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联合国《2024年世界移民报告》的数据,印度有大约1800万侨民散居海外,而印度政府的数据则更为吓人,说是海外印度人已经超过3500万,散布在全球210多个国家里头。
开篇:
那些大量接收印度移民的国家,如今都变成什么样了?
根据联合国《2024年世界移民报告》的数据,印度有大约1800万侨民散居海外,而印度政府的数据则更为吓人,说是海外印度人已经超过3500万,散布在全球210多个国家里头。
不单从数量上独步全球,印度移民从成就上那也是骇人听闻,从执掌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到为微软掌舵的萨提亚·纳德拉,从数量与日俱增的加拿大国会议员到英国首相苏纳克,无不是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可另一边,则是印度移民给各国社会面带来的“万物恒河化”与随时随地“自由飞翔”的负面影响,正在加剧国际社会对印度移民的排斥。
两者结合,就像是印度在下一盘大棋,在用另一种方式彰显其全球独一份的、非常难评的国际影响力。和一贯以来印度魔幻的作风十分匹配。
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情况,用一篇文章来简单聊一聊接收了大量印度移民的国家,现状如何了吧。
英国被反向殖民了:
现在的印度之所以那么魔幻,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得感谢带嘤的大缺大德。
然而这世间的一切,因果循环、一饮一啄,当年的大缺大德如今终于在自己身上开出了恶之花、结出了恶之果。
尽管英国截至2024年只有186.4万印度移民,其中英国国籍的印度裔是149.5万,相比英国6900多万的总人口确实不算啥,但我们要理解这其中的关键。
大家还记得印度是啥社会结构不?
没错哈,是种姓制度。
这样一个残酷的金字塔结构,一方面造就了印度仿佛狮驼岭一般的魔幻社会状况,但另一方面,是那些能吃人的高种姓,真的很“精英”。
他们不单有钱,而且从小就是英文教育,全西式的生活,这就让能移民且拿下英国国籍的那帮子印度移民能通过多维度渗透到英国方方面面,如今已经深度嵌入社会结构,其影响力从政治精英阶层延伸至经济文化等领域。
这有点像什么呢,就像是白人老爷是庄园主,是殖民家,然后印度人的高种姓精英一方面做着买办的事情然后发财,一方面成了白人老爷的管家。
再之后借助政治格局的变化,比如普世价值观的大行其道进而变成政治正确影响到社会与政体后,从管家一下子就成了比白人老爷稍微低一点,但也差不多可以上桌吃饭的“合作伙伴”。
这一点我们用一些数据就很直观了。
根据英国央行的数据,印度裔群体每年为英国经济创造约25亿英镑增量价值,其行业分布也呈现出高度的专业化特征。在IT领域,印度技术人才占伦敦金融城科技岗位的35%;在医疗系统中,2023年英国签发的14万份健康和护理签证中,有39000份授予的是印度公民,占比高达27.9%,直接支撑了NHS,也就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转。
这样的现状,也导致了后续英国爆发反移民风潮时,英国的卫生大臣都要跳出来警告,说若是限制移民,医保系统每年将增加30亿英镑运营成本。
可见印度裔如今在英国的重要性。
这种倒反天罡的“反向殖民”在2022年10月份达到高潮。
彼时,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首次迎来了印度裔的首相,里希·苏纳克(英语:Rishi Sunak)。
一时间,印度沸腾了。
新德里电视台播报的头条新闻用了一个颇具史诗感的标题,叫做“印度之子,崛起于帝国之上”。
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下给英国人整不会了,你区区人口占比3.1%的少数族裔里的人,咋就当上我们的首相了呢?
这还不算完,由于印度裔在英国精英阶层的影响力,哪怕之后斯塔默接任了苏纳克的位置,他也不得不在这种影响力面前,让英国与印度达成了一项贸易协议,其中一个条款就是允许部分在英国工作的印度人,享受三年社保缴费豁免。
这下子英国更是炸锅了,原本印度人能接受的薪资水平就比较低,完了还能免税,这人工成本可不就更低了么,相比英国白人,这性价比拉满了,那原本的英国白人中产们怎么办?
