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之选丨ZMF Caldera卡德拉 封闭式平板木碗大耳机测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2 22:37 2

摘要:另一个,是澳洲(我上次秃噜嘴写成了加拿大,感恩好心的看客大哥指正。)的,Burson旗舰耳放,型号是Voyager(旅行者),玩的是顶配MAX带分体电源那款。

今年测的好设备是真的多啊,感觉可以开年度推荐专题了…

又有个东西玩的很爽,一套设备,确切来说是两件;

一个是ZMF封闭式旗舰款头戴式平板木碗大耳机…对,这样描述很完整;

型号是卡德拉Caldera,售价我看是29000元;

另一个,是澳洲(我上次秃噜嘴写成了加拿大,感恩好心的看客大哥指正。)的,Burson旗舰耳放,型号是Voyager(旅行者),玩的是顶配MAX带分体电源那款。

这耳放不是这次测试的主角,但实在要感慨一句,这货我从第一次听,知道它的名字那会,就很肯定这是个好耳放。这次测Caldera,能有机会蹭过来玩,感觉对我来说非常“彩蛋”,实测结果也是完全符合对这货的最初印象,以及后来的各种期待和想象,是个真有实力的耳放。35000的价位不能说便宜,但音质我听能到5万元水准,这价位还能这么有音质超值感的东西,还是比较少见的。

说回这次的主角,Caldera耳机;

说实话以前我对ZMF这牌子非常无感,最初印象中,花里胡哨的稳定木做腔体,那会正值稳定木材料做耳机烂大街的时候,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牌子跟风,没啥实力和自主观的那种。而且腔体还喜欢镶嵌乱七八糟有点发亮的金属片,远远看去像个不规整的作坊货(起初以为是国内手搓DIY牌子…),一平板耳机卖老贵,有点生理性抗拒,外加展会上老是很多人听,以至于很久都没有关注和聆听;

后来有一次展会我看台子上没啥人,随手戴上听了一耳朵,结果就那一耳朵惊为天人,反复确认后,我在当时的展会报道里直接写了,官搭的Burson耳放+ZMF平板耳机,音质全场最佳。

好吧,到手后非常打脸,光这外包装,绝对下血本的狠角色,属于完美主义的安全感拉满,也可能因为Calderas是个木碗耳机,咱先不说保温度如何,至少木头要一定的保湿度,箱子有气密阀,我看里面还有个小纸袋,最终应该是气密+恒湿效果,来保护耳机木壳不开裂,这个我深感惭愧,毕竟我的歌德耳机,已经裂了两个了。木碗耳机真的不能放任不管,而ZMF给出的解决方案——完全不用你管。

仔细看这耳机吧,其实哪哪都有说头,先是这腔体的外观,我相信不一定对所有人口味,但确实戳中我审美了——有种不规则的秩序感;

据官方提及,灵感来自于火山,或者和岩浆有关,甚至形状,也是有些拟火山的样子,当然,熟悉音箱的朋友都知道,腔体避免出现平行面,可有效消除内部声波串扰,这是基础的声学上避免失真的方式;

木壳材料是欧洲白蜡木,处理方式是烧杉板轻微烤制;

额外提一嘴的,Caldera耳机的外观,真是属于典型老美的,传统的审美,稍微举个例子,就那些美剧里,最常见的美式家装风格,整体偏实木色系,厚实、沉稳的木质框架,地板桌子柜子那些,外加视觉超柔软的皮沙发椅子等物件,再来点浓郁的红、绿、黄等重厚色彩点缀啥的…就整体暗雅、深沉、温暖、奢华味儿出来了…

Caldera越看越是老美装修那味儿…这会想来,那浓郁的色彩在哪里?

