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四里村街道按照市中区“艺术市中”建设要求,紧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辖区丰富的文艺资源与红色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创新,多管齐下推进“艺术市中”建设工作,致力于提升辖区居民的文化艺术体验,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街区氛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通讯员 孙化鹏 孔雪
今年以来,四里村街道按照市中区“艺术市中”建设要求,紧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辖区丰富的文艺资源与红色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创新,多管齐下推进“艺术市中”建设工作,致力于提升辖区居民的文化艺术体验,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街区氛围。
巧规划
给“艺术市中”搭好活力地基
四里村街道以“艺术市中”建设为核心引擎,推动构建“1+3+N”文化赋能模式,打造集文化传承、价值培育、服务共享于一体的精神共同体。“1”是筑牢文化枢纽,构建文艺核心阵地。打造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科学规划功能分区,设置理论宣讲厅、市民阅读空间等核心功能区域。“3”是贯穿三大主线,深度融合文化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三大重点工作,深化文艺价值引领。“N”是串联多元阵地,形成全域文艺矩阵。整合辖区百旺广场、英雄山文化街区、齐鲁文化城、社区文化长廊等多个特色文化阵地,构建“核心引领、多点开花”的全域文化文艺发展格局。
让本土文化凸显独特闪光点
四里村街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禀赋,通过挖掘红色基因、汇聚文化人才、丰富文化内容等方式,构建具有鲜明文化标识的文化文艺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认同感、价值感、归属感。紧紧围绕“铭记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主题,融合形成“英雄家园”红色文化品牌。打造“一山一街一长廊”红色文化研学路线,以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为起点,串联英雄山市集、吾将数字展厅及社区文化展厅,通过重走革命足迹、VR情景模拟等环节,让参与者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红色文化。由街道主导的《英雄山社区“红色文化惠民”系列举措》,荣膺2024年济南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
积极搭建上下互动平台,统筹共建力量,凝聚街道文化“新活力”。对接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省体育中心、省农发行、济南市仲裁委、济南广友书画院等单位联合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建立健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激发区域共建共享活力。
四里村街道统筹辖区文化资源与人才储备,联合社区搭建“培育+展示+服务”一体化平台,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辖区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等群体参与文化建设。在街道统筹指导下,各社区积极成立书画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协会等专业文化社团,同步组建齐鲁雅歌艺术团、红星艺术团、秋之韵军乐团等特色文艺队伍,实现“一社多品”文化矩阵。街道协调引入专业艺术师资,支持社区在书院内开设合唱、经典阅读、京剧研习等普惠课程,累计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品质文化艺术培训。
拓路径
把文化惠民做精做实
四里村街道创新推出“理论+文艺”红色宣讲模式,组建百姓宣讲团、青年讲师团等队伍,以“小板凳宣讲会”“居民讲堂”等沉浸式互动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快板、故事分享等文艺元素融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理论传播,打造基层文艺思想学习新样板。
街道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动省青少年宫、山东老年大学等10余家单位,构建 “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文化服务生态圈。策划开展“书香润心田”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组织亲子共读、好书漂流等特色项目;联合开展“送文艺进社区”志愿服务,带来戏曲、书画、电影等沉浸式文化体验,形成多元参与的文艺活动矩阵。
四里村街道携手吾将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搭建“企业+社区”文化实践桥梁,推出“走进科技文化企业”系列观摩活动,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文创设计师开展现场讲解与互动问答,分享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成果和发展理念;联动英雄山文化市场,策划“文化研学新体验”项目,设计“红色记忆探秘”“古玩文化寻踪”等主题研学路线,组织居民走进市场内红色藏品馆、特色文创店,开展实地参观、专家讲解、互动体验活动,实现文化服务与研学实践双拓展。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定制差异化文艺服务。为青少年开设红色研学、非遗体验课程;为中老年群体提供书画、戏曲培训;为社区家庭策划亲子阅读、家风讲座等活动,推动文艺服务精准化、分层化,切实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赢得广泛认可。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四里村街道将锚定“艺术市中”建设目标,以文化为笔、以行动为墨,通过深耕红色文化资源厚植精神底色、完善供需对接机制优化服务供给、深化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持续点亮辖区文化发展新画卷。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