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外多家测评机构在对 iPhone 17 系列进行实测时,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虽然这代全系起步就是 256GB 存储,看似厚道,但这一档的速度,却是全系列最慢的。
最近看到一条消息挺值得说一说。
海外多家测评机构在对 iPhone 17 系列进行实测时,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虽然这代全系起步就是 256GB 存储,看似厚道,但这一档的速度,却是全系列最慢的。
按照测试结果来看,iPhone 17 系列 256GB 版本的存储读取速度大约是 1600MB/s,写入速度在 1700MB/s 左右。
而同款的 512GB 版本,读取可以达到 2300MB/s,写入约 2400MB/s。
更离谱的是,iPhone Air 的全系版本,都上了更快的存储芯片,读取速度能飙到 3200MB/s,写入更是达到 4200MB/s。
也就是说,买 iPhone 17 系列 256GB 的朋友,虽然花的钱不少,但在速度上,反而被 Air 给“反超”了。
这事儿一出,不少人开始吐槽苹果是不是又在玩刀法。
不过要客观点说,这其实是行业常规操作。
原因不复杂——闪存颗粒越多,速度就越快。
256GB 存储的内部并行通道少,而 512GB 和 1TB 因为颗粒更多,控制器可以同时读取的通道也更宽,所以速度自然更高。
简单说,这不是“偷工减料”,而是物理结构决定的速度差异。
而 iPhone 17 Air 为什么全系都快?
主要是它换用了新一代 NAND 芯片和控制器,堆料更足,所以读写性能直接拉满。
在高强度任务下,比如录制高码率 4K 视频、剪辑 ProRes 素材或者导出大文件,这种速度差距就会很明显。
那问题来了,这个差距在日常使用中能感受到吗?
答案是:几乎感受不到。
比如刷短视频、上网、聊天、拍照,这类小文件的调用都在系统缓存层完成,对存储速度没什么依赖。
256GB 版本虽然理论上慢一些,但在这些轻度使用场景里,你根本察觉不到。
只有在高强度读写的场景下,比如你是视频博主,经常剪 4K 视频、拷素材、导出成片,这时 512GB 以上的版本才会明显更顺。
举个简单的例子:
用 iPhone 17 录制 4K 60 帧的视频时,256GB 版在长时间录制后,可能会因为写入速度掉速而触发轻微发热或卡顿,而 512GB 以上的版本就能更稳。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创作者在购机时,都会直接上大容量版本。
当然,对普通用户来说,这种差距并不会影响你发朋友圈、刷抖音或者打王者。
你甚至可能用三年都没意识到它速度“慢”了。
所以从实际体验角度讲,256GB 版本依然是主流选择。
如果要说苹果“刀法”在哪,那就是它在你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做了区分。
一方面,它让所有 iPhone 17 起步容量都涨到 256GB,看上去很良心;
另一方面,又通过芯片和控制器的分层,把成本精准地切在用户感知不到的边缘。
从工程角度看,这是一种精确的成本控制;
从消费者角度看,则更像是一种“温柔的割韭菜”。
不过这次的对比也说明了一点——苹果在产品线上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iPhone Air 走的是轻旗舰路线,但性能、速度、堆料完全不轻。
而 iPhone 17 系列在中高端区间,则继续做差异化,鼓励高端用户往 512GB、1TB 版本走。
这种策略,说白了就是“你愿意多花,我就给你更快。”
理性来看,存储速度不是唯一的性能指标。
系统的流畅度、发热控制、续航优化,这些因素才决定了用户的整体体验。
而在这些方面,iPhone 17 系列依旧是目前 iOS 阵营里表现最稳定的一档。
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
如果你平时主要用来拍照、刷视频、打游戏,256GB 完全够用;
但如果你是视频创作者、博主,或者经常拍摄 4K 视频、传输大文件,那就别犹豫,直接上 512GB 或 Air 系列。
最后想说一句,苹果在刀法上确实依旧稳。
可换个角度想,它也用这种方式在推动产品分级,让不同人群各取所需。
只不过这次“慢”的那一档刚好被发现了而已。
你怎么看苹果这波存储“分层”?
你觉得 256GB 的速度差能接受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小8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