换耳罩的时候,立马就悟了。

话说我收到的样机,带两副耳罩,老玩家都知道耳罩对声音影响巨大,个人一般偏爱纯绒耳罩,听感更容易HiFi路数些,但这次的Caldera,我更喜欢搭配皮革材质的耳罩,听起来声音更笔挺、更有骨质感,也更有气质的声音。

Caldera的耳罩和腔体连接处非常松垮(别以为松垮就容易更换耳罩,Caldera耳罩换起来,我觉得非常费劲),那全然超柔软,超具松弛感的气质,估计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总觉得是个纯手工耳罩,不然怎么看起来这么松弛柔软到不修边幅呢,但形状做的是真的棒,贴合度和密封性没得挑,和窝进美式大沙发没啥区别,而且我看官网,应该是给用户准备了8~12种不同材质、大小规格的耳罩,这家耳罩舒服又好玩,我看值得买来玩。

头梁也是美式大沙发路数,一层超软皮革还不够,给了两层,内里还有精细适配头部压力的,大小不一的软垫。

头梁组件也是特别美式,看着略显粗犷松垮,甚至带点暴力美学,但用着才知道其实设计的相当精妙,是那种超实用的安稳感体验;

接口插针用的3芯迷你卡侬,在我看来并不那么容易更换升级线,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插口的牢靠性是最优解,成本贵很多,理论上音质也是更好,但这点影响,就暂时不开脑放了;

原线6.35mm插头用的Switchcraft,这倒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好声头。

官网看了下单元相关,还有点说头,相关技术没在其它耳机上见过,Calderad的平面振膜厚度是2μm,没有太多特别;

特别处在于,里面有个三级声学阻尼设计,他叫ADS专利阻尼系统,他没有明说是啥,但我发现振膜两侧,镶嵌单元磁体的,两个面,上面都有一层阻尼结构,而且腔体上也不难看出,有长条状、孔洞等,明显存在阻尼装置的声学气孔;

还有提及额外使用了关键的电子滤波电路,共同组成的ADS系统;

另一方面,看到镶嵌磁体的那两个框架,样式和材质也不太一样,这应该就是CAMS技术,叫卡德拉非对称磁结构。

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参数呢,60Ω阻抗,500~560克的重量,以及94dB/mW的灵敏度;

平板耳机,这种阻抗和灵敏度,经验看是不太好推的。

最近在玩一款比较喜欢的播放器,海贝Golden 10th十周年纪念款,这播放器在随身里已经蛮顶的,不过海贝家播放器印象中一直没有给到很大驱动力的路数,Caldera到手时,找了个3.5mm转接头,随手怼了一下听,不到200mW的驱动力,推不动是真的,两端打不开,动态起不来,细节分离度一般,甚至声压都不太够。虽然但是,竟然是好听的…

能听出Caldera的声音框架和风格,是个很有乐感的耳机,平衡自然流畅的底子,还有点小华美小细腻的样子。

不闹了,赶紧上台机,搭配了下歌诗德新出的旗舰R30解码器,以及官配的Burson旅行者MAX豪华版耳放,这也是这次测试中,最好声的一套,我没想到这么轻而易举,就听到了一套顶级耳机系统的音质…像看电视剧时的大结局,也来的太快太突然了。

我听到很明确、很特别,但不常见的声音——声音非常有“拿捏住”了的感觉,举重若轻的灵动、挥洒自如的自在,游刃有余的流畅,大概就是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通透了;想必明眼人知道,这是HiEnd声音比较明显的标志,区别于大多数耳机系统音质的分水岭;

我本来还傻愣在那琢磨,这声音咋来的呢,是Caldera耳机太强,是耳放太给劲,还是解码器太有实力?恍然大明白这就是整套系统的共同作用,哪哪都强的结果,哪个不强都不可以的。乐感顶班,自然流畅,大气细腻通透,控制力绝佳,要啥有啥,是真好听。

其实测到这结论就出来了,但我手贱,很喜欢YBA S2数播里面的大量古董原件+双4497而来的,鲜活调教的声音,于是搭配了S2数播+解码,Burson耳放驱动Caldera耳机这套;

本来满心期待呢,结果竟然比较失望。YBA S2声音鲜活乐感好,Burson耳放大气透明,Caldera耳机也是个乐感无出其右,也很鲜活的声音。结果可能因为Caldera对前端音源的揭示力太强,外加二者都以乐感和鲜活感为主旨,这组搭配,大概率S2和Caldera耳机存在音色对冲,声音听起来不那么自然了,还有点奇怪的色调在里面,要么咋说玩HiFi,搭配很重要呢。

