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大家不太重视设计,都是做便宜的或者山寨的。但随后几年,几乎所有做得还不错的品牌都完成了从VI(视觉识别系统)到PI(产品识别系统)的升级,有了自己的私模设计。”
这两年,国牌美妆设计正在发生一场深层转变——行业竞争正在从“包装好不好看”快速卷向“体验好不好用”。
当与UDL合伙人兼工业设计负责人胡可人谈及国牌设计发展历程时,他称自己早在2019年第一波国货VI升级潮时就察觉到了风向。
“以前大家不太重视设计,都是做便宜的或者山寨的。但随后几年,几乎所有做得还不错的品牌都完成了从VI(视觉识别系统)到PI(产品识别系统)的升级,有了自己的私模设计。”
作为深耕行业13年,曾为PRADA、LOEWE等大牌操刀设计的国内顶尖设计公司——UDL,近两年凭借出色作品帮助谷雨、瑷尔博士、理然等一众国牌出圈,是业内少数真正做到“用设计为国牌赋能”的团队。然而,在胡可人看来,国牌设计的真正困局并不是审美或工艺技术,而在于品牌本身。“成功的大牌会花很长时间沉淀品牌内核与价值观,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再落地到视觉策略。”
那些愿意沉下心来打磨产品、构建品牌完整性的玩家,才能在这场“美”的竞赛中笑到最后。
Q:作为工业设计师,这两年感知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A: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卷了,竞争很激烈。从2018-2019年国货开始崛起,到2020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逐渐清晰,几乎所有具备影响力的消费品牌都完成了相似的路径:先建立自己的VI,甚至还会迭代,再发展出PI,并拥有私模设计。
这种转变背后有多重原因:从品牌建设的需求,到提升消费者感知,再到出于防伪与专利保护的考虑。
然而,当这些步骤成为行业“标配”后,新的挑战随之而来:大家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好像能做的都做完了,如何通过设计脱颖而出,成了新的难题。
当下国牌设计竞争,已经转向了更深层的产品与用户体验创新。单看视觉或设计风格,每个方向都有不少做得好的品牌,如何获得更多关注?这是我们现在工作中常遇到的挑战,也是客户的核心需求。
Q:从时代环境看,今天“产品设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A:线上销售的崛起,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很大,核心在于设计标准的转变。线上强调视觉识别与符号化,线下则注重材质、触感与功能体验。
以前面对线下渠道,品牌关注的是产品如何在货架上脱颖而出,消费者也能在一排竞品中,直观感受到产品的大小与质感。但现在无论是直播间还是网上店铺,产品质感都难以直观传达,只能依赖图片视频、主播描述来塑造想象力,也缺乏和竞品“肩并肩”对比的机会。
尽管如此,对设计的要求并没有变低,因为对于注重长期发展的品牌而言,设计必须同时兼顾“首次购买的吸引力”和“使用后的体验感”。这意味着,设计要在传播和体验之间取得平衡,确保既能获得流量,也能维系复购率和忠诚度。
Q:“产品审美”还在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A:首先,高级感的认知正在发生转变。过去,大家觉得高级的东西是闪亮的,传统大牌倾向于用金色或略显浮夸的设计来传递奢华;如今,自然材料与极简设计正在成为新的审美共识。
环保意识,或许是推动高端审美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消费认知的成熟,也是驱动因素。
今天的消费者,对过度包装更加敏感,环保意识觉醒后,塑料制品就会被认为“不高级”,牛皮纸等天然材料会更受认可,美妆产品包装也开始偏好玻璃、陶瓷等材质。品牌出于环保及成本考虑,会用更少的材料、更简洁的设计,这种组合形式被大众接受后,就重塑了全新的审美—— “简洁即高级”,苹果几年前取消塑封的举措,正是这一趋势的先行体现。
医研护肤品牌瑷尔博士品牌焕新
Q:那么如何看待不同品牌的“审美标准”?