于是去年伦敦就发生了大规模的反移民示威游行。英国也试着收紧移民政策,但作用甚微。2023年印度留英的学生就已经达到14万人,较往年增长了54%,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印度学生社区,仅伦敦就有542857名印度学生,占当地留学生总数的37%。
可以说,一旦开了口子,想阻止印度移民,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地狱级的挑战。
就比如美国和加拿大吧。
美国正在被“攻克”:
这一对都在北美的“难兄难弟”,在面对印度移民时,其表现可以说是半斤八两。
作为曾经的世界灯塔美利坚,当其自由民主之光照耀到印度这片狮驼岭的时候,自然就吸引了无数想要跳脱出这个魔幻国度的人。
截至2024年,美国的印度移民是540.9万人。其中以333.2万拿着美国国籍的印度裔而独步全球。
所以它也迎来了最为独特的印度移民生态。
得益于印度作为殖民地蜕变出来的人口大国,其英语教育确实非常普及。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印度自身有1650多种语言,而印地语也才4.5亿人在用,如果不采用英语,那么连印度人自身交流可能都成问题。
有了这个基础,加上前面我们说的,高种姓的精英教育确实非常符合西方的需求,而随着经济发展,部分低种姓的印度人也获得了教育的机会,他们所处的国家之贫穷和混乱让他们但凡去到一个正常一点的国家都仿佛置身天堂,那么来到美国后,他们还能要求更多么?
恐怕于印度人而言,真正的天国也不过如此。
于是美国就获得了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但人力成本从脚踝开始砍的劳动力,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情么?
起码从逻辑上看,这堪称完美。
可惜故事才需要逻辑,现实世界并不需要。
所以在印度人凭借自身薪资和能力优势进入美利坚的企业生态后,一场变革悄然发生。
是怎样的变革呢?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了。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美国公司,只要进了一个印度人,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让更多工资要价比其他员工低得多的印度人也进入这个公司,然后进入公司的印度人也都这样想方设法让更多印度同胞进入该公司,为公司大大滴降本增效。
接着他们开始拉帮结派,通过叠罗汉的方式把其中的一些人堆到中层、高层,再由这些掌握权力的人把更多印度同胞捞进来,继续叠罗汉,直到这个公司的高层或者股东被架空,让其变成一个印度人在运作的公司为止。
这样的战术,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H-1B签证能有70%都落入印度人手中。中国人虽然排名第二,但其占比是断崖式落后的,只有印度人的七分之一左右。
毕竟,这些大公司出具的雇主申请,和一般公司相比,那可强力太多了。
更何况印度人在这方面是异常团结的。
他们要么在已经“攻打”下来的硅谷公司通过雇主申请的方式帮助同胞来申请签证,要么自己成立“人才外包公司”,通过虚构雇主申请来做这个事情。
而在印度国内,针对这些移民,也有着庞大的灰色产业在支撑,以至于让“学历造假”这件事情在印度本土内发展成了一个极其成熟、堪比印度仿制药一般的魔幻产业链,可以为任何人打造光鲜亮丽的学历背景和从业经验。
在这些方面,印度人不太会互相搞来搞去,而是一致把矛头对准外部。
两相结合,一边是印度那边过来的,英语仿佛母语一般的“高级人才”,一边是像硅谷里的各种大公司提交的雇主申请,外加印度人那庞大的、比配额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申请数量,这可不就把H-1B搞成了印度人专属的签证了么。
这种团结还体现在另一个领域,同样尽显魔幻。
有过北美生活经验,或者接触过外国客服的同志应该知道,印度人基本承包了各大企业的客服热线,不管是在北美的还是在印度本土的,在客服领域,咖喱味英语那就是主流。
但也正是因为印度人几乎垄断了客服热线,他们也借助这个便利,几乎垄断了北美的电话诈骗市场,白天是彬彬有礼的客服,晚上就摇身一变,要么是移民局的,要么是国税局的,要么是联邦调查局的,要么是加拿大皇家骑警的,总有一款能吓住老实的北美人。
就这样,北美60岁以上老人被骗走了超过1.75亿美元。
同样的,在电诈领域,印度人也不会互相检举揭发,而是默默地一同扩大市场,互通有无,一遍又一遍洗涮着北美人民的钱包。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一下子把H-1B签证的申请费用从几千美元拔高到了10万美元,或许未来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印度移民了。
