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区协同治理新范本,TA们这样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07:31 1

摘要: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一头连着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共和新路街道把强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民心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一头连着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共和新路街道把强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民心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常面临多元主体参与不足、资源分散、专业能力欠缺等共性难题。

共和新路街道申地居民区

作为一个拥有多个商品房小区、6个业委会、5家物业企业、超4000名常住人口的典型城市社区,其治理实践曾长期被三大痛点困扰——业委会运作不规范与物业服务差异引发的矛盾频发;重大公共事务决策难、执行慢;丰富的驻区单位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平台,难以系统反哺社区。

党建引领筑根基 “1+N”体系聚合力

面对这些基层治理的共性难题,申地居民区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精心构建“申+”善治联盟。

这一治理体系以“1+N”党建联盟为组织核心(“1”即居民区党组织,“N”涵盖多元社会力量),搭建起“协商议事、法治建设、互学共促、服务共治”四大功能平台,旨在系统整合辖区内外资源,将民主、法治、自治、共治理念落到实处,着力塑造社区协同治理的良性格局。

“申+”善治联盟有效运转的基石,在于坚实的组织体系。

居民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负责把握方向、统筹协调、链接资源、民主评议,确保联盟运作始终服务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多元社会力量广泛吸纳了行政资源、共建单位、专业机构、自治组织、居民骨干等,包括上海电气集团置业有限公司第二党支部、街道城运中心、上海市二中院“乔法官工作室”、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各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各类委员会、楼组长等17家单位及百余位骨干。通过明确各自在四大平台中的职责分工,实现了资源集约、合作高效。

深耕四大平台 破解治理“老大难”

申地居民区通过持续深化四大平台功能,使各类资源在党建引领下有序、高效地参与社区治理。

协商议事:从“被动接诉”到“主动解题”

协商议事平台建立常态化议事规则,聚焦社区痛点难点。其创新实践包括:

三级网络主动发现:建立“居民诉求、行业反馈、发展建议”三级议题池,由党总支审核分级,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精准分层分类:针对不同议题精准邀请利益相关方及专业力量参与,关注“关键少数”与“沉默大多数”,设置旁听与线上通道,提升参与覆盖率;


四步协商流程:通过“问题拆解、利益陈述、方案共创、投票表决”四个步骤,提升议事效率与规则意识,联盟协调组确保协商走向共识;


全周期管理:建立“协商—公示—执行—反馈”闭环,决策结果公示后生成任务分解表,居委会跟踪督办,引入联盟乃至街道力量确保“决而有行”,事后进行社区评议。

法治建设:专业力量守护社区和谐

依托“乔法官工作室”等专业力量,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靶向普法:针对居民、业委会、物业等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普法,提升法律素养;


多渠道咨询:设立每月“乔法官驻点日”及多个线上咨询通道,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米”;


前置性调解:构建“源头预防、初期介入、专业调处”三维调解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诉讼之前。

推动“三驾马车”协同并进。

流动红旗评比:建立物业服务量化评价体系,每半年实地检查评分,结果与评优续签挂钩,倒逼服务升级;


参访观摩学习:根据社区治理短板,组织靶向外出学习,借鉴他山之石;


定期总结交流:通过圆桌会、专题分享会、年度成效会等形式,促进经验交流,打破信息壁垒。

服务共治:资源集约温暖民心

整合联盟内外资源,增强社区凝聚力。

便民公益集市:成员单位按优势认领服务摊位,招募“邻里达人”,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读、便民维修、兴趣课堂等多元化服务;


长效整合机制:建立资源池与需求库动态匹配系统,将高频需求转化为“银龄关爱计划”等固定项目,实现服务常态化;


邻里文化培育:通过闲置置换、技能互换、社区微更新等活动,促进情感联结,推动“生人社区”向“熟人社会”转变。

凝练治理智慧 形成示范效应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申+”善治联盟成效显著,并系统凝练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实效凸显,百姓受益。通过协商议事平台,成功解决电梯更新等12项民生难题,平均协商周期大幅缩短,决策执行率显著提升。法治建设平台使物业纠纷同比大幅下降,多数矛盾诉前化解。互学共促平台提升了业委会规范运作率和物业响应效率。服务共治平台则深度整合资源,有效回应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指南成形,方法可循。申地居民区将有效做法提炼形成《社区治理操作指南》,系统解析四大平台运作机制,总结有效工作方法,剖析典型成功案例,并提供实用工具模板,使其成为基层治理工作者的实用“工具书”。同时,通过设计联盟标识、制作实体手册等方式,强化品牌建设,促进治理知识与成果的传播共享。

“申+”善治联盟的实践,不仅有效破解了申地居民区的治理难题,更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平台运作、法治护航、工具赋能、生态协同”的可持续社区治理路径,为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生动样本。

来源:上海静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