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一出,估计很多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可今天要说的这位女演员,偏偏让你说不出“是”也说不出“不是”。她就是李梦。
“演技炸裂的演员,就一定值得被原谅吗?”
这话一出,估计很多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可今天要说的这位女演员,偏偏让你说不出“是”也说不出“不是”。她就是李梦。
你说她不行吧,她演戏真的能让你起鸡皮疙瘩;你说她行吧,圈里人提起她,十个有八个直摇头。
她不是没机会,起点高得离谱——90后第一个走上戛纳红毯的中国女演员,贾樟柯亲自选中,演《天注定》一炮而红。
可谁能想到,这么一手王炸,愣是被她自己打得稀烂。
当年《白鹿原》剧组找她演白灵,多少人羡慕得眼红。结果呢?拍了几个月,突然宣布换人,孙铱顶上,李梦所有戏份全删。
网友炸了:是不是得罪谁了?是不是背景不够硬?
可真相更让人无语——她不是背景不行,是太“自我”了。
听说她在片场动不动就发脾气,台词说改就改,导演不同意就冷脸走人。有一次,为了一个眼神戏,她坚持要重拍二十多条,整个剧组熬到凌晨三点。
最离谱的是,有场戏要吃苹果,她非说道具组给的苹果“纹路不对”,要求必须找两个“一模一样”的。道具组翻遍北京,半夜十二点才搞定。
你说这是追求完美?可对剧组来说,这就是任性。
后来《老腔》剧组更惨。导演签完合同,人找不着了。定妆不到场,开机迟到两小时,一来就问:“这戏能不拍吗?”
导演懵了:一百多人等你半天,你说不拍就不拍?
劝了两句,她当场发飙,冲导演吼:“你懂什么艺术!”说完甩手走人,留下整个剧组面面相觑。
导演后来在发布会上红着眼说:“我拍了一辈子戏,没见过这样的演员。”说到动情处,眼泪都下来了。
张颂文也在节目里提过她。拍《隐秘的角落》时,她临时加戏,削苹果说台词,导演觉得好,想换个角度再拍一次。
结果她冒出一句:“必须用刚才那个苹果,不然我不演。”
张颂文当时就愣了:“你这是演戏,不是搞行为艺术。”
这话传出去,圈里人全知道了。李成儒更狠,直接在节目上说:“她不是不会演,是性格有病。”
一时间,李梦成了“难搞艺人”的代名词。导演不敢用,制片人绕着走,资源断得干干净净。
换别人,估计就凉透了。
可李梦不是一般人。她沉寂了几年,突然带着《隐秘的角落》杀回来。
演一个压抑又疯批的母亲,眼神一扫,观众汗毛都立起来了。
“天啊,这是李梦?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原来她不是不会演,是以前没人懂她。”
那一瞬间,很多人改观了。原来她不是不敬业,是太较真;不是不专业,是太沉浸。
再到《墨雨云间》,她演反派公主,疯得让人又恨又爱。一句“本宫要的男人,谁也别想抢”,直接冲上热搜。
网友开始翻旧账:“是不是我们错怪她了?”
“她只是太想把戏演好,方式有点极端。”
可也有人不买账:“再有才华,也不能当刺头吧?团队一百多人,就为你一个人服务?”
这话也没错。你追求艺术,可别人也要吃饭。剧组不是你一个人的舞台。
更让人唏嘘的是她的成长背景。她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星二代,就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
高中时,父母想让她出国留学,她死活不干,非要去考北电。就因为看了《乱世佳人》,被费雯·丽震撼到,觉得“我也能演这样的角色”。
她是真的爱演戏,爱到近乎偏执。
为了一个镜头,她能在零下15度的河里走一整天;为了贴合角色,她能增肥30斤,也能剃光头发。
这些事,很多演员都说得出口,但做得出来的没几个。她做到了。
可问题也出在这——她太把自己当“艺术家”了,忘了片场是团队作战。
导演不是敌人,道具不是仆人,每一分钟都在烧钱。她的“完美主义”,在别人眼里就是“不专业”。
于正倒是替她说过话:“李梦让人又爱又恨。她难搞,但她是天生的演员。”
这话很准。她就像一支带刺的玫瑰,美得惊心动魄,可谁摘谁扎手。
有人觉得,她该改改脾气,学会妥协。毕竟娱乐圈不是独角戏。
也有人说,别怪她,该反思的是这个圈。为什么容不下一个“不一样”的人?
你看流量小花,演技稀烂也能资源不断;可李梦这么拼,却要被封杀。
是不是我们对“好演员”的标准,太双标了?
更讽刺的是,她翻红靠的还是演技。不是炒作,不是绯闻,就是实打实的表演。
《墨雨云间》播出后,连以前骂她的网友都改口:“长公主太疯了,但我好爱。”
可你问她后悔吗?她没说。但她这几年明显变了。
不再提“必须一模一样的苹果”,不再当众发飙,采访中也开始谈“团队”“合作”。
也许她终于明白了:艺术很重要,但尊重别人,同样重要。
她还是那个李梦,眼神里有股狠劲,说话不拐弯。但她学会了在坚持和妥协之间找平衡。
有人说她“装乖了”,可我觉得,这是成长。
人不是非黑即白。她可以一边为角色拼命,一边学会控制情绪;可以既保持个性,又不伤害他人。
这个世界,不该只有“听话的演员”和“疯批艺术家”两种选择。
她证明了,哪怕摔得再惨,只要不放弃,总有翻盘的机会。
李梦的故事,不是爽文逆袭,而是一场关于“自我”与“规则”的拉扯。
她让我们看到:才华可以撑起一个人,但情商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你也在职场被说“太较真”“不合群”,别急着否定自己。也许你只是还没找到表达的方式。
就像李梦,她不是变了,是终于学会了——在坚持热爱的同时,也尊重这个世界。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演技炸裂的演员,就一定值得被原谅吗?
我的答案是:不是“原谅”,而是“理解”。
她不需要被原谅,她需要的是一个能包容“不同”的行业,和一群愿意听她说话的人。
毕竟,真正的好演员,从来都不是被驯服的,而是被理解的。
来源:欧美娱乐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