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夜,董宇辉不装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22:01 1

摘要:10月6日晚,西安,与辉同行来到历史古都西安,举办《长相思·在长安》2025西安中秋月宴。

1140万观众,中秋之夜涌入董宇辉的西安直播间。

没有明星,没有特效,只有一场真诚的文化盛宴。

董宇辉,又双叒回来了。

10月6日晚,西安,与辉同行来到历史古都西安,举办《长相思·在长安》2025西安中秋月宴。

这本是一场直播活动。

可这次直播活动中,董宇辉变得不一样了。

本次直播活动,从一桌布满陕西特色佳肴的中秋团圆家宴开始,30多道地道的陕西家宴,有葫芦鸡、凉皮、复刻的唐代点心,满满当当,一桌佳肴。

没有熟悉的直播货架,更没有“123上链接”的催促声。

这哪像是直播带货?

而且,直播镜头可不只盯着主会场。

镜头跟着董宇辉在西安的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西安城墙、关中书院几个文旅地标转悠。

唐芙蓉园,当《霓裳羽衣曲》响起,舞者水袖轻扬,他静静欣赏片刻,轻声说出:这就是“风吹仙阙飘飘举”啊。

走在西安的城墙上,他摸着古老的城墙说:千年前的诗人,看到的也是这轮月亮。

当然,最打动人的是在主会场。当历史学家于赓哲讲到唐代中秋习俗时,董宇辉像个好奇的学生,听到有趣处就开怀大笑,身体不自觉前倾,这些细节,剧本写不出来,也演不像。

整场直播,他更像一个文化引路人。

网友精准点评:"这场直播像老厨子熬的白粥,用真心留住味觉"。

确实,当其他直播间还在比谁嗓门大、谁价格低时,董宇辉选择安静地带着大家走进唐诗里的长安。

卖一根玉米,他先讲“这根玉米,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记忆。”再谈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最后升华到“这跟玉米里,有妈妈呼唤你回家吃饭的温度。”

卖一本书,他会从作者的童年讲起,最后落脚到“这本书将照亮你人生的至暗时刻。”

卖大闸蟹,他说:大闸蟹从小到大要蜕壳20次左右,即使壳再坚固,为了成长它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脱下。否则,这坚硬的壳最终将成为限制自己成长的枷锁。”

“你看这只蟹,从阳澄湖来到你的餐桌,它走过的路比许多人一生的旅程都精彩。这坚硬的壳,多像我们每个人背负的行囊。”

卖护手霜,他吟诵“这双手,曾经抚摸过岁月的伤痕"。

看他直播,像被按着头听文化讲座。

每句话都要有价值,每个商品都要扯哲理。

观众一边佩服,一边吐槽:这样说话,不累吗?

确实,一开始我们都被他这种风格吸引住了。但时间长了,总感觉哪里不对。

直到今年618,我看到了另一个董宇辉。

他在带货某空调时,竟然和品牌方现场砍价、皱眉、摊手,据理力争,像极了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大妈。

一年前,他还在节目里说“反感网红做蠢事吸引眼球”,如今却主动演起了“砍价戏码”。

其实,不是他不想简单说话,而是在那个阶段,他需要用这种方式在直播圈里站稳脚跟。

就像刚入职的新人,总要想办法展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早期的董宇辉,端着,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文化升华机。

当一个人终于强大之后,反而变得简单了。

现在的董宇辉就是这样。

以前的他,在直播间里绞尽脑汁为每件商品寻找文化注解,一根玉米要升华到人生哲理,一盒大闸蟹要上升到生命意义。

那时的他,像是带着镣铐跳舞。

但今年的中秋夜,一切都变了。

因为他从东方甄选员工变成了与辉同行掌舵人。

他刚创立与辉同行时说:现在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内容了。

所以,在西安直播时,他完全沉浸在对唐诗和长安文化的分享中,整整三个小时没有提过一次“下单”、“购买”这样的字眼。

背后的底气,来自于实打实的商业成绩。“与辉同行”在618创下的1.76亿元销售额,让他有了说不的资本。

现在的董宇辉,已经不需要用刻意讨好来证明什么了。

说到底,董宇辉的“不装”,是因为他终于可以在自己打造的舞台上,安心地做那个热爱文化的董老师了。

长安的月光依旧,董宇辉也依旧是那个董老师,只是更加真实。

来源:我是大小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