就死亡了。

代孕母体也面临着反复流产和体内创伤的风险——因为它们被迫孕育身体无法承受的后代。对于猛犸象项目来说,这一风险尤其突出:猛犸象的体型比巨像生物科学公司计划用作代孕母体的亚洲象更大。

如果猛犸象幼崽的生长超出了亚洲象子宫的安全容纳范围,可能会导致母体和幼崽双双死亡。

来源:悠悠趣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