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igure 03作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感知系统与手部系统方面相较于前两代机器人(Figure 01与Figure 02)实现了显著的技术跃迁。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与操作精度,更推动了其在复杂人机协作场景中的实用化进程。
Figure 03作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感知系统与手部系统方面相较于前两代机器人(Figure 01与Figure 02)实现了显著的技术跃迁。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与操作精度,更推动了其在复杂人机协作场景中的实用化进程。
一、感知系统的全面升级:从“被动感知”到“主动理解”
1、多模态融合感知架构的深化Figure 03搭载了新一代高动态范围视觉传感器、4D毫米波雷达、固态激光雷达(LiDAR)以及分布式触觉阵列,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多模态闭环感知网络”。相较前两代主要依赖RGB-D摄像头与基础IMU的配置,03代实现了对光照变化、遮挡、透明物体(如玻璃杯)和动态障碍物的鲁棒识别。尤其在弱光或反光环境下,其感知准确率提升超过60%。2、嵌入式神经语义理解引擎创新性地引入轻量化视觉-语言模型(VLM)边缘计算模块,使机器人具备“语义级环境理解”能力。例如,当接收到“把厨房里快过期的牛奶拿走”的指令时,Figure 03不仅能定位冰箱,还能通过OCR识别保质期标签,并判断“快过期”的语义边界——这是前两代仅能完成“拿取指定物体”等结构化任务所无法企及的。3、自适应注意力机制与情境记忆系统感知系统集成类脑注意力模型(Brain-inspired Attention Module),可动态分配算力资源:在静态环境中降低感知频率以节能,在突发干扰(如儿童突然闯入)时毫秒级切换至高帧率监控模式。同时,引入短期情境记忆缓存,支持对非瞬时事件的连续追踪(如跟踪某人离开后的遗留物品),增强了行为连贯性。二、手部系统的革命性进化:从“抓握工具”到“灵巧操作器官”
1、仿生肌腱驱动与可变刚度设计Figure 03的手部采用新型电活性聚合物(EAP)驱动的仿生肌腱系统,取代了前两代的齿轮电机传动。该设计实现了关节的连续柔顺控制与刚度可调(stiffness modulation),使其既能轻柔捏起一颗葡萄而不损伤,又能瞬间增强指间张力以拧开紧固瓶盖。这种“类肌肉响应”特性极大拓展了操作谱系。2、超高密度分布式触觉感知矩阵手指表面集成超过2000个微型压阻-滑移复合传感器节点,形成空间分辨率达1.5mm的全手掌触觉地图。结合实时摩擦系数估算算法,Figure 03可在抓取过程中动态调整握力分布,实现“盲操作”下的稳定把持——例如在视线受阻时装配异形零件,或在液体润滑环境下操作金属工件。3、自主技能演化与微观运动学习能力借助强化学习框架(如Diffusion Policy + Online Adaptation),手部系统可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动作策略。例如,在多次尝试失败后自动调整指尖接触角度与施力方向,最终学会打开某种特殊结构的药瓶。这种“试错—修正—固化”的能力标志着从预编程动作库向自主技能生成的范式转变。三、商业价值:家庭与商业场景的"双轮驱动"战略
Figure 03的商业化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在家庭场景中,无线感应充电与自主回桩补能的设计,解决了消费级机器人"续航焦虑"的核心痛点。当电量低于20%时,机器人能自主规划路径返回充电底座,以2kW功率快速充电,这种设计比传统插电式机器人更符合家庭用户的"无感使用"需求。而可定制的服饰系统,从耐割耐磨材质到时尚款式,更将机器人从"工具"升级为"家庭成员",这种情感化设计将极大提升用户粘性。
在商业场景中,驱动器性能翻倍、速度提高两倍、扭矩密度显著提升的技术突破,使机器人能胜任物流搬运、精密装配等高强度任务。以制造业为例,Figure 03能以每秒0.5米的速度搬运20公斤重的零部件,且抓取精度达到0.1毫米,这种性能已超越多数工业机器人。更值得关注的是,Helix系统的视觉-触觉协同能力,使机器人在商业环境中能实现智能导航与精确操作——比如在零售场景中,机器人能准确识别货架商品、规划补货路径,甚至完成易碎品的无损搬运。
这种"家庭+商业"的双场景战略,使Figure 03的潜在市场规模远超传统认知。据第三方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其中家庭场景占比40%,商业场景占比60%。而Figure 03的技术突破,使其在两个场景中均具备明显优势——在家庭场景中,其安全性和易用性优于同类产品;在商业场景中,其性能和成本优势更突出。这种"双场景通吃"的能力,将为其带来巨大的先发优势。
四、产业链机遇:A股公司的"黄金赛道"布局
在A股市场中,长盈精密与宏润建设的布局极具代表性。
