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建:从军记(4)晋东南记忆之一 坦克兵的摇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00:11 1

摘要:1976年,一个培养新坦克手和坦克修理工的坦克兵摇篮,在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市诞生了。从第一期学员到最后一期学员,成千上万名新坦克手从太行山上走进原北京军区各坦克部队。 笔者有幸成为第一期学员,长治留下了我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

从军记(4)

晋东南记忆之一

作者 李秀建

1976年,一个培养新坦克手和坦克修理工的坦克兵摇篮,在晋东南地区的长治市诞生了。从第一期学员到最后一期学员,成千上万名新坦克手从太行山上走进原北京军区各坦克部队。 笔者有幸成为第一期学员,长治留下了我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

——题记

位于晋东南盆地的长治市,一个教堂比学堂多的地方。1976年春,原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9师改编为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乘员训练基地,开始了坦克兵先培训后上岗的模式,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兵。

在基地度过了9个月的学兵生活,却让我终生难忘,至今记忆犹新。

长治有两怪一多。一怪当地人不吃鸡;二怪当地人不吃鱼。一多是天主教堂多。

记得刚到基地,连队司务长是河南新乡人。他利用当地人不吃鸡的习俗,买了一批刚孵化出的小母鸡仔,养了三、四个月后,就用未成年小母鸡和当地老百姓换大公鸡。当地农家养母鸡为了下鸡蛋,鸡蛋可以卖给供销社变现,而公鸡留一两只打鸣当闹钟用。司务长和老乡打了声招呼,一些家里有多余公鸡的老乡,就抱着大公鸡来换小母鸡,军民皆大欢喜。

我被河南人的精明折服。当时一只刚孵化出来的小母鸡只卖一两毛钱,但一只成年大公鸡,最少也要2块钱。

1976年10月底,基地派我们学兵到长治市最早(建于1958年)、最大(总库容4.27亿立方米)的漳泽水库帮助清理淤泥。清理现场的水排空后,各种各样没被水冲走的鱼,在泥地上欢蹦乱跳。我们就用带去的脸盆捡鱼,一会功夫,所有脸盆都装满了鱼,有的还捡到了王八。

那几天,炊事班天天炖鱼吃,各班用脸盆打,随便吃不限量。班里也有从当地入伍的学兵,他们看着我们吃二米饭配炖杂鱼,吃得大快朵颐,一点也不眼馋。他们宁可二米饭配咸菜也不吃一口鱼。

当时我们技工大队的营区,是建在半山坡上的两排砖房,没有围墙,晚上每个同志轮班站岗。夜深人静,月明星稀。看着山下的西天贡村,笼罩在沉沉夜色中,寂静的有点瘆人。最让人心里发毛的是建在村高处的天主教堂,像一位瘦高个的洋人传教士,一动不动地站在村子最显要的地方。

从雁北到长治,我19岁最好的年华留在了山西南北。

1976年4月26日,星期一,晴。

雁北。

一个初春的深夜,从大同开向太原的一列绿皮火车,在山阴县城的岱岳车站停下来。我们坦克7师27团新兵3连的125名新兵,下了车,踏着沉沉夜色走进营房。

一个半月后的一个凌晨,夜色仍未退去,黎明还未到来。我们125名新战士又在岱岳站上了车,向北,向北,到了“煤都”大同,再掉头向东南方向,最后终点站长治市。

列车开动不久,天已经大亮。这时,已经过了好几站,前面就到怀仁车站了。

目光转向车窗外,绿色的田野里,社员已经开始劳动。平展展的沃野,隔不多远就堆着一堆粪,牲口拉着犁在耕翻土地。

春回雁北。虽然这里属寒带,但杨柳吐出的新芽,让人觉得春意盎然。

7点钟,大同站到了。全连125名新战士,每人背着打成“井”字形的背包,提着提包,排着长长的龙蛇阵,出了车站。在大同兵站休息,准备吃早饭。

10点钟,我们坐上了09509次军列,向大同东北方向出发。

闷罐车厢像堡垒一样坚固、密封。除了车窗口,没有多余的通风口。车厢的门只开了一点缝。有生以来,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坐闷罐车厢长途旅行。

列车像飞起来一样疾驶在千里大地上。群山、河流、树木、田野、人群、村庄,被飞快地甩在车后。

列车一站未停,眼看着开出山西省界,下午到张家口了。

过了下花园,很快就看到官厅水库了。烟波浩渺的水面,在群山环抱中,一望无际。“官厅水库真大啊!”

