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三)(小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2 07:46 1

摘要:暑气在蝉鸣中一天天浓郁起来。统考成绩终于公布,柳溪村小学六年级语文,在全县排中游偏下,未能跻身前列,但也远远避开了后十名的“警戒线”。老校长在总结会上,眉头舒展了许多,虽然没有点名表扬,但话里话外肯定了毕业班的“稳定发挥”。

青禾(三)

(十四)

暑气在蝉鸣中一天天浓郁起来。统考成绩终于公布,柳溪村小学六年级语文,在全县排中游偏下,未能跻身前列,但也远远避开了后十名的“警戒线”。老校长在总结会上,眉头舒展了许多,虽然没有点名表扬,但话里话外肯定了毕业班的“稳定发挥”。

欧阳岚看着那张印着冰冷排名的表格,心里出乎意料的平静。没有狂喜,也没有失落。她记得班上每一个孩子的分数,记得王小明终于及格了的卷子,记得李小花那篇被扣了几分却充满灵气的作文。这些具体的人和细节,远比那个抽象的数字更让她在意。

学期的最后一天,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六年级的孩子们即将毕业,去往镇上的中学。教室里不像往常那样喧闹,一种淡淡的伤感笼罩着大家。

王小明走到欧阳岚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比平时响亮了些:“欧阳老师,谢谢您!” 他抬起头,眼眶有点红,但眼神里多了些以前没有的光亮,“我……我会好好念初中的。”

欧阳岚拍拍他依然瘦削的肩膀,喉咙有些发紧,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好好学,老师相信你。”

孩子们陆续离开,教室里空了下来。欧阳岚独自一人打扫着卫生,擦着布满粉笔灰的黑板,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课程表值日生表被一点点清除干净。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空荡荡的课桌上,浮尘在光柱中缓缓飘舞。这里,曾经充满了稚嫩的读书声、争吵声和欢笑声。一种混杂着成就感和空落落的情绪,在她心中弥漫开来。

(十五)

暑假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彻底放松。教育局组织了特岗教师培训,为期一周。欧阳岚来到了县城,坐在窗明几净的会议室里,听着专家讲授最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方向。那些诸如“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个性化教育”的词汇,像另一个世界的声音,与她所在的、连多媒体设备都时灵时不灵的柳溪村小学,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培训间隙,来自不同村小的年轻教师们聚在一起,交流着各自的苦恼与收获。有人抱怨条件艰苦,学生基础太差;有人分享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活动的巧思;也有人已经在考虑服务期满后的去向。欧阳岚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她发现自己不再像刚来时那样,要么激愤,要么茫然。她开始更具体地思考,哪些理念可以“嫁接”到她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改变。

培训结束回到村里,她带回了几本教育理论书,更带回了一颗沉淀下来的心。她利用假期时间,重新梳理了下学期的教案,不再追求花哨的形式,而是更注重如何将知识更有效地传递给她那些特定的学生。她开始着手整理班级图书角,写信给城里的同学,希望能募集到更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籍。

(十六)

新的学期,欧阳岚接手了新的四年级。她似乎还是那个忙碌的欧阳老师,但又有些不同了。

开学第一天,她没有急于讲新课,而是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和孩子们聊天,听他们说说暑假里的趣事,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喜好。她记住了那个父母离异、跟着爷爷生活的女孩总是沉默地抠着手指;记住了那个调皮好动的男孩最喜欢在田埂上追蜻蜓。

她尝试着将培训时听到的“小组合作”理念,简化后应用到课堂上。她把不同性格、不同基础的孩子分在一起,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比如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开始时一片混乱,但慢慢地,孩子们开始学习倾听彼此,学习表达自己。

她不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她在教室后面开辟了一面“展示墙”,贴上孩子们工整的写字作业、充满想象力的图画、甚至是收集来的漂亮树叶。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都有机会被看见。

工作依然繁重,家长里短的琐事依然不断,教师和学校的考评压力依然存在。她依然会疲惫,会在深夜批改作业时感到手腕酸痛。但那种被洪流裹挟着、无法呼吸的窒息感,减少了。她更像一个在田埂间从容行走的农人,清楚地知道每一株禾苗的习性,耐心地施肥、除草、灌溉,等待着它们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

(十七)

秋深了,山野层林尽染。

一个周五的下午,欧阳岚带着孩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课”。她把课堂搬到学校后面的小山坡上。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在草地上奔跑、翻滚。她引导他们观察天空变幻的云朵,捡拾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落叶,听风吹过松林的声音。

回到教室,她让孩子们用捡来的树叶贴画,或者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感受。没有题目限制,没有字数要求。孩子们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贴出了小动物,有的贴出了想象中的城堡,有的写下了“风是凉的,树叶是黄的,我的心是快乐的”这样稚嫩却真实的句子。

王小明(现在是四年级的王小明了)也交上来一幅树叶贴画,是用细长的柳叶和圆形的樟树叶拼成的一艘小船,旁边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行字:“老师,我想坐着船去看大海。”

欧阳岚看着那艘简陋的树叶船和那行字,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她想起一年前,那个因为忘带作业而怯生生的男孩,如今,他的心里已经装下了大海的梦想。教育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不是在试卷上增加几分,而是在一片蒙昧的心田里,播下一粒种子,照亮一丝微光。

她把那幅树叶小船小心翼翼地贴在了“展示墙”最中心的位置。

(十八)

周末,欧阳岚难得清闲,在宿舍里整理东西。她翻出了刚来时写的日记,那些字里行间充满了迷茫、委屈和挣扎。对比现在的心境,她发现自己确实不一样了。皮肤晒黑了些,手掌因为偶尔帮孩子们劳动而粗糙了些,但内心却仿佛更加柔韧和丰盈。

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在秋阳下显得格外沉静的山峦。一年多的时光,她已经熟悉了这里的每一段山路,每一缕炊烟,每一张在泥土中嬉戏的纯真笑脸。这里不再是地图上一个陌生的坐标,而是她付出了汗水、泪水,也收获了温暖和成长的地方。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特岗服务期满后何去何从,她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教育的现实困境依然存在,个人的力量依旧微薄。

但是,看着窗外在秋风中依然顽强生长着的、已经抽出了些许穗子的晚稻,欧阳岚的内心是踏实的。她或许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但她可以守护好身边这一方小小的池塘,让里面的青禾,都能迎着风雨阳光,努力生长,抽穗扬花。

她拿起笔,在新的一页日记上写下:

“今日,晴。带孩子们上山看云,小明贴了一艘想去大海的船。风动,禾青。吾心亦安。”

落笔的瞬间,她仿佛听到,在那片沉默的山野间,无数青禾正在拔节,发出细微而坚定的声响。那声音,汇成了这个秋天最动人的乐章。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