A:在美妆领域,不同品类有不同逻辑。比如彩妆就与护肤品完全不同,前者注重风格差异与身份认同,后者则强调统一性与可信度。
彩妆产品和快时尚的逻辑相似,需要让每一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坐标。尤其今天面对Z世代消费者,更追求个性及小众化,这就要求产品设计要“特立独行”,成为个性表达的重要出口。
护肤产品,则更强调科学信任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颜色及材质的选择,往往要综合考虑到产品功效、价格定位、品牌发展阶段以及目标人群心理。需要让消费者在心理上认同产品价格及功效价值。
不同人群也有不同的审美偏好,年轻消费者会关注整体的气质风格,而随着年龄增长或使用经验累积,就会更在意使用质感、开合便捷性等功能性体验。总体来说,不是出于审美来创造形态,而是在解决产品功能与用户痛点的过程中,自然生长出独特的设计语言。
Q:UDL为谷雨打造的“东方器物”产品外观器型,曾斩获国际设计双料大奖,这一成功案例背后有怎样的思考?
A:作为主打“东方美学”的护肤品牌,谷雨在当时面临两个核心挑战。其一,在我们刚开始合作时,品牌仍在使用通用的包装器型。虽然已经定义了“木盖”这个视觉锤,但作为功效型护肤品牌,谷雨并不希望依赖夸张的设计来传达形象,以免削弱其“功效型”的定位。第二个挑战是,同一时期大量品牌都在探索“东方美学”或“中国风”概念,常见的表达集中于石头、山水、木材等符号化元素,在“不能用夸张设计”的限制下,容易流于表面,难以形成差异。
为谷雨打造“东方器物”概念
我们的思考是,真正的东方美学并非停留在形式语言,而是一种内在的气质与感受。不仅要“看起来像东方器物”,更要“用起来有东方器物的质感”。想象一个真正优雅的动作,不应是拧螺纹盖或按动泵头喷几下,而是轻轻拔起瓶塞,顺畅倒出精华,没有螺纹盖、没有现代机械结构。
为此,我们研发出“隐形螺纹”结构:瓶口设计为三角形,既具备螺纹的功能,又在视觉上保持纯粹;配合透明小塞子,外观呈现为一个纯粹简洁的玻璃瓶。当产品外观和使用体感都具备了东方美学的内敛与优雅,就从不同维度形成了差异化,让消费者感受到前所未见的新鲜感。
谷雨“隐形螺纹”结构
Q:面对不同品牌及目标人群,UDL用设计解决了哪些问题?
A:我们与知名男士综合个护品牌深度合作了一系列产品设计。
理然男士洗护产品包装,融入使用场景的个护产品设计
在男士发泥产品上,我们注意到男生用发泥时常常会遇到的困扰是:取完发泥后因手上有残留物,难以立即合盖,冲洗后就容易忘记封盖,最终导致发泥干裂。于是,我们设计了“磁吸盒盖”,使用后只要用手背轻轻一拨,盖子就会自动闭合。
理然“磁吸盒盖”
还有发型蓬松水,我们创造的“相机快门式泵头”,能通过半按开阀、全按喷出、松手自动闭合的逻辑,既解决了用完不封盖、硅石易堵泵头的问题,又带来稳定的操作节奏。这些设计的共同点都在于,从真实痛点出发,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差异化,而且这种差异化不是“看起来特别”,是“用起来特别”。所以更具生命力,也更难被模仿。
理然男士头发造型蓬松水创新无盖设计
针对儿童群体,我们也合作了近两年备受关注的中国儿童个护品牌兔头妈妈。他们有一款高端护牙素产品,总是会因为料体粘稠、真空泵难以压出并用完而备受困扰。但其实高露洁、佳洁士这些国际大牌也一直都在用这个结构,可以说是行业通病。
于是我们做了一种“波轮式结构”设计,能让牙膏像玩具一样,旋转一档即可挤出单次剂量。不仅契合儿童的操作习惯,用趣味式互动让孩子更爱刷牙,同时还能让品牌申请专利,形成竞争壁垒。
兔头妈妈牙膏“波轮式结构”设计
Q:针对产品设计,UDL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长期以来,行业内的设计逻辑往往是偏营销导向,而非从用户体验出发。然而,对消费者来说,包装并非附属品,而是完整产品体验的一部分,护肤产品本质上是“料体+容器”的组合,要考虑长期陪伴价值。
UDL的做法,就是从用户视角切入,发现特定场景下的真实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每个项目我们都会投入时间做用户调研,分析社交媒体上用户的反馈和痛点。因为UDL涉足的领域不只是美妆个护的包装设计,还包括婴儿车、消费电子等跨品类设计,并服务不同地域人群,我们积累了一套方法,可以快速理解目标用户的习惯与需求。
Q:UDL有什么核心方法论?
