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连续阴雨超39天 日降水量打破秋季历史极值(组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2 12:22 2

摘要:雨、雨、雨,还是雨……自九月以来,渭南的阴雨天气仿佛按下了 “循环键”,这场持续39天以上的 “降雨持久战”,已给市民出行、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带来显著影响。

陕西网讯(记者 李倩倩)雨、雨、雨,还是雨……自九月以来,渭南的阴雨天气仿佛按下了 “循环键”,这场持续39天以上的 “降雨持久战”,已给市民出行、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带来显著影响。

今日 6 时,渭南市气象台再次预警,持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 12 小时内,临渭区、韩城市、华阴市、华州区等核心区域降水总量将突破 50 毫米。在前期累计雨量大、降雨落区高度重叠的背景下,强降雨引发城乡积涝、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及地质灾害的风险持续攀升。

此次阴雨天气的 “超长待机”,正是 2025 年华西秋雨(陕西区)极端性的缩影。据陕西省气象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华西秋雨呈现 “开始早、雨期长、雨量大、暴雨频、极端强” 五大特征,为 1961 年以来同期罕见,气象灾害防御形势异常严峻。

从全省范围来看,9 月以来阴雨天气已席卷陕西大部:全省 87 个气象观测站降水日数超 20 天,部分地区突破 30 天,永寿县以 32 天的降水日数位居全省首位;降雨量方面,全省平均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1.6 倍,局部地区偏多超 2 倍,多地累计雨量一举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在降雨强度上,9 月以来,陕西已出现 5 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 3.3 次,排名 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第 2 位(仅次于 2021 年)。其中,9 月 18 日的暴雨过程堪称今年以来最强 —— 全省 38 个县(区)出现 50 毫米以上降水,镇巴县当日降水量达 117.4 毫米;渭南市当日降水量直接打破秋季历史极值,蒲城、府谷、榆林、镇安 4 个站点的日降水量,更是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创下新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2025 年华西秋雨(陕西区)不仅 “来得早”,连阴雨强度也显著偏强。9 月以来全省已出现 3 次连阴雨过程,平均雨量和区域性暴雨次数均位居历史同期第 2 位,13 个县(区)累计雨量达历史同期最多,连阴雨强度超过 2021 年,接近 2023 年水平。

面对当前严峻雨情,渭南市气象台向社会各界发出紧急提醒:各部门、各行业需密切关注气象部门 “13161” 递进式预报预警信息,提前部署应急准备工作。要通过预置应急物资、细化应急预案等举措,全面防范强降雨对水库运行安全、交通运输畅通、城乡排水系统、旅游出行安全、民宿经营、户外游乐设施及缆车运行、航空飞行、输电线路稳定、农业设施保护、高空作业、施工作业、地下作业、矿山生产及相关水域水上作业等领域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降低灾害损失,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秋收遇上阴雨天气,多地烘干厂开足马力。据央视报道:今年,渭南市玉米种植面积360万亩左右,截至10月9日,已收获70多万亩,接近总面积的20%。受前期降雨较多的影响,收获的玉米粒含水量高,不利于储存,如果不及时烘干,会导致发霉变质,影响收成。因此,渭南各地的烘干厂都开启了全天候作业模式。在蒲城县荆姚镇的一家大型粮食烘干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烘干任务比往年增加了近三成。

连日来,渭南市仍以阴雨天气为主,秋淋风险高,持续降水将造成低洼农田、果园积水,田间湿度过大,不利作物根系呼吸,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易造成病害的滋生和蔓延。同时,连阴天气造成光照偏少,影响秋粮灌浆和早中熟经济林果着色成熟上市。但降水有利旱情解除,对积累秋播底墒非常有利。有关方面建议:

1.抢收晾晒减损失:已成熟的苹果、冬枣、红提、葡萄、猕猴桃、软籽石榴等经济林果和已成熟春玉米等,应尽快采收并及时晾晒,谨防阴雨造成危害。

2.排涝防渍保生长:低洼农田、果园提前做好田间巡查,及时清沟做好排水准备,谨防旱涝急转带来水分供应过盛造成裂果和田间积水造成渍涝灾害。雨后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秋粮需防范倒伏发生,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3.防病害强管理:阴雨高湿天气利于农田、果园病害的滋生和蔓延,果园需加强枝叶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并持续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来源:渭南百事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