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10月11日是“第七个世界中医日”。10月10日下午金秋美好时节,在上海绿地金庭庄园,举行的“传承千年中医智慧,共筑全球健康未来”——庆祝“第七届世界中医日”颁奖典礼暨誉保生全球启动发布会上,联合国世界生态科学研究院院士、国际细胞康复协会全球总会长、细胞医
(作者:王红红)
今年10月11日是“第七个世界中医日”。10月10日下午金秋美好时节,在上海绿地金庭庄园,举行的“传承千年中医智慧,共筑全球健康未来”——庆祝“第七届世界中医日”颁奖典礼暨誉保生全球启动发布会上,联合国世界生态科学研究院院士、国际细胞康复协会全球总会长、细胞医学奠基人张红凯院士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乎人类未来活到125岁不是梦!这不仅是科学的预言,更是细胞医学赋予我们的崭新可能。同时,张院士向全球发出了《关于推动中医与细胞医学融合发展的倡议书》。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瑰宝,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正站在医学革命的爆发前夜! 中医药这座千年宝库与细胞医学这一前沿科技的碰撞, 将引爆一场波及全球的健康产业海啸。 这不仅是技术的融合, 更是万亿级大健康产业新纪元的开启!
一、大势已至:融合浪潮席卷全球。在横琴,澳门中医药学会与壹加细胞治疗集团共建的"中药联合细胞治疗研究与应用基地"已揭牌运营, 探索中医药调控细胞功能的奥秘。 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源品生物强强联合,推动中医药与再生医学共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其独特的创新活力和实践成果, 引领着全球肿瘤治疗领域的新一轮变革与发展。 这仅是开始! 未来十年, 中医药与细胞医学融合的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 成为健康产业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
二、产业巨变:从“苦药汤”到“精准细胞修复”。我们正告别“煎炸炖煮”的传统应用方式,迈向精准化、标准化的新时代:珍稀药材无限“复刻”:通过植物干细胞技术,百年野山参的皂苷含量提升至传统人参的 14 倍,稀有皂苷 Rg3 含量暴涨 15 万倍。治疗模式彻底革新:中药调控机体微环境+细胞精准靶向修复的“中西医结合”新模式,让肿瘤治疗有效率提升 300%。产业规模指数级扩张: 烟台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过千亿, 正在打造总规模 500 亿的生物医药产业母子基金群。
三、 植物干细胞技术:中药产业革命的核心引擎植物干细胞技术通过提取珍稀药用植物的干细胞, 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无限增殖和高效合成药用成分,彻底颠覆了传统中药材的生产方式。
1. 人参干细胞技术的突破性成就
人参干细胞技术已展现出惊人潜力。 山东威海植物干细胞科技产业园的研究表明, 通过植物干细胞技术培育的人参不定根, 其皂苷总含量高达 30235mg/kg, 达到十五年人参的 16 倍以上。更令人惊叹的是,其中稀有人参皂苷 Rg3 的含量更是传统十五年人参的 15 万倍。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野生人参资源濒临枯竭的难题, 更实现了药效成分的几何级增长。 遗传多样性分析报告显示,特等鲜野山参与人参组培不定根的遗传相似系数达到 100%,确保每一根人参组培不定根都是特等野山参的精准遗传副本。
2. 技术优势与产业价值与传统种植相比,植物干细胞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生产周期大幅缩短:将有效成分的获取周期从数十年压缩至 45-60 天,土地利用率提升百倍:一个生物反应器可替代千亩种植基地成分标准化:有效成分含量精准可控,彻底解决批次差异问题绿色纯净:完全杜绝农药、重金属污染。
四、 技术应用拓展:从人参到多品类珍稀药材植物干细胞技术的价值远不止于人参,正在向众多珍稀中药材扩展应用。
1. 红豆杉干细胞技术突破
红豆杉作为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唯一来源, 因生长缓慢而极度稀缺。 传统上需要 1 万公斤树皮
才能提取 1 公斤紫杉醇。如今,通过红豆杉干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一个 1000 升容量的生物
反应器在 4 个月可生产 0.1-0.5 公斤紫杉醇,而直接生产成本低于 1 万元。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红豆杉干细胞原位扩增技术已成功实现根系高效离体诱导, 根系富集高含量的紫杉醇,解决了天然紫杉醇药源难题。
2. 石斛干细胞的应用价值
目前最新的石斛发明专利技术有 《一种石斛根尖植物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降血糖方面的应用》,证实石斛植物干细胞粉末按照 100mg/kg/d 的剂量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认证和技术的突破。
在苏州培育出的翡翠石斛,其有效成分比传统石斛高出 10 倍,将原本需要 6 个月、花费 8万多的胃病治疗成本大幅降低。
3. 灵芝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日本研究团队成功从北海道有机灵芝中提取出 400 多种活性成分, 有效成分浓度是普通灵芝
