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杨屯周边古迹胜迹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1 10:50 1

摘要:杨屯地处古老的泗水流域,黄河文化、泗水运河文化、湖陵文化、道佛儒家文化,共同孕育了这里的历史文明,造就了这里的古迹胜景。

文:沛县 杨德俭

杨屯地处古老的泗水流域,黄河文化、泗水运河文化、湖陵文化、道佛儒家文化,共同孕育了这里的历史文明,造就了这里的古迹胜景。

现就历史上曾经环绕杨屯周边的名胜古迹略加考证,记述如下:

仲虺古城

仲虺,夏商之交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创造了一个古老文明的薛国。《左传》:“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是仲虺辅佐商汤完成了灭夏兴商大业。

仲虺城,西周之古城。《续汉书·郡国志》说:西周初年,武王复封奚仲十二世孙仲虺于邳。仲虺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封城,后人称之为仲虺城。

许多史书都说仲虺城就是上邳,上邳就是欢城(今属微山县,史称“驩城”,驩同欢)。如果此说可信,那么古代的欢城故城城址可能不在现在的欢城。

因为徐州《府志》引《晋书·地理志》:“仲虺城在薛国城西三十里”。而故薛国遗址已定位在今薛城区北15公里的张汪镇附近。

而张汪镇距今欢城镇只有7公里左右,所以古仲虺城应该存在于今杨屯新镇区以东5公里处的昭阳湖中。

另据《滕县志》载:“沛县有仲虺城(沛志说没于湖)”。《读史方舆纪要》:“徐州西北百二十里有灰城,疑即虺城之讹也。”

《宋史•地理志》曰:沛县有······仲虺庙。

民国《沛县志》:“上邳城,一名仲虺城。商仲虺、汉刘郢封国······仲虺在薛西三十里,这个城应该在徐州西北百数十里昭阳湖内。(据采访,现没于湖內。)实为沛属无疑。”……

九乳阜 古沛大地在历史上并非如今的平原沃野、一马平川。四、五百年前,这里还有山川、有高阜。

乾隆本《沛县志·明沛县境图》中明确标注了境内有栖山、微山(当时微山属沛)、青龙桂籍山,还有未标名称的山峰。

沛县旧志除了以上山川外,还有黄山、九乳阜、黄邱、杏堌堆、扶风岭等山、阜记录。这些山川高地在近代黄河南流过程中,几乎都被黄土淤平。

民国《沛县志·河防志》载:“九乳阜,《乾隆沛志》:在欢城西,九峰皆如乳然”。

由上文故欢城就是仲虺故城的考证结果可知,九乳阜应被淤没于今杨屯新镇区以东,或就在新镇区附近。

湖陵故城 湖陵故城位于今杨屯、龙固、山东张楼两省三镇乡交界处。湖陵城历史悠久,曾为军事战略要塞、商贸流通重地、道儒佛教圣地、人杰地灵宝地。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湖陵,战国宋胡陵邑,秦置湖陵县。后汉封东平王苍子为侯国,南朝宋省。自春秋战国算起,到南北朝时期宋止,其间经历了千余年,湖陵县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区划,应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当时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鸡鸣台 鸡鸣台遗址位于今杨屯镇卞庄村西北。

据《史记》记载:秦朝灭亡后,刘邦收复彭城,与项羽在湖陵附近对峙。

时楚汉大军以沙河为界,汉南楚北。楚军每夜借鬼力筑城,汉军便在对岸筑土台,令军士登台作鸡鸣以破对方鬼力,最后打败项羽。汉朝建立后,在此筑台以为纪念,故名鸡鸣台。

鸡鸣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其一、“鸡鸣”是古楚歌名。《史记·项羽本纪》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集解》应邵曰:“楚歌者,谓鸡鸣歌也。”

其二、是一个民间传说:刘邦攻战湖陵城后,日渐懒散,日升三竿还沉睡不醒,军士也贻误兵马操练。后来,每入五更,便有一只金色雄鸡在城中高台上啼鸣。

刘邦奇怪,于夜间在台下守候,五更刚过,一只金灿灿的雄鸡飞来,落在台上仰天长鸣。刘邦悄悄登台,金鸡却杳无踪影。刘邦顿悟,遂长跪叩谢。此后,刘邦每过五更,便起床处理军务,将士整队训练。

后人建鸡鸣台、鸡鸣寺,台上有一古井,井边长一古槐,唐朝尉迟敬德在此拴过马、秦琼挂过铁鞭,这古槐便弯曲着不再长高。

槐树映在井中,弯弯曲曲,时隐时现,似有蛟龙游动。百姓都说,古井直通东湖,蛟龙在湖、井之间来往自如。从此,这“古井映槐”便成为湖陵一大景观。

洪福寺 洪福寺已沉没于今杨屯镇卞庄村西北的昭阳湖中,遗址处,五间大殿遗迹尚可辨认,下挖可见古砖砌成的建筑遗址。

结合近年出土的《重修洪福寺碑》碑文所提及的庙产至少已近三百亩,再加上原观音院庙产的并入,可以想象当初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巨大。

碑文显示:洪福寺于元甲申年(1284)开始重修,捐修寺院者主要为“前漕运司奏差”、“修内司石局提领”、各社“社长”、“大夫” 等上层人士及新兴乡周边各村中的百姓。历时32年,最终建成。

