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今天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你有没有发现,在投资这件事上,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好像都在玩一个“hard”模式的游戏?
我们今天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你有没有发现,在投资这件事上,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好像都在玩一个“hard”模式的游戏?
每天盯着红红绿绿的K线图,心跳跟着指数一起坐过山车;到处打听所谓的“内部消息”,追涨杀跌,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二百五。我们总想学那些最聪明、最快速的赚钱方法,但结果往往是,我们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但你有没有想过,世界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投资的方式,看起来特别“笨”,特别“慢”,甚至有点“无聊”。他们不看盘,不追热点,一年到头可能就做那么一两次决策。
这个人,就是查理·芒格。
可能很多人知道巴菲特,但芒格,这个站在巴菲特身后的男人,才是那个反复把“股神”从犯错边缘拉回来的智慧巨人。
他那套投资哲学,说出来你可能觉得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反人性。但恰恰是这套最朴素、最“笨”的方法,才是普通人最难掌握,也最应该学习的投资之道。
今天,我们就来“啃”一下这块硬骨头。请你忘掉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给我一点耐心,我们一起潜入芒格的智慧世界。相信我,如果你能真正理解他思想的十分之一,就足够让你在投资这条路上,少走十年的弯路。
我们普通人做投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哎,哪只股票会涨?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我怎么才能赚大钱?”
对吧?我们的眼睛,永远在寻找“机会”,寻找“成功”的路径。
但芒幕格告诉我们,这是最危险的思维方式。他说,他一生中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坚持“逆向思维”的。
什么叫逆向思维?
说白了,就是“反过来想”。
你想赚大钱?不,芒格让你先想:“我怎么才会亏大钱?什么样的情况会让我的投资血本无归?”
你想找到一家伟大的公司?不,芒格让你先列一张清单,写满那些“垃圾公司”的特征,然后像躲避瘟疫一样,把这些公司从你的世界里彻底剔除。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教我们如何成功,但芒格却让我们先研究如何失败。
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就懂了。
假如你要在两座悬崖之间建一座桥,让一辆10吨重的卡车通过。
你的第一想法可能是,我怎么把这座桥建得足够坚固?用什么材料?什么结构?
但芒格的思维方式是:这座桥会因为什么而倒塌?是地震?是洪水?是材料老化?还是风太大?他会把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一个个地找出来,然后用尽一切办法去规避它们。
最后,他建出来的桥,可能设计承重是50吨,甚至是100吨。这样,别说10吨的卡车了,就算来一群大象跳舞,这座桥也稳如泰山。
投资,就是为你的财富建一座桥。
所以,在按下“买入”按钮之前,你最应该问自己的问题,不是“它能涨多少?”,而是“它最坏会跌到哪里去?我可能会因为什么而亏钱?”
是因为这家公司借了太多的债,资金链一断就完蛋?还是因为它的技术太落后,随时可能被淘汰?或者,是因为管理层人品不行,喜欢坑蒙拐骗?
你把这些“雷”一个个排掉,剩下那些你看不出明显硬伤的公司,即使它短期内不涨,你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
这就是芒格给我们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锦囊:先求不败,再求胜。
我们大多数人,都死在了追求胜利的路上,而芒格这样的大师,首先确保的是自己能永远留在这个牌桌上。他们玩的,是无限游戏。你把所有会让你“出局”的愚蠢错误都避免了,成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所以,从今天开始,给自己建一个“投资避雷针”吧。你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不应该是“十大牛股推荐”,而应该是“十大投资蠢事清单”。把“借钱炒股”、“听消息炒股”、“买自己完全不懂的公司”……这些写上去,然后发誓,永不触犯。
2好,我们现在知道了要避免失败。那接下来,该怎么找到那些“好机会”呢?