的 5 倍。中国研究则发现灵芝多糖能够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连续服用 30 天后,老年人 NK细胞活性增强 63%。
五、 中药提速:植物干细胞技术的产业赋能路径。植物干细胞技术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三条清晰的赋能路径:
1. 资源可持续路径
建立"珍稀植物干细胞银行", 对濒危药用植物进行干细胞储存。 我计划打造全球珍稀植物干细胞平台,建立"珍稀植物干细胞银行",储存和保护更多濒危植物种质资源。龙藏生物已成功构建 100 多种植物干细胞系,涵盖药用植物、主粮农作物和水果类植物。
2. 药效提升路径
通过精准环境调控, 定向激发目标活性成分的合成。 实验室条件下, 可优化培养条件使有效成分含量提升数倍至数十万倍不等。 龙藏生物的技术使人参干细胞中稀有人参皂苷占比突破80%,抗肿瘤活性达传统提取物 10 倍。
3. 标准化生产路径
2025 年 5 月 1 日,我国首个人参不定根组培技术规程正式实施,填补了该领域标准空白。
标准化生产确保每一批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精准可控, 品质始终如一, 为中药国际化奠定基础。
六、 行动倡议:
共建植物干细胞技术产业生态
为加速植物干细胞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我们提出以下行动计划:
1. 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建议由领先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组建"植物干细胞技术创新联盟"。联盟应聚焦珍稀药材干细胞系构建、培养工艺优化和成分功效验证三大方向。
2. 完善标准与监管体系
在《人参不定根组培技术规程》基础上,应加快制定红豆杉、石斛、灵芝等珍稀药材的干细
胞技术标准。 同时建立与传统中药材等效性评价体系, 推动干细胞技术产物进入药典, 为产业化应用扫清障碍。
3. 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
支持龙头企业在不同区域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 产业化是技术成熟的最终标志。 基地应具备
研发、中试、生产全链条功能,推动技术快速迭代。
4. 培养跨学科复合人才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中医药细胞生物学"交叉学科, 培养既懂中医药理论, 又掌握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言鼎集团拥有多名硕士、博士及海外专家高学历人才的团队结构,为行业提供了人才样板。
5.张红凯院士团队在中医中药植物干细胞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团队融合细胞医学与 AI技术,开创生态 AI 细胞工厂模式,显著提升植物干细胞培养效率。美国、马来西亚国际实验室正推进其产业化应用,已形成多项核心专利,获联合国高度认可。
七、 未来已来:
共绘健康中国新蓝图
到 2030 年,植物干细胞技术有望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成为中医药产业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我们将看到:资源格局重构:珍稀中药材将实现"实验室制造",彻底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药效价值倍增:活性成分含量将实现数量级提升,中医疗效获得革命性突破
产业标准统一:中药产品质量将实现标准化、可控化,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跨界融合加速:中医药将与生物医药、化妆品、营养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
同仁们, 植物干细胞技术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让我们把握这一机遇, 携手推动中医药与细胞医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 以及区域合作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将孕育更多创新的“中医药+细胞治疗”方案。
共同开启一个属于中国健康产业的黄金时代!
鉴于张红凯院士作为2009年“联合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卓越成就,及其多年来在联合国积极推动中医中药、植物干细胞等领域的国际传播,在中药细胞医学和中药AI细胞工厂等前沿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大会组委会特授予张红凯“世界中医中药干细胞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名誉会长王正良;世界长寿生命科学院名誉院长、复旦大学医学细胞康复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细胞康复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监事长、礼爱(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勇新共同向张红凯院士颁发奖杯、证书。为表感谢,张红凯院士现场演唱了歌曲《传奇》。
会上,苏州科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石介绍了“南洋佰岁”诞生的精彩故事。
来源:金富信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