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行业的赛道更迭从未如此迅猛。曾凭借华丽服化道、缱绻剧情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古偶剧,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预算大幅缩减、AI 审核介入选角、头部演员集体转型,多重压力之下,即便是李沁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也不得不主动求热度维系曝光,这背后折射的,是整个古偶
影视行业的赛道更迭从未如此迅猛。曾凭借华丽服化道、缱绻剧情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古偶剧,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预算大幅缩减、AI 审核介入选角、头部演员集体转型,多重压力之下,即便是李沁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也不得不主动求热度维系曝光,这背后折射的,是整个古偶赛道的结构性崩塌。
预算腰斩:从 800 万到 450 万的制作缩水
腾讯视频发出的成本管控通知,成为压垮古偶剧制作规格的第一根稻草。文件明确要求,古偶剧单集制作成本从以往的 800 万上限,直接砍至 450 万。这个数字让不少制片团队陷入慌乱,某影视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在内部会议上展示成本清单时,手指划过 “服化道” 一栏久久未动 —— 以往能请到非遗传承人定制刺绣戏服的预算,如今连批量采购改良汉服都显得紧张。
预算缩减直接影响创作环节。某待拍古偶剧的剧本研讨会现场,编剧团队不得不删掉第三版大纲里 “朝堂设宴” 的群戏场景,转而修改为 “密室对谈”。“原来能搭三个实景院落,现在只能压缩成两个棚拍景,连群演数量都从 50 人砍到 20 人。” 制片人揉着皱巴巴的预算表解释,平台要求 “每一分钱都要花在看得见的地方”,但制作质感的下降已成必然。
更严苛的是资金拨付规则。以往项目开机即可拿到 50% 预付款,如今要等剧本通过全流程审核、演员阵容定档且 AI 预测热度达标后,才能拿到 30% 启动资金。有团队为了凑齐前期费用,不得不拉来小成本投资方,而这意味着要在剧情里植入更多软广,进一步稀释内容质量。
AI 掌权:62 分与 78 分的选角博弈
预算红线收紧的同时,技术审核的门槛正以更强硬的姿态介入创作。古偶剧剧本开拍前,必须先通过平台的 AI 审核系统,从剧情逻辑、服化道合规性到演员匹配度,进行全方位量化评分。这个被行业称为 “铁面判官” 的系统,正悄悄改写选角规则。
白鹿团队曾带着古装剧本参与平台评估,AI 系统从她过往作品的弹幕关键词、角色讨论度、观众画像重合率等 12 个维度进行测算,最终给出 62 分的评级,标注 “古装受众粘性不足,建议更换演员”。同一批评估的李沁,凭借早年古装剧积累的 “古典气质” 标签,以 78 分的成绩跻身 “推荐阵容”,但即便如此,平台仍以 “预测热搜潜力不足” 为由,砍掉了该项目 40% 的宣传预算。
AI 审核的细节精准到令人窒息。某剧本里 “女主雨夜跪宫门” 的经典桥段,被系统判定为 “重复套路占比超 30%”,要求修改为 “女主雨夜研制解药”;男主的 “白发造型” 因 “过往同类角色播放量下滑 15%”,被建议改为 “墨发束冠”。编剧们对着屏幕上的红色修改提示苦笑,“以前是观众用遥控器投票,现在是算法用数据投票,我们得先学会讨好机器。”
选角现场的变化更直观。以往导演和制片人有主导权,如今必须将演员名单输入系统,由 AI 生成 “热度风险报告”。有新人演员因 “面部识别相似度与三位当红艺人重合”,直接被系统筛掉;而某流量小生虽演技备受争议,却因 “AI 预测带货转化率达 8%”,被列为优先合作对象。“算法说你不火,你就真的没机会,哪怕导演再看好也没用。” 一位选角导演无奈表示。