过了官厅水库,列车又开始钻山洞了。

暖暖的夜色中,我正昏昏欲睡,猛然被列车巨大的刹车声惊醒。向车窗外一看:“啊,到丰台车站了!我又回到北京了。”

意想不到,父亲和8岁的小妹专程来看我了。我向父亲简单汇报了一下自己的情况,父亲又叮嘱了我一番。

10点10分,列车开始向石家庄驶去。我们打开背包,躺下开始睡觉。我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一个又一个念头涌上来。新的战斗岗位是什么情况呢?…

27日,石家庄到了,天已大亮。

华北大平原带着浓郁麦香的晨风吹进车厢,令人精神一震。我穿好衣服,站在车门前,向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眺望。整整齐齐的麦田碧绿碧绿的,中间还夹杂着油菜田。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灿灿。村庄上升起袅袅炊烟,社员正在田地里劳动。

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的多可爱啊!

从冀北张家口到冀南邯郸,我饱览了河北的美景。人常说农民是修理地球的,我觉得不仅仅是修理地球,而是用心用手描绘地球。

还没进河南,下起了濛濛细雨。

到了河南安阳兵站吃饭时是阴天,而到了焦作西的月山兵站吃饭,就是细雨浇头了。

吃过饭上车后,连长宣布了进山西后第一批到站下车的同志名单。宣布之后,车厢里的气氛大变。许多先下车的同志和不下车的同志,一遍遍地握手告别,禁不住眼泪稀里哗啦地流下来。贵春和华民,哭的像孩子一样,泣不成声。其他同志也是热泪盈眶。一个多月的新兵连生活,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即将分别,难舍难分。我的心里也有些酸楚,眼睛也湿润了。我把头转向车窗外,虽然景色很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也预示着,我要走进一个新的战斗集体。

列车下午到晋城站停了2个小时,晚上8点才发车。快12点时,第一批下车的同志在东天亮车站下车了。

28日的凌晨3点,列车到了长治北站,我们全体都下车了。新的家到了。

晋东南的春夜,温柔可人,细雨如丝。树叶又浓又密,空气里带着清凉。

长治啊长治,张开你的怀抱,我们从雁北千里奔驰来向你报到!

1976年4月28日,星期三,雨。

我下连了。

我被分配在教练4连,不是学兵,而是给学兵做保障。自己从小盼望能当一名坦克兵,今天如愿以偿了。

我分配在1排1车,车长是晋城人。

今天一直在下雨,满地泥泞。走不多远,脚上的胶鞋就成了泥鞋。雁北想雨不下雨,这里下起来没完没了。

连队驻地前面,是一片平原。麦田、油菜田,一块块整齐的像是用刀切出来的。田野的景色,鲜嫩透亮。

长治机场在前面不远处,飞机跑道清晰可见。东西两边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农村的果园也在驻地西边,梨花开得像雪一样洁白无瑕。宿舍的身后,是一个大土包子,也是坦克停车场和训练场。

报纸和书信要晚两天才到。

晚上,排长召开排务会,介绍了老战士的情况,也算是给我们新战士的欢迎会。全连不到一百人,却来自五湖四海,十几个省市。

从26号到28号凌晨,跨越了三省一市,今天又直接下到连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坦克兵。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身上穿的国防绿呢?