A:找到“技术、社会趋势、生活方式”三个维度的交集,它们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而每一次变化都会带来新的产品创新与设计机会。
例如,气垫粉底的诞生就是生活方式变化的结果:当人们移动与旅行频率的提升,随时补妆成为需求。保鲜技术的进步,催生了近两年热门的次抛形态;医美的普及率提升,与之相关的家庭化护理、医美前后护理产品也在不断涌现。
因此,我们看待设计或产品,不局限于“是否美观”或“传递什么感受”。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社会趋势的改变,都会驱动用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解决新需求,才是设计突破的源泉。例如,未来美容仪器与护肤品的结合或将更加紧密,如果促渗装置能够被大幅降低成本,甚至可能直接嵌入到精华中,成为新的常态。
A:长期的品牌建设与沉淀。成熟的国际品牌,遵循的是“由内而外”的品牌逻辑:先用足够的时间沉淀使命、价值观与要解决的用户问题,再将其系统化落地为视觉与产品策略,最终形成完整而稳定的表达。
相较之下,国内不少新消费品牌在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中更依赖营销驱动,来不及构建坚实的品牌内核,因而难以保持整体调性与质感的一致性。简单来说,与其“像谁”,不如“成为自己”:当价值观与表达一致时,风格自成体系,且更具可持续性。
Q: 近两年,愿意长期投入品牌建设的国牌数量有增加吗?
A:有增加,但比例并未出现断层式变化,主要集中于两类:一类是小而美品牌,现金流健康、不追求过快扩张,专注细分赛道与产品打磨,更容易沉淀品牌;另一类是商业上已成功的品牌,具备充足资源投入长期建设,逐步提升品牌调性的一致性与设计完整性。谷雨就是典型实例,过去几年在品牌气质、产品体系与视觉策略上持续进化,形成清晰的识别与稳定的质感。
A:我们工业设计团队分三个板块,协同完成调研和设计,不设有单独的用户调研团队。第一个板块是研究“人与产品的关系”,聚焦用户需求,比如用户在什么场景有什么痛点;第二个板块叫“创新工程”,研究“产品的运行机制”,比如怎么实现一个好的功能、怎么让体验落地;第三个板块是研究“设计表达与传播”,聚焦怎么把视觉语言、设计更好地传递给用户。
这三个板块的设计师会一起探讨工作,因为如果是纯用户研究团队,输出的可能是报告,但我们需要的是设计和创新的机会点,所以必须自己去研究,这样才能精准找到突破点。当然,我们也会和客户协同,客户更了解自己的用户,他们可能会做针对性调研,我们结合双方的信息做设计。
Q:UDL吸纳工业设计新人时,最看重哪些特质?
A:第一是好奇心和学习能力。设计最大的挑战是“在别人做过的事情上做不一样的东西”,这需要跳出既有范式,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第二是“Hands on(亲力亲为)”。要对事情背后的运行机制、结构、材料感兴趣,愿意去研究“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第三是专业背景和系统思维。我们的工作方法虽然是商业导向,但背后有很多学术和专业研究的逻辑,所以需要设计师有系统的专业基础,能适应这种严谨的工作方式,不是“靠灵感”、“抖机灵”做事。
我们很多设计师是从实习生或应届毕业生开始培养的,这样能形成统一、稳定的配合方式和工作方法,减少沟通成本。
Q:UDL希望留给外界的印象是什么?
A:“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就是争取不做重复的事情,每次设计都有新的突破;“追求卓越”就是在落地和执行层面做到最好,不妥协细节,哪怕是很小的结构、材质选择,都要做到极致。
来源:案例SHOW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