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门庭冷落?国庆50%上座率、烤鸭半天售罄、菜品十分钟上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1 01:18 2

摘要:节后,有媒体实地探访西贝门店,发现其有门店上座率约50%,招牌菜烤鸭半天售罄,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菜品十分钟上齐​​”这个细节。

“十分钟上齐一桌菜,这得用多大功率的微波炉啊?”

一位网友的辛辣评论,精准戳破了西贝莜面村近期面临的巨大尴尬。

节后,有媒体实地探访西贝门店,发现其有门店上座率约50%,招牌菜烤鸭半天售罄,但最引人注目的,却是“​菜品十分钟上齐​​”这个细节。

当记者走进一家西贝门店,记录下“烤鸭半天售罄”、“十分钟上齐一桌菜”等运营细节时,本想展示餐饮业的复苏迹象,却意外揭开了预制菜行业的“皇帝的新衣”。

细心的网友立刻发现了其中的蹊跷:​​西贝的招牌菜如烤鸭、牛大骨等,都是工艺复杂的硬菜​​。

按照传统烹饪流程,一道地道的烤鸭需要数小时腌制、晾胚、烤制。

即便在高效的中央厨房模式下,也难以实现“十分钟上齐”的神速。

更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的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多次公开表示“​​西贝没有预制菜​​”,强调食物的现场烹饪和锅气。

然而,“十分钟上齐”的现实,让这些承诺显得格外讽刺。

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在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

网友们的不满情绪如火山喷发,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挂羊头卖狗肉”的愤怒​​最为强烈。一位资深食客表示:“我们花着比普通餐厅贵30%-50%的价格,就是冲着‘现场烹饪’、‘匠心制作’去的。结果发现吃的还是预制菜,这种感觉就像被最信任的朋友欺骗了一样。”

​​对“预制菜双标”的质疑​​更是直指核心。

有网友扒出,贾国龙本人还投资了专业的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做法,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一边投资预制菜赚钱,一边告诉消费者我们不用预制菜,这不是又当又立吗?”​​

就在西贝陷入舆论漩涡的同时,一批坚持“明厨亮灶”的餐厅却意外收获了一波流量红利。有餐厅老板灵机一动,直接在短视频平台开启​​24小时后厨直播​​。

镜头里,厨师们切菜、炒菜、装盘的全过程一览无余。这种“自证清白”的方式,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好感。

“看着厨师现场炒菜,锅里冒出的烟火气,这才是吃饭该有的样子!”一位网友在直播间的留言,获得了大量点赞。更有机智的餐厅直接打出“​​本店拒绝预制菜,欢迎监督​​”的标语,将后厨透明化作为新的卖点。

这种与西贝形成鲜明对比的做法,反而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里,孩子为了吃西贝抱住店长大腿痛哭。

《孩子在西贝学会吃饭》称,一岁宝宝拒绝家中饭菜,到西贝后却食欲大开,感动得贾国龙落泪。

最离谱的是《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宣称店员因多打了一碗汤,就被顾客赠予北京房产致谢。

一位名为“小天才呢”的视频博主在西贝探店时称“3块9一个的馒头不贵,如果嫌贵应该努力挣钱”,这一观点引发争议。

一位用户写道,“最近沸沸扬扬的事情,并不影响我娃就要去吃西贝…在这个时间,这个事件,西贝的生意肉眼可见的不如之前了。其实话说回来,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我愿意吃,吃的是干净卫生和服务。”

自创立以来,西贝靠着“西北菜标杆”的名头多次涨价:3个饺子卖29元,5元茶位费“喝不喝都收”,这些争议早已埋下隐患。

除了一些菜品有所降价,代金券成为拉动西贝门店消费的一大“法宝”。但这些措施能否持久地挽回消费者的心,仍是个未知数。

业内人士分析,预制菜风波使得西贝受到影响,假期消费的拉动和代金券的刺激是短期的,长期来看还需要西贝练好内功,在产品、价格、品牌、危机公关等多方面进行维护与升级。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信任一旦崩塌,重建之路漫长而艰难。

西贝的案例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一个警示:当消费者觉醒,信息更加透明,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割消费者韭菜”的做法已难以为继。

“餐饮行业最不缺的是选择,最难得的是信任。”

来源:细辉观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