1976年4月29日,星期四,晴。

今天雨小多了,到下午转晴了。

早晨,站在宿舍前,向南望去,平整的麦田、油菜田真是美丽壮观,像一幅巨大无边的油画。一架架飞机从头顶上空飞过,降落在长治机场。

上午,连副指导员讲了我连的光荣历史,很受鼓舞。我连创建于1944年,在3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涌现出了众多英雄人物。我今天能成为这个英雄连队的一名战士,感到无尚光荣。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争当一名雷锋式的好战士,一名出色的坦克手。

(注:从基地毕业分配到坦克6师24团后,我才知道这个连队是组建基地时,整连调到基地做教练连。坦克21团也调过去一个连。)

1976年4月30日,星期五,晴。

明天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这是自己入伍后在部队过的第一个劳动节。

上午,连指战员讲了节日中的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注意安全。

下午,进行生产劳动。在连队宿舍周边的空地上见缝插针地开荒地。随着铁锹不停地向前移动,荒地被翻得整整齐齐。看着亲手开垦出来的菜地,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我的眼睛仿佛看见了嫩绿的菜苗和青翠欲滴的瓜果。

劳动是辛苦的,更是快乐的。

1976年5月2日,星期日,晴。

60年代初,江西出现了在山头上创办劳动大学的新生事物。1976年春,北京军区装甲兵开创了在山头上开办坦克乘员训练基地的创举。

绵绵不断的太行山,巍巍吕梁山,壮阔的伏牛山,环绕着一个小盆地,长治市就座落在盆地里。

暮春的一个深夜,从长治北站,走出来一千多名学兵、教员和军政干部。一个简陋的坦克乘员训练基地诞生了。在桃花盛开,百鸟争鸣的春天,第一届学员开训了。

各连、营、大队,都分散在百里方圆的山坡上。创业难,难不倒革命战士,难不倒乐于吃苦、勇于吃苦的一代新坦克兵。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76年5月4日,星期二,风。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去年的今日,我正坐在南口铁中的大操场上,听老师做关于“五四运动”的报告。那时我还是一名中学生。

今天,我坐在山坡上的连队宿舍里,听副指导员做关于“五四运动”的报告。今非昔比,我已经是一名佩戴“三点红”的战士了。

这么重要的节日,活动是少不了的。我今天要做点什么呢?帮厨。

我觉得帮厨是今天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全国各地的青年正用各种形式纪念属于青年的节日,我在太行山上的连队厨房里,和炊事员一起为全连擀面条。

1976年5月5日,星期三,晴。

凌晨6点20分,我们连15人乘车前往长治市训练基地司令部(原坦克9师师部),参加北京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开学典礼大会。

红五月的春风染绿了晋东南的盆地之城—长治市,今天更加壮丽多姿。

一走进基地大礼堂,迎面横幅标语就是:北京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大会。主席台上摆放着一排鲜花,更增加了大会的喜庆色彩。墙壁上挂着坦克1师、6师、7师送来的贺信,还有友军和地方单位敬送的贺词。

北京军区首长、军委装甲兵首长、北京军区装甲兵首长、各坦克师、各友军单位首长、地方党政机关代表都出席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晋东南地委书记和长治市领导首先讲话,之后,北京军区王副政委、军委装甲兵林副司令、北京军区装甲兵王政委都讲了话,并做了指示。

下午放映彩色故事片《决裂》。

坦克乘员训练基地的诞生,是当前形势的需要,是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也是人民装甲兵发展的需要。

做为一名教学保障连的战士,肩负的任务是很重的。我们要以抗大为榜样,身在太行训练基地,胸怀五洲风云。用崭新的训练模式培养出驰骋千里沙场的铁骑手!

大会结束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真想扑在坦克上,不停地狂吻!

1976年5月10日,星期一,晴。

1,播种

水在晋东南是十分宝贵的。所以,这里种地也就别具一格。

就说播种吧。成年人先用锄头在平展松软的土地上,刨出一个个坑,之后,小妮子就挎着篮子,把种子撒进坑内。小小子用小罐子打满提前在地里准备好的粪水,倒一点在坑里,再埋好。一片片土地就是这样播种的。

上午站岗时,我站在地头,细心观察着社员们的辛勤劳作。太阳当空照,社员汗雨滴。

水啊,农业的命脉。

2,安葬

晋东南安葬逝者也是与外地不同的。

如果妻子先走了,那么她的棺材就先放在坟地里不入土。四周用砖头垒起圈上,叫做丘起来。如果丈夫先走了,那么就把坟墓挖得可容纳两副棺材,先将老汉的棺材放进去,之后封上墓穴口。等老妻也走了,再埋到一起,堆起坟丘。这里是比较讲究夫妻合葬的。

