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黄新德亲口承认:黄梅戏的老家在湖北黄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23:50 2

摘要:“我唱了一辈子黄梅戏,今天终于站在了这片孕育黄梅戏的土壤上。”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站在黄梅县的戏台上,动情地说出这句话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戏曲界的“认祖归宗”,揭开一段被模糊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真相

“我唱了一辈子黄梅戏,今天终于站在了这片孕育黄梅戏的土壤上。”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站在黄梅县的戏台上,动情地说出这句话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更令人震撼的是,安徽黄梅戏代表人物黄新德也曾公开表示:“黄梅戏确实起源于湖北黄梅,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两位安徽黄梅戏界的泰斗级人物,为何不约而同地承认黄梅戏的“湖北血统”?这背后,隐藏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真相。

01 一个被忽略的常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黄梅戏属于安徽。但历史的真相往往出人意料。

黄梅戏,顾名思义,就是从黄梅县走出来的戏曲。这个事实,就写在它的名字里。

黄梅县文化馆的老馆长李玖久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我们到安徽交流,安徽的同行们都承认黄梅戏是从我们这里传过去的。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

那么,为什么黄梅戏会在安徽发扬光大?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此:起源地与发扬地常常并不重合。

黄梅戏从黄梅传到安徽安庆,就像徽剧从安徽传到北京变成京剧一样,是戏曲传播的常态。

02 铁证如山的历史印记

关于黄梅戏的起源,史料记载清晰明确。

清代道光年间的《黄梅县志》中白纸黑字写着:“黄梅戏,原名黄梅调,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及太白湖畔的田歌畈腔。”

今年89岁的黄梅戏老艺人易春华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学戏时,老师第一课就讲黄梅戏的根在黄梅。

“我们那时候学《逃水荒》这出戏,老师就说这是根据黄梅县真实的洪水灾害编写的。”

《逃水荒》讲述的正是清乾隆年间黄梅县发生大水灾,农民们背井离乡、卖唱为生的故事。这正是黄梅戏最早的剧目之一。

黄梅县的民间谚语说得更直白:“黄梅戏有三百年历史,三百年都在唱黄梅。”

03 传唱之路:从黄梅到安庆

黄梅戏的传播路径,有着清晰的历史轨迹。

每年雨季,黄梅县饱受水患之苦。灾民们为求生计,组成三五人一班的小戏班,一路卖唱,顺着长江流向安徽安庆地区。

这条“逃荒路”,无意中成了黄梅戏的“传播路”。

今年78岁的黄梅县老艺人吴造华对此深有感触:“我爷爷就是当年背着戏服、拿着道筒,一路唱到安徽去的艺人之一。”

“黄梅人唱戏,安庆人学戏。慢慢地,黄梅戏就在安庆扎下了根。”

这个过程持续了近百年。从清乾隆年间到民国时期,黄梅县的戏班子如同文化的种子,随风飘散,在异乡生根发芽。

04 为什么是安徽?

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既然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为何会在安徽发扬光大?

这背后有一系列历史机缘。

安庆作为当时的安徽省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为黄梅戏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土壤。而黄梅县地处偏僻,经济相对落后,难以支撑戏曲的产业化发展。

严凤英等一代宗师的改革创新,让黄梅戏在艺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她吸收了京剧、话剧等艺术形式的优点,对传统黄梅戏进行了全面升级。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省率先成立了专业的黄梅戏剧院,将原本的草台班子规范化、专业化。而黄梅县直到后来才成立专业剧团。

政策的支持和资源的投入,让安徽在黄梅戏的发展上占据了先机。

05 认祖归宗的文化意义

马兰、黄新德等艺术家的表态,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承认。

这代表着一种文化自觉和历史尊重。

黄新德说:“承认黄梅戏起源于黄梅,不是要争什么名分,而是要还历史一个真相。”

确实,文化的传承不应该有门户之见。就像京剧虽然源自徽剧,但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剧种一样,黄梅戏也应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

近年来,黄梅县开始大力 reclaim(寻回) 黄梅戏的根脉。他们修建了黄梅戏大剧院,成立了黄梅戏研究院,每年举办黄梅戏艺术节。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是简单地复制安徽的黄梅戏,而是挖掘黄梅本土的特色,打造“原汁原味”的黄梅戏。

06 从“争起源”到“共发展”

如今的黄梅县,正在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看待黄梅戏的起源问题。

黄梅县文旅局局长张忠说:“我们不再纠结于‘谁的黄梅戏’,而是思考‘怎样的黄梅戏’。”

他们的思路是:湖北起源地,安徽发展地,各有特色,共同繁荣。

在黄梅县,你可以听到最古老的黄梅采茶调,看到最原始的黄梅戏表演形式。这是一种“活态的保护”,而不是博物馆式的陈列。

与此同时,黄梅县与安徽省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两地剧团经常交流演出,共同举办学术研讨,合作培养青年人才。

---

走在今天的黄梅县城,处处可见黄梅戏的印记——戏迷广场上飘扬着悠扬的唱腔,小学校园里传出孩子们学戏的稚嫩声音,就连路灯都被设计成了戏曲脸谱的模样。

今年五月,黄梅戏大剧院里,马兰带着她的经典剧目再次来到黄梅。谢幕时,她拉着黄梅本地演员的手说:“我们都是黄梅戏的孩子,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回家的路。”

黄梅戏的根在黄梅,枝繁叶茂在安徽,而它的花朵,早已开遍全世界。

文化的传承不正是如此吗?认清源头,才能更好地流向远方。

来源:女神看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