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可不是简单的走走看看。想象一下,从天上的卫星到地面的调查员,一张无形的巨网正在铺开。卫星拍下高清照片,变成精准的地图,分发到每一个县。基层的调查员们,拿着这些“藏宝图”,就要开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实地勘察。他们的任务,是记录下哪里盖了新房,哪里退耕还林,哪片湿
国家给咱们的土地、森林、草原做年度“体检”了。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联合启动一项覆盖全国的宏大工程,要摸清2025年每一寸国土的变化家底。
这可不是简单的走走看看。想象一下,从天上的卫星到地面的调查员,一张无形的巨网正在铺开。卫星拍下高清照片,变成精准的地图,分发到每一个县。基层的调查员们,拿着这些“藏宝图”,就要开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实地勘察。他们的任务,是记录下哪里盖了新房,哪里退耕还林,哪片湿地又有了新的生机。这项工作有个硬性要求,到2025年12月31日零点,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被定格下来,形成一个谁也无法更改的年度快照。过去,这样的年度更新往往依赖年底的集中冲刺,数据滞后性明显。今年则要求全年动态监测,相当于从年底“交作业”变成了全年“直播汇报”,时效性大大增强。
一个巨大的变化是,今年的“体检”流程被彻底重塑。过去,自然资源部门和林草部门可能各查各的,数据对不上是常有的事。比如,一块地在一个系统里是灌木林地,在另一个系统里可能就被划为草地,这种数出多门、标准不一的“数据打架”现象,让基层管理和国家决策都十分头疼。现在,两支队伍要拧成一股绳。在林草管理的地盘上,林草部门负责把所有地类变化查清楚,数据直接推送给自然资源部门;在林草地盘外,自然资源部门主导调查,再把林草湿地的变化信息同步给林草部门。这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只跑一次”,同一个区域,两个部门联合外业,避免了重复劳动,也大大减轻了基层人员的负担。最终,所有数据将汇入一个名为“一张图”的国家级数据库,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统一管理。
这次调查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深远。它直接关系到耕地保护的红线是否被守住,关系到生态补偿的发放是否精准,更关系到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走向。通知里特别强调,调查是“体检”,不是“审判”。坚决杜绝为了数据好看,不顾客观实际,搞“突击整改”,更不能在处理问题时“一刀切”,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比如,一块地被调查为林地,但背后可能有复杂的历史原因,管理时必须综合考虑,不能简单粗暴地“唯技术论”。如果发现调查中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将会被严肃处理。
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底,全国将有数以万计的调查员奔走在田野山间。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数据记录变迁。这份沉甸甸的年度报告,将成为国家决策的基石,也描绘着美丽中国建设的真实足迹。
来源:瓜农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