这里,就要说到芒格的第二个核心武器了,也是他思想中最深刻、最闪光的部分——多元思维模型。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学术,有点唬人,但别怕,我给你翻译成大白话。
芒格说,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你看什么都像钉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是一个会计师,你看一家公司,可能满脑子都是它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率、市盈率。
如果你是一个销售,你看这家公司,可能只关心它的产品好不好卖,市场份额大不大。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员,你可能只在乎它的专利多不多,技术够不够硬核。
发现问题了吗?我们每个人,都容易被自己的专业知识给“框住”,用一个非常狭窄的视角去看一个复杂的世界。而投资决策,恰恰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之一。
一家公司,它是一个综合体。它不仅跟财务有关,还跟心理学、社会学、历史、物理学、生物学……几乎所有学科都有关系。
所谓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让你在脑子里,装上一个“工具箱”,里面不只有一把锤子,还有螺丝刀、扳手、电锯……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可以从不同的工具里,拿出最适合的那一个。
我举几个芒格最推崇的,也是我们普通人最容易理解的例子。
第一个,心理学模型。芒格认为,人性的弱点,是投资中最强大的敌人。比如“社会认同倾向”,说白了就是“随大流”。当所有人都冲进去买一只股票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觉得心痒痒,觉得不买就亏了?这就是人性bug在作祟。芒格会立刻警惕:这会不会是一个因为从众心理吹起来的泡沫?
再比如“损失厌恶”。亏100块钱的痛苦,远远大于赚100块钱的快乐。所以很多人,股票稍微一跌就吓得赶紧卖掉,锁定亏损;而赚钱的股票呢,稍微涨一点就想卖掉,落袋为安。结果就是,亏钱的股票拿了很久,真正的好公司却拿不住。这就是典型的人性陷阱。
第二个,物理学模型。比如牛顿的“惯性定律”。一个运动的物体会保持运动,一个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把它用到商业世界,一个持续盈利、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在没有巨大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它很可能会继续保持它的优势。比如可口可乐,它的品牌、它的渠道,就是一种强大的商业惯性。这种公司,就像一艘巨型航母,虽然开得慢,但方向一旦确立,就很难被撼动。
第三个,生物学模型。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商业世界,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有些公司像恐龙,体型巨大,但环境一变,说灭绝就灭绝了,比如曾经的诺基亚。而有些公司,像蟑螂,看起来不起眼,但生命力极强,总能适应各种变化,找到生存之道。
所以,当你分析一家公司的时候,不要只看它的财报。
你要像个心理学家一样,去分析市场的情绪,是贪婪还是恐惧?
要像个物理学家一样,去思考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有没有强大的“惯性”?
要像个生物学家一样,去判断它在整个行业生态里,是恐龙,还是蟑螂?
你看,这样一来,你的决策维度,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立体和丰富了?
芒格之所以是大师,就是因为他的大脑,是一个由上百个重要学科的核心思想,编织起来的“思维格栅”。
我们普通人,当然不可能像他一样,精通所有学科。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打破自己专业的“墙”,多去了解一些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的基本常识。
在你做下一次投资决策前,试着问问自己:除了财务数据,我还能从哪些角度来看待这家公司?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思维锻炼。它不仅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更能让你成为一个更智慧的人。
3好了,我们学会了用“逆向思维”来避开陷D阱,也学会了用“多元思维模型”来寻找好公司。
那么,找到好公司之后,该干嘛?
芒格的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他说,你需要做的,就是“Sit on your ass”,翻译过来就是,“把你的屁股粘在凳子上”,什么也别做。
对,你没听错,就是“无为而治”。
这恰恰是投资里最反人性,也是最难的一件事。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鼓励我们“行动”。你的券商APP,每天给你推送各种交易机会;财经新闻里,专家们永远在预测明天的涨跌;身边的朋友,总是在讨论最近又买了什么,卖了什么。
“交易”,似乎成了投资的全部。不交易,就好像没参与一样。
但芒格和巴菲特,却是这个世界上最“懒”的投资者。他们一生中真正做出重大决策的次数,屈指可数。他们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一旦找到一个他们认为可以相伴一生的“超级明星公司”,他们就会下重注,然后,就是漫长地等待。
芒格有一个著名的“打孔卡”理论。他说,你应该想象,你的人生中,只有一张可以打20个孔的卡片。你每做一次投资,就在上面打一个孔。打满了20个孔,你就再也不能投资了。
在这种心态下,你会怎么做?
你还会轻易地听信一个小道消息,就去买一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股票吗?
你还会因为市场一两天的波动,就匆忙地卖掉一家好公司的股份吗?
