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皇岛市疾控中心(秦皇岛市卫生监督所)温馨提示:10月我市进入深秋时节,气温骤降且昼夜温差大,叠加国庆及中秋假期人员流动、学校及托幼机构集体活动频繁,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健康风险。市民应结合季节特点与人群聚集场景,科学做
秦皇岛市疾控中心(秦皇岛市卫生监督所)温馨提示:10月我市进入深秋时节,气温骤降且昼夜温差大,叠加国庆及中秋假期人员流动、学校及托幼机构集体活动频繁,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健康风险。市民应结合季节特点与人群聚集场景,科学做好防护,守护自身及家人健康。
一、流行性感冒
10月起流感进入高发季,主要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通过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学校、养老院、企业等集体单位易出现聚集性疫情。感染后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伴咳嗽、咽痛、流涕,部分儿童及老年人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重症并发症。
主要建议
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等重点人群,在10月底前完成接种,降低重症风险。
个人防护: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地铁、教室、商场)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肘部遮挡,减少飞沫传播。
环境管理:家庭、办公场所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学校、幼儿园定期对门把手、课桌椅、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症状处置:出现高热、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时,及时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症状持续加重(如呼吸困难、胸痛)需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
二、新冠病毒感染
10月国庆及中秋假期人员跨区域流动增加,叠加气温下降后室内活动增多,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上升。当前病毒仍处于变异阶段,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咽痛、乏力,部分人群伴嗅觉味觉减退、腹泻,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
主要建议
疫苗接种: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及加强针的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尽快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接种,提升机体抵抗力。
出行防护: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避免前往高风险地区;乘坐公共交通(飞机、火车、大巴)时,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近距离交谈,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重点人群防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需就医或购物,需由家人陪同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长时间停留。
三、手足口病
10月仍处于手足口病秋季流行期,主要由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通过密切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玩具或飞沫传播,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部分患儿伴低热,少数重症病例可能累及神经系统(如脑膜炎)。
主要建议
疫苗接种:6月龄-5岁未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的儿童,尽快完成接种,可显著降低重症发病风险;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儿童,及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
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玩玩具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儿童吸吮手指、咬玩具,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绘本。
场所防控:幼儿园、托儿所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就医;对玩具、滑梯、餐具等儿童高频接触物品,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
家庭护理:患儿居家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期间保持房间通风,衣物、被褥勤晾晒;家长接触患儿后及时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四、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10月气温下降后,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易爆发聚集性疫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密切接触患者呕吐物、排泄物传播。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儿童更明显)、腹痛、腹泻,部分伴低热、乏力,通常1-3天自愈,但易造成疫情扩散。
主要建议
手卫生防护:饭前便后、处理呕吐物或排泄物后,必须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不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替代(诺如病毒对酒精抵抗力强)。
饮食饮水安全:不喝生水,饮用水需彻底烧开;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贝类海产品(如牡蛎、扇贝);学校食堂供应的凉菜、水果需彻底清洗,剩余食物冷藏后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加热。
集体单位管控:学校、幼儿园发现呕吐、腹泻学生,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接回,患者需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方可返校;出现呕吐物时,需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浓度500mg/L)覆盖消毒30分钟后再清理,清理人员需佩戴手套、口罩。
家庭防护:家庭成员感染诺如病毒后,单独使用餐具、毛巾,避免与家人共餐;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用一次性纸巾包裹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防止病毒扩散。
秦皇岛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提醒广大市民:10月需重点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添衣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如遇健康疑问或疑似症状,可咨询当地医疗机构或疾控部门,获取专业指导与帮助。
气象科普:秋冻的讲究!
来源:健康科普小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