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
序言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场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
“破界”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跨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隔阂,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媒介的壁垒,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诠释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艺术规则,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本质、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充满了未完成的探索与未知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们深知艺术的边界是无法穷尽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赋予了艺术永恒的魅力与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前赴后继,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艺术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旨在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它们或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或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传统意蕴;或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艺术与科技、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这些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夜空,也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这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华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破界”的艺术之旅,在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罗宁题《破界》
罗宁,1958年生,陕西扶风人。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画作品入选多项全国美术展览,出版个人画集多部。
历任文化艺术报总编、陕西国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一届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明心见性
——罗宁及其画作
王西京
在我的学生中,罗宁与我相识甚早,转眼间已跨越了45个春秋。无论是初次在西安晚报的美编室相见,还是在庙后街文化站美术训练班的日子,罗宁对绘画的热爱,尤其是对速写、插图、连环画的痴迷,始终历历在目。他的数十幅速写作品,正是我为其在西安晚报编发,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我创办西安中国画院离职报社,罗宁却因插画技艺精湛,踏入《文化艺术报》,从美编逐步晋升至总编辑,再后来又被委以陕西国画院书记和副院长的重任。10年后,他担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继而成为省美协主席团副主席。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工作关系,我们师生之间的交流颇为频繁,他随我一同出访美国、德国等国家,开展交流展览活动。那时,我便注意到他对国外美术馆的浓厚兴趣,将美术馆视为一份重要的事业来经营。
生命 260×120cm
罗宁始终秉持大局观念,在美术领域的重要窗口单位,为推举青年艺术家,推动陕西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排除万难,独立策划的“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已连续举办七届,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数次在深夜的开幕颁奖活动结束后,目送罗宁挥手送我上车,我为他的这份情怀深深感动……
黎明(之一)260×120cm
之后,我们共同致力于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的创建和学术活动的开展。罗宁广阔的视野、全面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组织工作经验,使他成为学会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明天会更好 248×120cm
尽管罗宁在体制内的职务屡有变动,担任陕西省重要美术机构的领导,行政事务繁忙,但他始终秉持初心,即便在艰辛之中,亦不忘抽取时间投身于人物画的创作。他的作品频见于各类展览及媒体,经年累月,已成为陕西画坛一位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代表性画家。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工程曾将罗宁的创作历程作为研究对象,以“新时期中国画语言风格探索”为题进行了专题探讨,并出版了《罗宁学术研究》文集以及罗宁中国画作品集。
二号线——地铁印象系列之三 132×145cm
我一直认为罗宁的艺术之路尚处于盛年,他的画作若能进一步沉淀、磨砺,定能举办一次颇具影响力的展览,这是完全有希望的。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罗宁今年已经67岁,距离他在南京、深圳的展览已有十年之久。那时他本想在西安同期举办个展,却因故未能如愿,仅为了配合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工程的个案研究,举办了一个小规模的“海上丝绸之路——罗宁惠安女写生展”。如今,伴随着新著《环游世界美术馆——欧洲行》的问世,罗宁重返这片曾经挥洒汗水与梦想的土地,举办一场回顾展,实至名归,顺理成章。
纯色挡不住——地铁印象系列之作 180×130cm
对于一位艺术机构的管理者来说,创作出如此众多优秀作品实属不易,其背后付出的辛劳与努力不言而喻。罗宁在退休后的几年里依然笔耕不辍,坚持创作,其新作品更是别具一格。特别是近年来创作的地铁系列画作,展现出他在中国画表现都市生活这一领域的深入思考与可贵尝试。
希望——地铁新印象系列之三 183×145cm
罗宁的中国人物画独树一帜,其作品风格鲜明,辨识度极高,在继承后长安画派传统的陕西画坛,罗宁无疑开辟了一条别开生面的探索之路。他的画作并非一味追求长安画派的浑厚苍茫、苦涩老辣,而是展现出一种别致的审美:灵动而轻松、阳光且喜悦、唯美而健康,率真而亲切。这与罗宁的生活态度如出一辙,真挚纯粹,性格使然。
豆蔻年华 186×96cm
罗宁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与众多陕西本土画家有所区别,当众人趋之若鹜地描绘陕北人物、关中农民时,罗宁却将目光投向了新疆维族、云南傣族、甘南藏族等少数民族,以及他多次写生的闽南惠安女;在许多人热衷于异地风光人物时,罗宁却聚焦于他所生活的都市,6年如一日地乘坐地铁,创作了百余本、近万幅的速写,进而创作出近20幅地铁人物画作,其中不乏丈二匹大幅作品。这充分体现了一个画家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嘎洒早市 145×230cm
绘画题材的选择是画家个人偏好,无分高下,关键在于画家如何表达对所爱对象的情感。罗宁的人物画创作从民族情结到都市风采的转变,始终贯穿着追求浓郁生活气息的主线,在平凡的日常场景和人物形象中发掘美、呈现美,并从速写中提炼出独具特色的线条语言。在所有题材和表现形式中,都能感受到罗宁年轻阳光的心态,对民族人物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现代都市的热爱。
余月 186×96cm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罗宁的人物画创作能力不断提高,无论是构图严谨的大幅主题创作,还是情趣盎然、笔墨灵动的小品,都彰显着他对现代人物画的探索与追求,如《惠风》《明天会更好》《生命》《嘎洒早市》等作品,均在全国重要美展中入选。
惠风 180×180cm
罗宁作为受过西方造型训练的中国画家,在传承与创新、造像与笔墨等方面曾面临不少困惑,但他凭借对美术史论的深入研究,成功化解了实践中的难题。他的数件大幅作品,经过多次尝试,展现了他对中国人物画表现形式的多元探索,令人欣喜。
我的渔船我的家(局部)
在绘画创作取得成就的同时,退休后的罗宁还致力于美术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不仅撰写了介绍欧洲优秀艺术博物馆的著作,还制作了200余期短视频,普及艺术文化。这份努力是巨大的,精神令人感动。联系他近几年都市题材的新作,正展现了这个时代对艺术家的呼唤:与时代同步。
荷香 136×68cm
画画是一生的事业,对于从事中国画的画家而言,在岁月的洗礼中,生命意识的觉醒至关重要。我相信罗宁会深刻领悟这一点,在追求艺术道的同时,技艺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我与罗宁等几位学生经常探讨这些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在疾驰的车厢还是聚会的桌前,因为我们都是出于对绘画的热爱而坚定前行。
穿越 200×142cm
作为我寄予厚望的学生,罗宁的这个展览标志着他艺术生涯的新起点,他必将更加自由地追寻艺术梦想,走得更远更高。
风起香随 136×68cm
渔影呓语 186×96cm
三号线——地铁新系列之八 176×124cm
归途——地铁换乘站所见速写
清曲 186×96cm
和风致祥 186×96cm
野玫瑰 68×45cm
海风 136×68cm
飘香的日子 136×68cm
以下作品请横屏观看
三号线——地铁新印象系列之七 363×145cm
三号线——地铁新印象系列之二 360×145cm 2023年
三号线——地铁新印象系列之六 363×145cm
三号线——地铁印象新系列之三 360×145cm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来源:墨真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