我在刚看到坟地里,竟有用砖垒的棺材造型的坟丘时,甚是不解,一问,原来如此。你只要看到一个棺材形的坟丘,不用问,那里面一定躺着一具先夫而亡的女尸。

1976年5月11日,星期二,风。

我被调到技工大队了。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名坦克修理工学兵了,而不是保障连的一名战士。

下午开始上课。

一人一个小凳子,膝盖当桌,认真地听教员讲59式坦克主离合器的分解。没有想到,训练基地的技工大队,学习条件这么简陋。真是创业艰辛,万事开头难。但是想想当年抗大学员上课,不也是一块黑板,双膝当桌吗?不是照样为八路军培养出了成百上千的军政人才吗?

抗大学员在窑洞里上课,我们在太行山上的砖房里上课。条件比抗大好多了。

1976年5月12日,星期三,晴。

一天的紧张学习结束了。

每天8小时的学习,确实紧张。但不这样,又怎能在短期内迅速掌握坦克修理技术?目前的生活,像学生,又不是学生,或者是一个穿军装的“学生”。所以,我必须要认真学习,掌握本领。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骄傲。

国家拿出钱,培养我们,做为一名共青团员,不能仅限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多向教员请教似乎明白但未彻底明白的问题。

19岁,绝不能辜负大好春光。

2025年7月24日

于古战场南口宅

2025年6月初,笔者重返基地留影。

基地在军改中撤销了,但那山、那水、那坦克训练场,还在向风无数遍诉说着曾经惊天动地的铁马豪情和激情燃烧的青春故事。

作者简介:李秀建,笔名潇卜。坦克六师大院子弟,1957年3月出生,1976年3月入伍,在原坦克六师24团服役。1981年复员到地方后,坐过机关,上过大学,下过海。业余爱好写作,有诗歌,散文,新闻通讯等在军地报刊发表。退休后,喜欢骑行,书法,读书写作,现定居在北京朝阳区。

【精彩留言】

紫罗兰:这坦克兵摇篮为国防事业培养大量人才,太了不起啦

X相思已是不曾闲X:想知道这个坦克兵摇篮的教学方式是怎样的呢?

雪(林娜):19岁的热血与坦克为伴。从雁北到长治,千里奔赴的不仅是军营,更是成长的淬炼。

凤仙:欣赏极品佳作。 最珍贵的最美好青春时光的历史回忆。图文声情并茂,画面精美。作者是一个多么细心精准有城府的人的人。49年前的日记。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美好人生历史回忆。感人至深,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岁月如歌。看今朝老年益壮。身体健康。精彩纷呈,欣赏无限。支持美篇传递正能量[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美友198249175:每人都有就学的经历,但不是每人都有从军的经历,也不是每个当过兵的人都能把入伍后的点点滴滴,以笔记的方式记录得如此清晰详细,这记录的是青春的岁月、新兵的情感和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的成长足迹,令每一位读者感慨动容,这份从军的回忆像录像机在回放,每一个片段都非常珍贵、值得珍惜!

桥之缘:岁月的洗礼,青春的记忆,不老的情怀,时光的足迹。激情燃烧岁月之日记是多么的珍贵!字里行间无不装满了历史的回忆。为作者的用心书写点赞![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谢谢][谢谢][谢谢][心][心][心]

花儿开心笑:晋东南的这个摇篮意义非凡,培养出成千上万新坦克手

心谜:好奇那些从太行山上走出的新坦克手后来都有啥成就?

李华:激情岁月已成为历史,西下残阳仍闪烁着辉煌。[赞][赞][赞]

维亚:一笔一划都是青春的理想和记忆。字里行间尽是当年的豪情和壮志。[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最珍贵的纪实文学。[微笑][微笑][微笑]

秋9林:[赞][赞][赞]上品佳作[玫瑰][玫瑰][玫瑰]美文棒棒

看今朝:有心之人,当年的笔记还保留着[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唐淼:1976年晋东南诞生的摇篮,为部队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赞][赞][赞]

美友90462823:你真是个有心人,我当兵那会写的日记参加工作后都烧掉了,想起来有些后悔,以前很多事早已忘记,如果像你一样保存日记到现在,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回忆[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九班长:[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

来源:鲁冰花园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