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大罪人,每一个都让中国倒退数百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1 15:53 1

摘要:王朝更迭如翻书,石敬瑭心思全在自己身上,根本无意江山社稷,后唐末年,他和朝中大臣反目,眼看自身难保,于是掉头投奔契丹求援,誓言只要能助他得位,就肯称辽主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双方一拍即合。

历代的中原大地,每遇血与火,外敌总是被记得最多,但真正让王朝坍塌的,往往不是外面铁骑,而是朝堂里的人。

权贵为了私利,把江山当筹码,制度慢慢空了架,家国也就一步步滑向泥沼。

说到底,最大的危机常常不是别人强,而是自家先烂了根。

安禄山出身胡人,早年混迹边塞,因为能言善事,深得玄宗宠信,三次受封节度使,手下兵权在握,朝中无数高官为其开路。

表面痴肥谄媚,背后培植私人军队,暗中收买人心,宫中宦官、两京重臣时常受其贿赂。

他自请赴洛阳,实则借机调兵,密令将士伺机而动,长安、洛阳很快陷落。

盛唐气象,顷刻变作尸横遍野,人口锐减,户口、田亩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安禄山自立皇帝,藩镇自此各自为政,朝廷无力收拾残局,开元盛世成绝响。

石敬瑭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后唐军中,原本只是个渴望立功的武将。

安禄山

五代十国狼烟四起,各路军阀割据自雄,他的机会来得很快,跟着岳父李存勖起兵夺地,很快被赏识。

王朝更迭如翻书,石敬瑭心思全在自己身上,根本无意江山社稷,后唐末年,他和朝中大臣反目,眼看自身难保,于是掉头投奔契丹求援,誓言只要能助他得位,就肯称辽主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双方一拍即合。

契丹大军南下,后唐倾覆,石敬瑭登基,史书写他“感激涕零,三跪九叩”,实际却是把防线拱手交了出去,从此北方门户全失。

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是中原屏障,到了他手里,说让就让,辽兵来去自如,宋朝再想收回,耗干了家底也无可奈何。

村庄百姓流离转徙,边关常年战火,历代史官提起都咬牙切齿。

石敬瑭得了一个皇帝做,身后骂声却穿透几百年,换来的只是一纸空名和百世骂名。

慈禧其实只是一个极度谨慎的女人,但她掌大权的几十年却踩死了所有变革的苗头。

石敬瑭

初登太后时,咸丰刚死,内外交困,她学得很快,先靠重用恭亲王、借用洋务派拉拢新势力,一边镇住宗室、一边分化异己,洋务运动看上去风风火火,其实多数项目被权贵瓜分,铁路、轮船、枪炮,做得多停得快,钱没少花,最后还是洋人占便宜。

她治下,军队看着规模庞大,北洋水师挂着“亚洲第一”,可军费年年被克扣,关键时刻银子往颐和园和寿宴里砸,遇上海战连炮弹都不够用,黄海一战全军覆没,有船不能动,有炮没人敢开。

到了戊戌那年,光绪帝想走新道,她一边装做放手,一边密令心腹盯死维新派,几日之内戊戌六君子或杀或流放,康有为仓皇逃亡,几十位有识之士从此噤声,接着下旨把所有改革法令作废,一切恢复原状。

义和团闹得最凶时,慈禧拍板对外宣战,传谕各地“扶清灭洋”,等到八国联军兵临北京,才急急忙忙逃去西安,城破国弱,第二年她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巨额赔款压垮财政,百姓负担沉重,地方藩镇趁机坐大,中央对地方几乎再无控制力,庚子后宫廷上下只顾苟安,天朝气数走到尽头。

纵观这三个人,一个在胡服里枕戈待旦,一个在契丹王帐前跪地求封,一个在深宫偏殿中薄情算计,说到底,背后都是权力无度、制度沦空。

慈禧

安禄山能在盛唐养出数十万私兵,不是一天的事。节度使专权,朝廷放任,皇帝沉迷声色,藩镇割据成了惯例,朝堂里一派歌舞升平,地方上却已龙蛇并起,等到弓马响起,没人拦得住。

石敬瑭能割让燕云,契丹兵马长驱直入,不独是他个人胆小贪利,当时五代十国本身就军阀争斗成风,天子权威全靠外族维持,朝局混乱,谁先跪,皇位就落谁家头上。打仗的打仗,卖国的卖国,制度根本挡不住人心败坏。

慈禧守着紫禁城几十年,表面看稳,实际上清末的官场早已烂到骨头里。督抚大臣各守地盘,官官相护,手下哪管国事,洋务派、顽固派相互掣肘,利益分赃没人想着真改革。变法刚冒头就被砍头,法令不过纸,朝堂成了私利交易,花园越修越大,水师越打越输,钱都流进了自己的腰包。

安禄山一乱,藩镇局面一发不可收拾。石敬瑭割地一开,之后两百年都没有真正的长城。慈禧走到最后,废新法、签辱约,西方列强分割就像切豆腐。

怎么看都像是换汤不换药,名为体制,实则利益。谁握住权杖谁做主,不设防,不信任,不修补,每一桩都是前人犯过的错。

安禄山

外敌入侵,每一回都像在旧伤口上撒盐,但真要说城门是怎么开裂的,多半是自家人先打了洞。

安史之乱一打,唐朝中原变成一锅乱水,藩镇谁也管不住谁,外面的吐蕃、回鹘趁乱进来,西北边界年年被蚕食。

石敬瑭割了燕云,契丹骑兵下了中原,后来宋朝立国,北线一直堵不上,只能年年给辽、金送岁币,家底越来越空,边关百姓吃尽苦头。

等到慈禧那几年,列强看得分明,中央动弹不得,地方军头各扫自家门,外交照单全收,先是丧权通商口岸,后面八国联军铁鞋踏进北京,城头旗帜叫人认不出是谁家的兵。

每次国门失守,表面是外患,实在是一层层自己人酿出了裂口,城墙靠规矩、靠人心守着,一旦松动,外面的风一吹进来,挡都挡不住;谁都不是一夜间被人打垮的,都是自己先松了筋骨。

石敬瑭

看看历史上的这些选择,权力一旦没有边界,随时能失控,把国运、尊严、民族安危都当成筹码,制度成了摆设,只剩一纸空壳,谁坐高位谁就能随意改写规则,最后影响的不是一朝一代,是百姓的命,是整个民族的路。

盛世之下,真正能守住底线的,其实全靠有没有制度撑着,能不能让人不敢乱来,也得靠人心里有没有敬畏。安禄山、石敬瑭、慈禧这些人让制度断了根,精神没了皱褶,国家就一点点被掏空。

历史上多少次都是这样,家国之所以能安稳下来,靠的不是谁天赋异禀,而是有没有能防住私欲的制度,有没有敢把公义放在前头的人。制度塌了,精神散了,外面来多少铁骑都拦不住,只有把规则和人心都管住,这个国家的路才能走得长。

慈禧

来源:分享人间清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