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留子“喂到撑死”,韩国网友感叹:为什么中国人都会做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1 21:35 2

摘要:起因是有人晒了一张“中男团体聚餐做饭”的照片:几位中国男生在厨房忙前忙后,场面堪比小型厨艺大赛。评论区瞬间炸锅——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被中国朋友投喂的经历,并表示:

最近,韩国网友发出灵魂提问:为什么中国人都这么会做饭?

起因是有人晒了一张“中男团体聚餐做饭”的照片:几位中国男生在厨房忙前忙后,场面堪比小型厨艺大赛。评论区瞬间炸锅——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被中国朋友投喂的经历,并表示:

只要跟中国人聚餐,等着吃就行了。

热情投喂拦不住,以为是简单聚会,结果误入“满汉全席”。

连学饿了怎么说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根本不会饿。。。

非常万能的词汇,喜欢吃,不喜欢吃,给我吃一口饿不着,我吃饱了撑不到。。。

还有网友表示,好羡慕,期待认识中国朋友

甚至,好想认识中国朋友,然后变成猪。。。

关于中国人聚会=做饭吃吃吃,其实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中国式聚会的开场总是在厨房,宿舍一秒变后厨,客厅一秒变包厢,谁有电磁炉谁就是当晚 MVP;“今晚吃什么”一旦定档,菜单和分工两分钟排完。

等你到场,热油一响,人全上线:有人掌勺、有人打下手、有人递碗拍照助威,生日趴不知不觉进化成“流动小酒楼”。

除了厨艺,让韩国网友惊讶的点还有,“男人也会下厨”?还有人专门发帖提问:为什么中国电视剧里常见男人买菜做饭,现实里是不是大多数中国男生也擅长下厨?

在“谁进厨房”的传统分工上,中韩确有预期差。

热闹之外,还有一个经典误会——餐桌上的“添饭吃饭拉锯战”。

韩国语境里,“把自己那碗饭吃干净”=礼貌,是尊重与不浪费;而在不少中国地方,“碗空就添”才算尽地主之谊。于是两边各自好意,节拍却错了半拍:韩国朋友碗见底,意思是“我吃饱啦,感谢招待”;中国主人见碗见底,理解成“天哪加得不够,快加!”

结果就是每次中韩留学生局,韩国朋友稳稳被热情撑到。

“我一直在吃”

图源:B站视频 https://b23.tv/MliDDPG

“差点吃到爆炸”

图源:B站视频 https://b23.tv/MliDDPG

我,,,以前赢过这场“仗”

一连喝了三个小时绿茶之后,终于明白,杯子里得剩点茶才行。。。

图源:B站视频 https://b23.tv/MliDDPG

相信大家看到这些餐桌“拉锯战”的反应,都和下面这个评论一样:

而至于“怎么聚”,留学生们的聚会方式也不同:常见的有两种画面。

欧美的“轻社交聚会”讲究轻松与边界感。

朋友定好时间地点,大家各自带点东西进门:有人拎酒就是 BYOB,有人端来一道拿手小菜就是 potluck。屋里音乐一开、杯子一碰,聊天是主角,吃只是陪衬,更多是分享近况、交换笑点与故事。

《老友记》中的party

想早退也不尴尬,和主人打个招呼就能离开——整场更像一场“开放式派对”,来去自由,轻盈自如。

而中式的“开火做席”则主打热乎与把人拢在一张桌上。

电影《饮食男女》剧照

群里先把“今晚吃啥”敲定,顺手就把买菜、备料、谁带电饭煲、谁掌勺都分好工;等人一到,厨房先热起来:有人切菜、有人调味、有人盯火、有人递碗,菜一道接一道,热气从锅里一直飘到话题里,常常从晚饭吃到夜宵,最后用一盘切好的水果和“谁洗碗”的玩笑收个尾。

各有各的舒适区。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留学生都会做饭?

大概因为,离家之后能掌控的东西不多——课表会改、签证会变、房租会涨,但锅里的火候永远听你指挥。

把油温提起来、把蒜片一落锅,熟悉的味道一冒头,心就不再东飘西荡。

会做饭,或许不是天赋,而是被生活推着学会的“安定术”。

也可能是因为,做饭是年轻人的“我在乎你”。

不善寒暄的人,就把关心切成葱花、把感谢化成汤底;你来,我给你盛一碗;你说好吃,我多加一勺。

还因为,做饭是和父母“同频”的方式。视频那头,他们问“吃得还好吗”;这头,我们把一盘番茄炒蛋举到镜头前——报平安从成绩单,换成了家常菜。

韩国网友看见“中国男生也下厨”会觉得新鲜,其实我们只是把“欢迎你”说得更具体,具体到一碗汤、一口饭、一句“再来一点”。等到夜深人散,锅里还咕嘟着最后一点热气,我们不禁感叹道:所谓“会做饭”,其实是为了让远方暂时不那么远,让人和人之间,永远有一张坐得下的桌子。

ps,也有一些耿直吃货小朋友表示,主要是当地的饭太难吃了,没招了。。。

都是被逼的。。。

近期直播推荐

还在为投简历焦头烂额?还在苦等内推无门?留学生日报求职群,为你搞定这些烦恼:

✅ 求职资讯不定时更新,抢先一步拿offer

✅ 简历修改 + 面试策略,助你精准定位岗位

✅ 海内外名企内推名额,直达HR邮箱

✅ 不定期线下招聘会 & 求职沙龙,拓圈拓岗

✅ 行业大咖空降分享经验,答疑解惑

✅ 还有机会获得限量惊喜福利,等你来拿!

来源:留学生Dail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