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怒指华盛顿:谁在把中国公民当“间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19:16 2

摘要:——从一句“例行盘问”到限制人身自由两天两夜,一次比一次离谱的遣返背后,是美国的“草木皆兵”还是“有罪推定”?

——从一句“例行盘问”到限制人身自由两天两夜,一次比一次离谱的遣返背后,是美国的“草木皆兵”还是“有罪推定”?

(全文约5500字,阅读需12分钟,越往后越炸)

---

【一】10月10日,外交部记者会“火力全开”

“美方执法手段粗暴,严重损害中国公民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当郭嘉昆把这句话掷向话筒时,台下快门声连成一片。

就在前一天,又一名中国公民在洛杉矶机场被戴上手铐、没收手机,关进俗称“小黑屋”的二次审查室,超过48小时后直接被押上返程飞机。

没有起诉、没有听证、没有解释,只有一张遣返单,理由栏写着模糊的两个英文单词:“Security concern”。

网友看完直播弹幕刷屏:

“Security concern?翻译过来就是‘我高兴’!”

“48小时,连口热饭都不给?这操作比美剧还离谱。”

这不是第一次,却是最火上浇油的一次。

中方在不到24小时内完成“抗议—谴责—提醒”三连击,用词一次比一次重:

严重不满、强烈谴责、立即改弦更张!

上一次中方用“人格尊严”四字批评美国,还要追溯到棱镜门时期。

媒体嗅到火药味:中美关系刚缓和没两个月,又要“掀桌子”?

---

【二)“小黑屋”48小时全记录

当事人微博匿名爆料,我们整理出时间线——

DAY1 07:30

航班CA983落地洛杉矶,他持B1/B2签证,准备参加行业展会。

边检官扫了一眼护照,突然脸色一沉:“请跟我到后面。”

09:00

手机被收走,关机前最后一眼看到微信99+。

对方问话:“你是不是在华为工作?”

“不是。”

“有没有参加过军民融合项目?”

“没有。”

“为什么带3台电脑?”

“一台办公、一台演示、一台备用,都是公司财产。”

对方冷笑:“故事不错,留到后面慢慢说。”

12:00

被送进二次审查室,灯24小时常亮,没有窗子,金属座椅焊死在地板。

室温常年18℃,只穿短袖的他冻得直打哆嗦。

午饭:一个凉三明治、半罐可乐。

18:00

又来一名官员,自称FBI反恐组,递上“自愿放弃密码同意书”。

他拒绝签字,对方耸肩:“那你今晚别想走。”

DAY2 08:00

24小时过去,依旧没人告诉他到底犯了哪条法。

律师?官方回答:“小黑屋不属于正式入境,你有权聘请律师,但律师不能进来。”

14:00

中方总领馆人员赶到,美方以“涉及安全审查”为由,拒绝领事探视。

总领馆只能隔着玻璃挥手,比出口型“OK”手势:坚持住。

20:30

两名武装执法员将他押上返程飞机,签证当场注销,5年内不得入境。

全程无听证、无记录、无申诉。

飞机起飞那一刻,他发了一条微博:

“原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安全带扣上,我却不知道罪名。”

【三)美方“模板式”理由大全

我们翻查了近三年案例,美方给出的遣返理由堪称“玄学”——

- “手机里有军训照片,疑似军方背景”

- “微信聊天出现‘技术突破’四字,涉嫌敏感”

- “行李中有多张电话卡,可能用于间谍联络”

- “曾就读于‘国防七子’高校,视为高风险”

- “护照有土耳其、泰国、马来西亚签证,航线复杂”

最离谱的一条:

“因为没托运行李,怀疑你随时‘跑路’,所以遣返。”

网友总结:

“在美方眼里,每个中国人不是‘已经泄密’,就是‘正在泄密’的路上。”

---

【四)数据扎心:

仅2025年1至9月,被无端遣返的中国公民已超70人

平均每月8起,比2024年翻一倍

他们当中——

72%是商务出差

17%是留学生返校

11%是旅游探亲

涉及高校老师、芯片工程师、跨境电商老板、甚至广场舞大妈

签证类型涵盖B1、F1、H1B、J1、O1,几乎“全覆盖”

一句话:

“只要你持中国护照,就可能被‘小黑屋’。”

---

【五)美国到底在怕什么?

三条深层焦虑,看懂“草木皆兵”逻辑

1. 科技焦虑

从“芯片法案”到“护栏规则”,美国对华高科技封锁层层加码。

每一个中国工程师,在他们眼里都是“行走的技术硬盘”。

宁可错遣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2. 政治焦虑

2026年中期选举进入倒计时,反华成了“最便宜”的选票提款机。

议员们公开喊话:“多遣返一个中国人,就多赢得一个选区。”

3. 制度焦虑

“小黑屋”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

不属于正式入境,不适用宪法保护;

无需搜查令,可强制解锁手机;

无需法官批准,可无限期羁押。

一句话:

“程序正义”在“安全焦虑”面前,被踩得稀碎。

---

【六)中方四连击,打出“组合拳”

1. 外交抗议:24小时内召见美驻华使馆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

2. 领事保护:对赴美公民发布“安全提醒”,罕见用词“谨慎前往”。

3. 法律反制:正在研究《反外国制裁法》对美执法机构、个人实施制裁。

4. 舆论炮火:央视、新华社、人民网三连发评论,标题直指“美式麦卡锡主义”

最硬核的一句警告,来自外交部:

“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公民正当合法权益。”

翻译过来:

“你们再乱来,我们就不光动嘴了。”

---

【七)历史总在轮回

72年前,麦卡锡主义让美国陷入“红色恐慌”;

今天,“新麦卡锡”把靶子换成中国。

当年被审讯的爱因斯坦直言:

“恐惧让人们放弃理性,而理性正是民主的基石。”

如今,小黑屋里没有窗户,也照不进理性。

---

【八)接下来,可能发生五件大事

1. 中方发布“赴美安全提醒”级别上调至橙色,旅游团大面积退订。

2. 美国商会紧急致信白宫:再乱抓人,美企在华业务要被反制。

3. 中方宣布对参与遣返的边检官员、FBI探员实施签证制裁。

4. 国会山出现“反反华”游行,华裔科学家集体要求“停止猎巫”。

5. 中美航班再度腰斩,单程票价破3万,留学生返校难上加难

---

【九)给赴美中国人的三条锦囊

1. 电子设备“三清一备份”:

敏感资料放云端,手机电脑清空,再带一台“干净”备用机。

2. 社交媒体“隔夜检”:

提前一周删除军训、实验室、技术讨论截图,朋友圈设“仅三天可见”。

3. 被关小黑屋“四句话”:

“我要求领事探视。”

“我要求律师在场。”

“我拒绝解锁密码。”

“我保持沉默。”

——说完就闭嘴,越解释越被认为“心虚”。

---

【十)结尾:

“小黑屋”关得住人,关不住光

10月11日清晨,被遣返的当事人落地北京。

他在微博写下:

“飞机闯进朝霞那一刻,我才知道,

原来阳光照在脸上的感觉,这么好。”

下方最高赞评论:

“欢迎回家,愿每个在外的中国人,

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若不能,

我们接你回家。”

中方态度已经很明白:

再无故遣返,

我们不怕掀桌子,

因为背后,

是14亿人的光。

来源:淮都王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