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踏上庆凯桥,清风拂过桥面,随手定格都是治愈画面。桥下,呼和浩特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周国强和同事正在不间断地巡河,监督清理河面漂浮物、检查设施设备安全、文明劝阻防范意外发生……这是他们的工作日常,也是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里最温暖的风景。
踏上庆凯桥,清风拂过桥面,随手定格都是治愈画面。桥下,呼和浩特市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周国强和同事正在不间断地巡河,监督清理河面漂浮物、检查设施设备安全、文明劝阻防范意外发生……这是他们的工作日常,也是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里最温暖的风景。
“我们所管辖的扎达盖河、乌里沙河河道共15.2公里,庆凯桥是其中重点监督区域。日常巡查聚焦水体清洁治理、设施及人身安全,问题汇总上报。”周国强告诉记者,巡河分三步:看河面垃圾、水体变化防污染;查看橡胶坝等设施防止损坏;劝阻行人违规行为防范安全隐患。
河道巡查作为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水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国强扎根水利一线20余年,多次荣获“优秀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无数次的巡河中,他走遍了所管辖河道的每一个角落,亲眼见证了水环境的美丽蜕变,也感受着城市文明向好的新变化,“守护河道很自豪,更欣慰的是市民的文明素质在不断提高,惜水护水的意识更强了,城市秩序更好了。”周国强说。
安全的水资源和美好的水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期望和福祉,而紧抓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推动水务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市水务局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高度重视干部职工队伍的精神文明与专业能力协同发展,将其作为凝聚力量、激发担当的关键抓手。局属各单位,特别是像水资源与河湖保护中心这样的业务一线部门,积极响应、深入落实,将崇高的职业理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真诚的服务意识融入水资源管理、河湖治理保护的每一个环节。
“大家别忘了把没喝完的矿泉水瓶带上,平日里一定要养成‘空瓶’的好习惯,减少浪费。”日前,在乌兰夫纪念馆北疆广场上,一场以“带走半瓶水 节约不浪费”为主题的“空瓶行动”宣传活动正在进行,市水务局干部职工向群众讲解了开展“空瓶行动”的意义,就呼和浩特市水资源现状与节约用水知识进行互动问答,并发放相关倡议书,同时提醒大家从现在做起,将节约用水的理念根植于心。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线上线下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市水务局在每年寒暑假和重要节庆期间组织开展多场关于节约用水的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全社会各领域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节水实践,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减少瓶装水使用。2025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3场。
“节约用水非常重要,特别是用水高峰期的时候感受更深。”“是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浪费。”正是志愿者的每一次讲解,使群众了解到许多环保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而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市水务局全面加强科普工作,积极普及科学知识,以节水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的形式开展系列节水宣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惜水节水护水氛围。
走进土左旗敕勒川水厂,农村供水信息化平台、SCADA自动化泵站、巡检无人机、电磁流量计、物联网终端、噪声监测仪等供水数字化设备,以及农村水费管理平台、自助缴费查询平台等,可谓应有尽有。
“自从用上敕勒川水厂的自来水,水质更干净,喝着更放心了。有了智能水表,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了,交水费方便了,现在农村也是满满的现代感。”黑蛇图村村民张文义笑着说。作为敕勒川水厂的受益村之一,黑蛇图村家家户户都安上了智能水表。敕勒川水厂承担着敕勒川文化旅游区和敕勒川镇9个行政村的供水任务,实现了与土左旗防砷防氟水厂供水联网水量互补功能,保障了敕勒川镇两万多村民的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市水务局不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经过多年建设,呼和浩特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实现了农村居民“有水喝”的目标。下一步,市水务局将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强化县域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推动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