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高标准推进“宜学城市”建设,紧盯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目标定位,大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全市广大教师实干笃行、踔厉奋进,担当作为、践行使命,不断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一批批优秀教育人才不断涌现。今天,请跟随本报记者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高标准推进“宜学城市”建设,紧盯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目标定位,大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全市广大教师实干笃行、踔厉奋进,担当作为、践行使命,不断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一批批优秀教育人才不断涌现。今天,请跟随本报记者,走进今年我市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教师的精神家园,聆听他们的教育故事。
刘旭明(右二)
刘旭明:让学生眼里有光是最重要的事
在快乐、珍贵的学习生涯中,总有一些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光芒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烹饪教师刘旭明,便是这样一位闪耀着光辉的教师,他用智慧与爱心,鼓励着中职学子追求梦想。2024年,他获评“全国模范教师”。
刘旭明与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的缘分始于1995年,那时他刚初中毕业,分数已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与其勉强上高中,不如照着自己的爱好选择中职学校。”抱着这样的念头,刘旭明成为了一名烹饪专业的中职生,他回忆说:“母校教师特别好,一直在挖掘我们的优点、鼓励我们,让我们这些在初中时非常不起眼的孩子找到被认可的感觉,从而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自己的专业,坚定了职业选择。”
在教师们细心关怀和耐心鼓励中,刘旭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内蒙古财经大学烹饪专业。毕业后,他在一家知名餐饮机构从事烹饪工作,2007年怀揣着对职业教育的热爱与向往,毅然辞掉高薪工作,回母校任教。他学着当年教师的模样,关注每一个学生背后的故事,他说:“中职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认可和关心,所以我会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引导他们,让他们眼里有光,帮他们找到自信。”
刘旭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百分之百相信学生,要给学生施展才华、展示技能的广阔舞台。”近年来,他鼓励学生以赛代练提升自己,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个,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的优秀成绩。同时带领学生参加全国行业技能大赛、自治区各部门的技能大赛,共获得全国银奖两个、铜奖3个,自治区级团体赛金奖8个等殊荣。
作为学校烹饪专业部主任,刘旭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2023年烹饪专业加入“全国烹饪教学校际联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会员校。2024年成立呼和浩特地区现代烹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需求,以便将来更好更快地走入职场。
吉日嘎拉图
吉日嘎拉图:用爱启迪每一个年轻心灵
教育领域深耕近30载,无论是在教育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还是在教研机构指导教育教学,再到如今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校长吉日嘎拉图说:“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是看证书有多厚,而是看能否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表达观点、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吉日嘎拉图深入各类教学现场1500余次,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出了“情境探究”“问题引领”“五步教学”“技能掌握”等体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一直秉持“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让学生继承传统教育中的优秀传统,让他们能顺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师德在左、责任在右,吉日嘎拉图说:“坚持教书育人初心,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启迪每一个年轻的心灵,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郎万喜
郎万喜:在乡村教育土地上播种未来
2013年,一名刚踏出校园的年轻人站上了土默特左旗沙尔营中心校的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我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一直在村里念书,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我无怨无悔。”11年来,在乡村教学这条路上,郎万喜忙碌着、辛劳着、收获并幸福着。
从教以来,郎万喜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潜心探索教育规律,在研究中不断进步。除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统一组织的学习外,他经常利用下班时间钻研教材,总结错题,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身为数学教研组组长,他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与同事们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促进了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
作为班主任,郎万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用仁爱之心教育学生,不断拓展课程设置和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同时,经常与各科任课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他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先进班集体。
沙尔营中心校是一所寄宿制乡村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能得到家庭辅导的学生很少。平日里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及时处理各项事宜,郎万喜吃住都在学校,同时对学生实行全程陪伴、全程管理、全程帮扶,从学生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从自习课到活动课,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与学生形影不离。遇到学生情绪有变化或遇困难时,他总能迅速察觉,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
今年,郎万喜获评全国模范教师,“这份荣誉是对我多年来坚守乡村教育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所有乡村教育工作者的鼓励,我要更加坚定教育初心,继续坚守在乡村教育岗位,在乡村教育这片土地上努力耕耘,播种未来。”他说。
姜俊峰
姜俊峰: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我上第一节数学课的时候,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回忆起2002年刚参加工作时的自己,清水河县城关镇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姜俊峰滔滔不绝,“我一路见证了学校的发展,教学环境越来越好,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孩子们的课堂体验也越来越丰富了。”
从全市优秀教师到全国优秀教师,姜俊峰深耕教育一线,坚持以爱育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需求,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和同事的赞誉。
姜俊峰的课堂被学生称为“数学魔法课堂”,他总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他的课堂不只在教室,还可能在操场、银行、超市、商场,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维、方法看待生活。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智惠园丁:乡村未来教师培训计划”项目活动中,他的《用字母表示数》示范课受到了北京教学专家的一致好评。
“孩子们都很可爱,只有让他们喜欢你,他们才愿意上你的课,才能学会。”在姜俊峰看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他致力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不仅如此,姜俊峰还擅长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用爱心和耐心去启发每个孩子。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他都会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关怀。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今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姜俊峰深感荣幸且心存感激。他把这份荣誉看作是对自己教学生涯的肯定,“获奖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在未来的工作中,希望让更多的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吉木斯
吉木斯:用热爱诠释使命与担当
在教育的田野上,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36年的教龄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她就是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思政课教师、桥华学校校长吉木斯。
自大学毕业以来,吉木斯便将满腔热忱和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从最初的思政课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如今的学校管理者,她对教育的初心与热爱却历久弥新,从未有丝毫减退。
“作为思政课一线教师,我深知思政课是基础教育里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要把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要做到让学生真正有所触动。”吉木斯说,她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领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生活中去。她曾带着学生走进鄂尔多斯,深入牧区、工厂、社区进行研学活动,还组织政治、历史和语文课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教学,同上一堂课,为协同育人探索新方法。
吉木斯曾担任15年的班主任,如今已是硕果累累,而这与她独特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她说:“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一个完整个体来看待,他们可以喜欢一朵花、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能够客观地表达出来。我希望我的每个学生都能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身体,这也正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现。”
如今,吉木斯已经从一线教育工作者转变为学校的管理者,但她的初心从未改变,反而更加坚定。以前她只为自己的学生操劳,现在则为整个学校操劳。在谈到学校今后的发展时她说:“扩优提质是学校面临的核心问题,学校、教师都要有质量意识,要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不能靠过度占用师生时间来完成教育工作,而是要在保证他们充分休息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
在36年的教育生涯中,吉木斯荣评“全国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政治学科教学能手”“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她说:“不论是任课教师、班主任还是学校管理者,我永远热爱我的学生,永远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也永远热爱教育事业。”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