演员逃亡:95 花集体转向的生存选择
古偶赛道的遇冷,最先引发头部演员的阵营变动。2026 年的影视片单里,虞书欣、白鹿、赵露思这三位曾靠古偶剧出圈的 95 花,名字齐刷刷出现在都市剧和悬疑片的主创列表里。虞书欣加盟的职场剧《投行风云》已进入开机倒计时,白鹿主演的悬疑剧《深渊回响》正在打磨剧本,赵露思则接下了都市情感剧《烟火日常》的女主角色。
她们的转型并非自愿。某经纪人在接受私下咨询时透露,平台古偶剧备案通过率已不足两成,2026 年第一季度全国备案的古偶剧仅 18 部,较去年同期减少 67%。“不是不想演,是根本没本子可接,就算有,预算也低到没法保证制作质量,演好了未必加分,演砸了反而影响口碑。” 这位经纪人展示的邮件记录里,有三个古偶剧本邀约被团队直接拒绝,理由全是 “项目风险过高”。
演员团队的决策逻辑里,风险控制成了首要考量。古偶剧的拍摄周期通常长达 4 个月,而同等时间内拍摄都市剧,不仅片酬相差不大,还能接触到更优质的制作班底。更关键的是,都市剧和悬疑片的受众更稳定,口碑发酵周期更长,对演员的 “转型加分” 远高于古偶剧。白鹿团队在内部评估中明确写道:“减少古偶剧比例,可提升主流奖项竞争力。”
古偶片单的空缺在招商会上尤为明显。某平台 2026 年的影视推介会现场,大屏幕上的 “古装剧” 板块仅有 3 部作品,且均为小成本制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都市剧和悬疑片板块列出了 12 部重点项目,现场投资方的举手频率相差近 10 倍。“资本是最聪明的,哪里有回报就往哪里去,古偶现在显然不是优选。” 一位投资顾问在会场外说道。
流量挣扎:李沁的人情换曝光之路
在 95 花集体转向的背景下,仍在古偶赛道坚守的李沁,不得不采取更主动的方式维系热度。她的朋友圈开始频繁更新工作动态,从剧本研读的细节到妆造试拍的花絮,每条都配上精准的话题标签。知情者透露,这些内容并非随手发布,而是团队经过流量测算后,选择在用户活跃高峰时段推送。
更引人注目的是她发起的连麦活动。某晚八点,李沁准时出现在直播间,连线肖战和张若昀两位好友。镜头里,三人从早年合作的趣事聊到新作品动态,直播间在线人数瞬间突破 50 万,相关话题短暂冲上热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次连麦是李沁团队多次沟通的结果,“算是欠了人情,以后对方有作品宣传,她也要帮忙站台。” 内部人士透露,这种 “人情换流量” 的方式,已成为古偶剧演员的无奈选择。
即便如此,流量转化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李沁主演的某部古偶剧上线后,首播日播放量仅破千万,较她三年前的作品下滑近 60%。平台数据显示,该剧的弹幕互动量里,“想念以前的服化道”“剧情太老套” 的评论占比超 40%。更尴尬的是,同期重映的老剧《流水迢迢》,凭借扎实的剧情和精良制作,播放量反超新剧,成了网友口中的 “代餐顶流”。
云合数据给出的行业报告更直观:2026 年第二季度,古偶剧正片播放市占率仅为 2.7%,这个数字不仅低于都市剧的 18.3%、悬疑片的 12.5%,甚至不如纪录片的 3.1%。某平台的播放后台显示,《流水迢迢》的日均重刷量达到 800 万,而同期上新的三部古偶剧,合计日均播放量不足 500 万。
某影视基地的古偶剧拍摄棚里,工作人员正在拆除半搭好的宫殿景。旁边的公告栏上,还贴着上个月的演员试镜名单,李沁的名字被圈了又圈。不远处的化妆间里,某新人演员正在试穿廉价的古装戏服,镜子里的身影,映着这个赛道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来源:抚资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