但加拿大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加拿大人民哭了:
作为我曾经生活过较长时间的国家,其随着从2015年11月开始,一直到今年3月份才结束的自由党执政,已经越来越白左化。
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印度移民的爆炸式增长。2015年时,印度留学生仅3.1万人,持临时签证的人是12.8万,在各种族裔中完全排不上号。
可到了24年,印度移民飙升到了287.6万人,相比4128.86万的总人口,去到了5%的比例。
而在像多伦多之类的主要城市中,其比例则更高,可以去到11.5%到14%之间,部分社区甚至可以达到20%,相当于每五到八个人,就有一个印度人。
加拿大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对移民的管控和移民进入国内后的基层治理也称得上经验老到,但在印度成熟的一条龙定制化造假移民产业链面前,这些经验和手段就青涩得像是个新兵蛋子。
于是那些没能卷进美国这个“陆上天国”的印度人,就退而求其次,来到加拿大这个因同属于英国殖民地,但现在印度已经成功反向殖民英国,成了英国主子,进而也就成了加拿大的主子后,应该属于“印度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的地方。
你别说,这一点在印度移民的行为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其中一些人是真的把加拿大当自己的地方可劲儿造的。
比如在各种喷泉、泳池、湖泊、溪流里,一小部分印度人会集体嬉戏沐浴,那欢快的景象,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地方属于大家的公共设施,又或者是大家生活的地方,单拎出来倒也可以说是印度特色的文化体现,毕竟“心之所向,皆是恒河之畔”嘛,可麻烦的就是,这些地方要么是公共设施、要么是公共景区,那么对于看到这些景象的人来说,会是个什么感受?
另外一小部分印度移民是真的自由,自由到都飞起来了,简称“自由飞翔”。
他们会在机场、在餐厅、在商场、在湖边、在大路旁、在人行道上、在公车站里,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飞翔”。完了之后看都不看一眼,擦也不擦一下,裤子一提,就施施然地离开,深藏功与名,只留下一地带着浓郁咖喱味道的“地雷”,和旁边目瞪口呆的你。
当地人自然是坚决抵制这种行为的。于是他们竖了一个牌子,上面用英语、印度语写清楚了:这不是厕所。
但结果却适得其反,那些自由的印度移民会把这个牌子当成厕所的指示牌,于是牌子旁边的植物就收获了极其肥沃的养料。
而当这样的行为被曝光到网络上,引起加拿大人的口诛笔伐后,那一小部分印度人的回应是什么呢?
是你们这帮人在搞种族歧视,我们要抗争。然后他们就会走上街头,举牌抗议这种所谓的“不公平”。
这一份原本就因为自由党而开始盛行的“政治正确”,加上印度人在加拿大国会内议员的数量在十年间增加了四倍,旁遮普语甚至成了议会里使用频率排名第三的语言,这就使得加拿大也随着印度移民的增多而坠入一种越来越魔幻的社会现状中。
以至于一些印度人能够在加拿大堂而皇之地对其他人喊,加拿大是印度人的,你们滚回你们的国家去。堪称倒反天罡的典范。
除了上述国家,其实世界上还有阿联酋、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缅甸、南非、斯里兰卡等等国家有着大量的印度移民。也有着因各种原因而开始加入“接纳印度移民”队列的新手,比如日本。甚至还有因印度移民逐步成了主流民族,进而把持了该国政治和经济后,表现出极大特殊性的国家,斐济。
总而言之,印度移民在全球的扩散,就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恒河远征”。
他们既能在西方精英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也会将故土的文化习俗无论好坏、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新的土地上。
这背后,既是殖民历史的遗产,也是全球化的必然,更是印度社会自身匪夷所思的生命力和破坏力。
但对于接收国而言,这究竟是“人才红利”还是“文化冲击”,是“多元共荣”还是“反向殖民”,恐怕就需要极其严肃地去审视,不能因为要念“开放”的经,就忘了实事求是。
而这场由印度书写的全球人口迁徙史诗,还在继续,它的终章,还远未到来。
希望当我们真正需要面对这场“恒河远征”时,已经有了更为成熟的经验和机制,不会重蹈覆辙。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我们是域外编撰者,一群以笔撰商史的人,同志们,下期见。
来源:亮仔说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