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年前史前人类用海洋软体动物化石做项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2 07:48 1

摘要:在人类文明早期,人们就已开始制作饰品,而饰品的材料往往能反映当时的环境与文化。近日,研究人员在西班牙南部的洞穴中,复原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项链,其中部分珠子由海洋软体动物化石的贝壳制成。更奇特的是,当时附近有24种相关物种,古人却偏偏选择了两种,这背后有着怎样

在人类文明早期,人们就已开始制作饰品,而饰品的材料往往能反映当时的环境与文化。近日,研究人员在西班牙南部的洞穴中,复原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项链,其中部分珠子由海洋软体动物化石的贝壳制成。更奇特的是,当时附近有24种相关物种,古人却偏偏选择了两种,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研究人员在西班牙南部的洞穴中,复原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项链,其中部分珠子是用海洋软体动物化石的贝壳制成的。

但奇怪的是,尽管在采集化石的附近上新世盆地中,有24种不同的软体动物物种,但这些古老饰品的制作者似乎特意选择了其中两种角贝(也叫象牙贝)来制作珠子。

在欧洲,采集化石的行为似乎在石器时代就已流行。有证据表明,当时贝壳甚至史前动物骨骼会通过庞大的交易网络进行交换。

然而,尽管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化石,但这些遗迹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和实用功能仍难以确定。

因此,一项新研究的作者决定仔细研究西班牙南部两个遗址——“宝藏洞”(El Tesoro)和“矿坑洞”(Cueva del Hoyo de la Mina)出土的角贝化石。

他们在前者中共统计出26块角贝贝壳碎片,在后者中又发现了11块。

这两个遗址出土的角贝化石,占伊比利亚半岛史前人类采集的所有角贝化石的14.4%。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贝壳的年代很可能追溯到上新世早期(距今530万至360万年前),且很可能是从附近的马拉加海岸采集而来的。

不过,尽管这些海边沉积物中遍布着24种角贝,但这两个遗址的居民似乎只对其中两种感兴趣,它们分别是“不等拟象牙贝”(Paradentalium inaequale)和“六角拟象牙贝”(Paradentalium sexangulum)。

在“矿坑洞”遗址,部分贝壳碎片的年代可追溯到马格德林时期(始于约1.7万年前),而“宝藏洞”遗址的样本则来自较晚的新石器时代。

在西班牙其他地区,如“雷克劳·维弗”(Reclau Viver)遗址,也发现了完全相同物种的角贝贝壳。该遗址比本研究中的两个洞穴更为古老,其年代可能追溯到索鲁特时期(约2.2万年前)。

目前尚不清楚古人为何会持续选择这两种特定的角贝。不过,部分贝壳上覆盖着红赭石,这表明它们可能具有某种仪式意义。

在“宝藏洞”和“矿坑洞”遗址发现的所有贝壳碎片,都有被打磨、掏空以及其他用于装饰目的的改造痕迹。

例如,在“宝藏洞”遗址发现的贝壳碎片,被相互嵌套在一起,用作项链的搭扣。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史前人类可能在2万多年前就开始用化石制作珠宝了。但目前还难以确定人类究竟是从何时开始采集化石的,以及采集化石的原因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人类采集化石的最早证据来自南非一个有6.5万年历史的智人遗址,在那里发现了一块三叶虫化石。

在欧洲,有迹象表明尼安德特人可能是最早的化石采集者。在西班牙北部的“普拉多·瓦尔加斯洞”(Prado Vargas Cave)中,发现了一批史前海贝。

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已灭绝的古人类为何要采集化石,但他们推测,这批化石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孩子为了好玩而收集的。

来源:悠悠趣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