绝对不会。
你会把每一次决策,都看得像结婚一样重要。你会做无比详尽的调查,你会反复地拷问自己,直到你真的有十足的把握,这确实是你“能力圈”范围内最好的机会。
然后,你买入,持有,让时间和复利,去帮你完成剩下的工作。
这个过程,就像种一棵苹果树。你不能今天刚把树苗种下去,明天就跑过去把它挖出来看看长根了没有。你需要做的,就是给它浇水,施肥,然后耐心地等待它开花、结果。
投资也是一样,伟大的公司,需要时间来成长。频繁的交易,不仅会让你支付高昂的手续费,更重要的是,它会让你错失掉真正伟大的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而享受复利的唯一秘诀,就是时间。
所以,芒格的这种“懒惰”,其实是一种极高境界的“勤奋”。他把所有的勤奋,都用在了前期的“选择”上,而不是后期的“操作”上。
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因为“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煎熬。市场上涨的时候,你怕踏空;市场下跌的时候,你怕亏损。什么都不做,比做点什么,要难受得多。
但这就是投资的真相。财富,往往不是在“买入”和“卖出”的瞬间产生的,而是在“持有”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下一次,当你忍不住想打开交易软件,想做点什么的时候,请你想想芒格的这句话,然后,去读一本书,或者去公园散散步。
学会“无所事事”,是你投资成熟的开始。
讲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把芒格的投资技巧都说得差不多了。逆向思维、多元模型、长期持有。
但我想说,这些都还只是“术”的层面。在芒get的世界里,比这些“术”更重要的,是“道”。这个“道”,就是人的品格。
芒格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特别震撼。他说:“如果你想获得你要的东西,那就让自己配得上它。”
这句话用在投资里,再合适不过了。
你想通过投资获得长期的、巨大的财富吗?那你要先问问自己,你配得上吗?
你是否足够诚实?
这种诚实,首先是对自己的诚实。你真的看懂这家公司了吗?还是在自欺欺人?当你犯了错,你敢于承认,并且从中吸取教训吗?还是到处找借口,把责任推给市场,推给别人?
芒格说,能够快速地摧毁一个错误的想法,是聪明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承认自己错了,这很难,但这能让你避免在错误的路上一路狂奔。
你是否足够冷静和理性?
当市场陷入极度恐慌,所有人都抛售的时候,你有没有勇气,去贪婪地买入那些被错杀的优质资产?
当市场极度狂热,连楼下卖菜的大妈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你有没有能力,克制住自己的贪婪,选择离场或者按兵不动?
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战。你的敌人,从来不是什么神秘的“庄家”,而是你内心的贪婪和恐惧。
你是否足够有耐心,并且能延迟满足?
我们生活在一个“即时满足”的时代。外卖30分钟要送到,看视频要开二倍速。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等待。
但投资,恰恰是反“即时满足”的。它要求你今天播种,可能要等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才能收获。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各种诱惑。你能不能抵制住那些短期暴富的故事,坚守自己的长期价值判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是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芒格生前一直到90多岁高龄,但他每天都在阅读。他的床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从商业、历史到科学、传记。他就像一个行走的知识库。
他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在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世界在不断变化,商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今天的好公司,明天可能就会被颠覆。唯一能让你跟上这个时代,保持认知不落伍的方法,就是持续不断地学习。
所以你看,到最后,投资已经不仅仅是关于钱的游戏了。
它更像是一场修行。
你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更理性地思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保持耐心,如何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如何对这个世界保持永不枯竭的好奇心。
当你做到了这些,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更正直、更理性、更有智慧的人,财富,只不过是这场修行之后,一个自然而然的副产品。
这,才是芒格投资哲学最核心、也是最宝贵的秘密。
好了,今天我们聊了这么多关于查理·芒格的智慧。
从“反过来想”的底层逻辑,到“多元思维模型”的分析工具,再到“把屁股粘在凳子上”的惊人耐心,最后,我们发现,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投资的终点——品格与理性。
芒格的这套哲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公式,甚至听起来有点“反成功学”。它不承诺你能一夜暴富,恰恰相反,它告诉你,要慢下来,要独立思考,要对抗自己的人性弱点。
这很难,真的很难。
这也是为什么,芒格的智慧虽然早已公开,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但我想,这恰恰是我们普通人最应该学习的道路。因为我们没有内部消息,没有巨额资本,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拥有一个长期、理性的视角。
投资是一场长达一生的马拉松,而不是一百米的短跑冲刺。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一些启发。也许,从明天起,在你冲动地想要买入一只热门股之前,可以先停下来问问自己:
“如果反过来想,我会因为什么而亏掉所有钱?”
“除了听别人说它好,我还能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
“我真的愿意持有它十年以上吗?”
当这些问题,你都能坦然地回答自己时,你离真正的投资,也就不远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今天的视频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茶叶情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