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碰瓷上瘾?韩国再甩锅中国,这次连汉服都说是韩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0 20:50 1

摘要:事情起因是2025年夏天,中国一部古装剧《藏海传》被引进到韩国,刚放出预告片,韩国网友就不乐意了,纷纷跑出来“维权”,说剧里的明朝服饰像极了韩服,质疑中国在“抄袭”他们。

最近,韩国又双叒叕因为“文化挪用”在网上翻了车。

事情起因是2025年夏天,中国一部古装剧《藏海传》被引进到韩国,刚放出预告片,韩国网友就不乐意了,纷纷跑出来“维权”,说剧里的明朝服饰像极了韩服,质疑中国在“抄袭”他们。

看到这儿,我真的笑出了声:你说这年头,好看点的衣服都能被扣个“抄袭”的帽子,那我们是不是也该去投诉他们古装剧全是汉服模板?

但说实话,韩国这种文化挪用,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你可能还记得,2024年有部韩国电影叫《破幕》,讲风水、讲巫术,拍得神神秘秘的,结果火到全球。韩国年轻人各种模仿电影里那种在脸上写汉字的桥段,说这是“文化自信”。

可中国网友一看就炸了:你这不是拿我们祖宗留下来的玩意儿当潮流玩吗?

更魔幻的是,有韩国网友居然站出来说:“汉字不是你们中国的,蒙古、日本、越南也用过,跟英语差不多,谁都能用。”

这就搞笑了。你要说英语是全世界的,大家还能理解,毕竟人家是现代通用语言。可汉字?那可是华夏文化最核心的载体,韩国人自己身份证、古籍、路牌、庙宇到处都是汉字,现在倒好,一扭头说不是中国的。

这不就跟“爹像儿子”非说“儿子像爹所以爹是儿子”一个逻辑?

要理解韩国为什么总在文化问题上“上头”,你得先了解他们的历史心理。

说白了,韩国长期处在中华文化圈的边缘地带,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文化发展上,起步比中原晚很多,骨子里多少带点文化自卑。

可是到了近代,韩国经济腾飞,韩流崛起,突然又飘了起来,开始到处申遗、抢文化、改历史,企图把“自己”重新包装得像个文化强国。

你以为他们真的是为了文化自信?不,更多是为了填补那种“我们不是附庸国”的心理缺口。

韩国的文化挪用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系统操作的结果。

比如泡菜,他们申遗的时候说是韩国的,可中国1500年前的《齐民要术》里就有泡菜的记载。

再比如韩服,他们说是本国传统服饰,可是你去翻翻明代的朝服,就知道谁是“原创”。

甚至连“春节”这事儿,他们都不放过。硬是把原本叫“Chinese New Year”的节日改成了“Lunar New Year”,试图把中国的标签抹掉。

更离谱的是,有韩国学者居然说孔子是韩国人,因为鲁国是东夷,而东夷在他们的逻辑里可以等于韩国。

真是睁眼说瞎话到一个新高度。

韩国搞这些事,不完全是民间小打小闹,背后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

早在1999年,他们就成立了一个叫“网络外交使节团”的组织,专门在网络上“更正国际认知”。

说白了,就是去改Wikipedia词条、占领社交媒体、推动各种文化申遗,给全世界洗脑,让大家以为这些文化遗产真的是韩国原创。

你以为这是民间行为?其实背后有韩国政府和财团撑腰。比如2009年他们成功把《东医宝鉴》申遗,明明90%内容是中国古籍的搬运,照样被联合国盖了章。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指责韩国。

他们这么做,其实也有他们的“无奈”。

二战后,韩国是美国扶植起来的国家,很多东西都是靠模仿日本、依赖美军起步的。比如朴正熙当总统那会儿,曾是侵华日军,还搞“慰安妇经济”赚外汇,你说讽刺不?

后来,经济发展了,国家强大了,可他们始终缺一个能代表自己文化的“根”。结果文化上就越发焦虑,越想着扯一点来证明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高句丽历史、汉字、春节还是泡菜、汉服,韩国总是想给自己贴上“原创”标签。

文化这东西,不是你去申遗、改词条、拍几部电视剧就能“归为己有”的。

真正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人传下来的,是一种活在日常生活里的气质与骨气。

中国的文化底蕴,不靠人设,也不靠包装。

而韩国这种文化挪用,越是模仿,越是暴露他们文化根基的匮乏。甚至到了最后,他们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文化输出”还是“文化同化”了。

韩国的文化焦虑,其实我们能理解。

但理解不等于纵容,更不代表可以容忍他们在文化上睁眼说瞎话、偷梁换柱。

文化自信,不是靠否定别人来建立的,而是靠脚踏实地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我们不怕你学,只求你别偷。

做人做国,堂堂正正才有未来。

来源:地缘史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