结果下一组搭配,再次印证了这个结论,解码歌诗德R30,耳放换了个KA-100胆机,是个非常胆味明确的货色,结果Caldera耳机依旧给了个音色存在对冲感、化不开的声音,胆机存在一定程度的解析力短板,Caldera还一下就给揭示出来了;

好吧,其实测试过程中,还有个随手怼出来的,蛮惊喜的搭配,飞傲K15解码耳放一体机,推Caldera是足够好听的,声音准确平衡,大气自然,细腻度、动态等都是比较完满,是个非常耐听,适合长时间聆听的风格。K15驱动力大,声音中性,没有额外的风格或者说音染,虽说定位不高价格不贵,但贵在和Caldera搭配得当,得到远超预期的音质效果,也在情理之中。这个搭配其实也印证了,优先将最大成本,投入到最后端,也就是耳机上,耳机一步到位,其它慢慢折腾,确实是性价比很高的玩法。

嗯,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Caldera耳机的音质测试,大概是这些。稍微总结下:

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我第一次感受到一款耳机的听感,可以是顶级动圈+顶级平板的结合体。

Caldera显而易见具备平板耳机明确的高解析力特点,声音表达丰满且细腻,大小细节、微动态呈现明晰,声音密度感极佳;

在Caldera上,还能明确听到动圈耳机的音质风骨,结像扎实,健康且明朗的声音质感,以及一定程度的自然气态感,声音框架内,可以呈现出丰沛的声音能量,对声音厚度也有着非常优雅的表达;

估计就是这种全面和优秀,以至于展会上一耳朵就能识别到ZMF耳机的音质,已然到了“惹眼”的程度;细听下来,这“惹眼”的原因,就是做到了可以无出其右地,集不同类型单元的听感大成与一身;

另一方面,也是第二个Caldera的音质重点:拥有着耳机细腻音质的同时,其在声音框架的规模、气势感,综合而来的整体听感上,是会常让我有在聆听“音箱”的恍惚感,因为我平时聆听音箱的时间更多,对这个感觉相对熟悉,所以我看来,Caldera是耳机中,为数不多的,具有真正“箱感”聆听体验的顶级耳机;

其它的倒不想再赘述,Caldera声音准确,健康,细腻,流畅,宽松,具象,通透,声音气质优雅,两端开扬,要啥有啥,感觉都没必要一一形容。

而且Caldera是个封闭耳机,说完全听不到腔音,我觉得不太现实,但我也确实不太能感觉到“腔音”感,整个测试过程中,更没有察觉到“腔音”失真感,以至于差点忘了说这事儿。

作为品牌旗舰耳机,Caldera对前端的风格、音色等,有着极强的揭示力,可以轻易识别前端音源、放大器的素质、风格、音色等;

另一方面,Caldera自身,对音质、音乐性的表达非常完整,基本无可挑剔;

这就意味着,如果前端设备,存在鲜明风格或色彩时,有可能搭配Caldera是相得益彰的,可以很好地将前端的美好艺术水准,尽情发挥;同时也有可能,前端音色和Caldera产生对冲,产生不太协调的声音结果;

所以玩Caldera耳机,要考虑器材搭配,是重要的事。

吃搭配是一码事儿,但Caldera对不同价位的前端,包容性是非常强的,这是另一码事儿。测试中发现,只要前端走中性风格的,即便非贵价产品,甚至少数没怎么调教的,廉价的、偏向数码消费的音频产品,搭配Caldera,都能非常容易地得到高品质、好听又耐听的声音。

不过,还是建议给Caldera搭配“真水无香”型HiEnd级声音品质的器材,就类似Burson这个旗舰款耳放,高素质,大动态,强控制力,极佳透明度的货色,虽售价三万多(不算特别贵那种),但声音品质确实超凡,实有HiEnd放大器的声音风范,Caldera的全部音质实力,得以充分发挥。

所以难怪代理方选择Burson作为ZMF的官搭,各种展出。就因为这组出来的音质,既足够惊艳,又能长久迷人。

大概,以上。

来源:耳机俱乐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