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华为、理想只做增程不做插混,真的是没技术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08:09 1

摘要:理想2015年成立时,新能源资质还没完全放开,插混赛道早已被比亚迪、丰田等老牌车企占据。选择增程式相当于绕开传统燃油车专利壁垒,直接杀入新能源主战场。

增程技术被贴“落后”标签,华为和理想却在这条路上狂奔,甚至不惜与插混阵营正面硬刚——这两个“偏科生”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很多人嘲讽华为和理想只会搞增程,根本做不了插混。但真相可能让你大跌眼镜: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战略选择。

造车江湖第一条规则:没资质别想玩。插混车需要燃油车生产资质,增程车只需电动车资质——这本就是两条不同的赛道。

理想2015年成立时,新能源资质还没完全放开,插混赛道早已被比亚迪、丰田等老牌车企占据。选择增程式相当于绕开传统燃油车专利壁垒,直接杀入新能源主战场。

华为更精明,自己不造车却靠“智选模式”绑定车企。增程式结构简单、适配性强,完美匹配其“帮车企造好车”的定位。

开过增程车的人都知道,那种纯电般的驾驶感受真的回不去了。增程车全程电机驱动,驾驶感受无限接近纯电车,平顺又安静。

插混车虽然技术复杂,但发动机频繁启停带来的震动和噪音,直接劝退追求舒适的中产家庭。高端用户要的是体验,不是技术炫耀。

中国用户日均行驶里程不足100公里,增程式200公里的纯电续航完全覆盖日常通勤。周末跑长途时,加油5分钟比充电1小时更符合国人习惯。

插混车最烧钱的是变速箱——比亚迪DMI的单档结构、长城柠檬混动的两档DHT,研发成本动辄数十亿。

增程式直接砍掉传统变速箱,省下的钱全砸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上。理想L9标配五块大屏双8155芯片,问界M5搭载华为ADS 3.0高阶智驾,这些才是消费者看得见的“面子工程”。

保养方面增程车更是优势明显。增程器主要职责是发电,工作状态较为单一,且长期运行在最优燃烧效率范围内,磨损程度较低,降低了保养成本。

在智能驾驶时代,响应速度就是生命线。增程式汽车主要依赖电机驱动,其信号传输路径相对简洁,使得智能驾驶系统的指令能够直接且迅速地传达至轮端,实现毫秒级的响应。

插混车型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智能驾驶系统发出的指令,需要经过发动机、变速箱以及传动系统等多个环节的处理,才能最终抵达轮端。这样的传输路径不仅延长了响应时间,还增加了信号传输的不确定性。

华为和理想在智能化方面早有布局,选择增程路线更能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实现智能驾驶的快速响应和精准控制。

实测数据显示,增程式油转电效率91%,插混直驱效率95%,实际油耗差距每百公里仅0.3L。

本田i-MMD混动系统直驱模式使用率仅4.5%,证明发动机直驱的“技术优越性”更多是理论值。华为最新增程器热效率已做到44.5%,亏电油耗低至5.68L/100km,彻底撕掉“技术落后”标签。

所以别再说什么“技术不行”的外行话了。华为和理想不是做不了插混,而是聪明地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赛道。

当比亚迪忙着给DM-i塞进第四个档位时,华为和理想早已参透市场本质——消费者要的不是复杂的技术参数,而是“加油能跑、充电省钱、坐着舒服”的务实选择。

这场增程与插混的战争,本质是“用户思维”对“工程师思维”的降维打击。下次再有人说增程式是“脱裤子放屁”,建议反问:你家燃油车变速箱修过几次?换套离合器片够加多少年油?

来源:爱车人士阿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