长盈精密:作为Figure的零组件供应商,其技术积累与产能优势将在机器人量产中充分释放。公司此前在互动平台表示,看好轻便安全的AI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这种前瞻性布局使其在供应链中占据关键位置。
宏润建设:通过参股矩阵超智,更实现了从"施工"到"机器人"的跨界转型。矩阵超智的Matrix-1人形机器人采用全栈式技术布局,产品为1.7米全尺寸、拥有双足双灵巧手,对标Figure三代机,且在研产品更轻量化、运动能力更强。这种技术对标,使矩阵超智能在产品性能上与Figure形成直接竞争,而宏润建设的合资公司计划,更将加速其商业化落地。
从产业链视角看,Figure 03的量产将带动驱动器、电池、传感器、结构件、电子系统等核心模块的需求爆发。以驱动器为例,Figure 03的驱动器性能翻倍,将带动高精度减速器、无框电机等部件的需求增长;而自研触觉传感器的量产,更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内传感器企业带来机遇。在供应链垂直整合方面,Figure对关键模块的自主设计制造,将推动国内供应链企业的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这种"需求-技术-产能"的正向循环,将使A股相关公司受益。
五、投资逻辑:如何把握百万级市场红利?
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红利需关注三大核心逻辑:
1、技术迭代带来的"替代效应"。随着Helix系统的升级,人形机器人在家庭与商业场景中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这种替代效应将直接推动相关公司的业绩增长。以长盈精密为例,其作为零组件供应商,将直接受益于Figure 03的量产订单;而宏润建设通过合资公司布局,更将分享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收益。
2、政策支持带来的"乘数效应"。近年来,各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从研发补贴到应用场景推广,政策红利将加速技术落地与市场扩张。在中国,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智慧养老、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将获得政策倾斜,这种乘数效应将放大相关公司的成长空间。
3、市场规模带来的"规模效应"。随着量产规模扩大,单台成本将持续下降,这种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性价比,推动市场需求爆发。以Figure 03为例,其通过压铸、注塑与冲压等模具化工艺,使单台制造成本大幅下降,这种成本优势将使其在价格敏感的消费级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六、风险与挑战:理性看待赛道机遇
当然,人形机器人赛道也面临技术、市场、政策等多重风险。技术层面,虽然Figure 03在视觉、触觉、运动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但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智能"仍需长期研发;市场层面,消费级机器人需要培养用户习惯,商业场景需要验证应用价值;政策层面,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监管风险需持续关注。
但总体而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长期趋势明确,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的双重驱动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具有技术壁垒、供应链优势、商业化能力的标的,将是分享这一赛道红利的关键。
七、总结:
Figure 03在感知与手部系统的协同创新,本质上是将机器人从“感知→决策→执行”的线性链条,重构为“感知—理解—意图推断—灵巧实现—反馈学习”的闭环智能体(Agent)。其意义不仅在于性能参数的提升,更在于为通用机器人进入非结构化人类生活空间奠定了技术基础。未来,随着具身智能(Embodied AI)与物理交互模型的进一步融合,Figure系列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类人操作直觉”。
互动环节:
您是否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期待?您认为人形机器人最先会在家庭场景还是商业场景中普及?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来源:一36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