洪福寺最迟建于元初,后经多次重修。最终仍没能逃脱黄水之灾。明万历《沛县志·寺观》中未载洪福寺,可知该寺大约在明嘉靖末年为黄水淹没。

刁阳湖 刁阳湖,由湖在沛县东北的刁阳里而得名,《齐乘》载:“昭阳湖,亦称山阳湖,俗称刁阳湖。”

据此推断,昭阳湖的出现时间当早于《齐乘》的成书时间1284~1333年。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初现于宋末元初,完成于明末清初。

随着蓄水济运的需要,昭阳湖的面积逐渐扩大。《明史·河渠·运河上》:“诸泉所汇为湖,其浸十五。……南曰大小昭阳,大湖袤十八里,小湖杀三分之一,周八十余里。”

由清初郝质秊写的《游昭阳湖记》可知,在明嘉靖二十一年前后,昭阳湖很大,长达百里。

现在的昭阳湖环杨屯镇东、北两面,南靠微山湖,西接南阳湖。周长121公里,湖面积337.12平方公里,湖底最深海拔32米。水质肥沃,物产丰富,风光秀丽,湖区居民广受其益。

古泗水 京杭大运河 之所以将二水合说,是因为京杭大运河(济宁至徐州段)从诞生起就一头扎进泗水的怀抱里直到共同消亡。

泗水非常古老,古老得没有人知道她的年龄。她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最大水系,谓之中国“古四渎之一”。

元统一中国后,开挖了京杭大运河,官称漕河,百姓称为运粮河。途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贯通黄河、淮河、长江、钱塘诸水系,全长1794公里。

然而大运河的命运异常悲苦。从她诞生之日起,就连累泗水一起饱受黄水的侵袭与凌辱。她们常常被淹没、淤塞、断流、改道。

大约在清朝的前半叶,古泗水与大运河一起被咆哮的黄河摧残得面目皆非,直至彻底毁灭。

或者说她们已被微山湖吃掉,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也可以认为她们至今仍然活着:她们已经借道微山湖而继续存在,正是她们的存在,微山湖才有了不断之泉源。

扶风岭《徐州旧志》:“城西北百二十里有扶风岭”。沛县旧志:“扶风岭,在县城东北三十五里,巍然而立,上有昭庆寺,今旧址尚在。”

《徐州府志》:“昭庆寺在县(指沛县-编者注)东北三十五里高村,有金大定年赐牒碑,又有明万历塑像碑。”

民国《沛县志》:“广福禅院:旧志:‘院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高村,有金大定五年碑记,院久废’”。

以上记载说明:在今杨屯镇境内有个叫高村的地方,那里有一处巍峨高耸的扶风岭,岭上建有著名的昭庆寺,另有广福禅院。

至于高村、扶风岭、昭庆寺、禅院等古迹的消失,应该是由明末至清咸丰元年间的黄水淤积所致。

湖陵东城 康熙本《鱼台志》:“胡陵城在县东六十里……今城址犹在,居民聚族其中。相去不远,复有城址,土人曰‘胡陵东城’。

说明,今杨屯镇后屯、大山湾村以北的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城池,也许她的历史与胡陵城一样古老。民间都习惯称之为胡陵东城。她与胡陵城一起,在康熙五年前已经消失,只剩城址。

度尚碑 《后汉书》:“度尚(公元117~166年),字博平,山阳湖陵人。”据考证,度尚是今杨屯镇许庙村固尚自然村人。

度尚历任郡上计吏、郎中(官名)、上虞长,右校令、右乡侯、桂阳太守、中郎将、辽东太守、荆州刺史等官职。战功卓著,御赐封赏。

度尚的突出贡献主要有:其一、他的战法屡屡被解读军事的书籍引为经典战例。其二、他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曹娥碑及度尚碑,”成为无价之宝。

度尚碑为蔡邕手书,碑文遒劲有力。《水经注》、《隶释》《后汉书》、《金石录》、《徐州府志》、《沛县志》等史书都有记述,印证了度尚碑的文史价值与书法价值。

根据《水经注》的标注,度尚碑起初立在今杨屯镇大山湾村北附近。

另外,杨屯周边还有一些古老遗迹,如圣德庙:民国《沛县志》载:“庙在庙道口集东北,府志说无考”;

昭阳寺:民国《沛县志》:“寺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殿里有嘉靖年间碑记”;陶阳寺:旧志:“寺在县东北三十里”;小房寺:旧志:“寺在庙道口北湖中”等。

史书对古迹地址的记载一般只写到县,因此无法全面整理出杨屯周边的文化古迹,但仅凭以上点滴记录,也足可令我们感叹杨屯的古老繁荣,历史沧桑。感慨之余,成诗一首:

杨屯古迹十景

朝览仲虺九乳峰,夕闻胡陆金鸡鸣。

昭阳波涌洪福寺,泗水浪逐扶风松。

黄泛百年终阡陌,东城千秋再耘耕。

度尚英魂还故里,当惊明珠嵌湖陵。

作者简介

杨德俭:沛县汉文化研究协会会员、沛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沛县谱牒文化协会会员、沛县微山湖文化研究会会员、杨屯镇昭阳书画院院长、《杨屯镇志》主编。

来源:小王说丰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