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哈哈”到“娃小宗”:宗馥莉的300亿目标,是突围还是冒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20:20 1

摘要:“宗馥莉为娃小宗定300亿销售目标”的消息引发热议。一边是陪伴国人40年的“娃哈哈”,一边是新推出的“娃小宗”,这场品牌变动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问题——宗馥莉真的要和娃哈哈挥手作别吗?这样的选择,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宗馥莉为娃小宗定300亿销售目标”的消息引发热议。一边是陪伴国人40年的“娃哈哈”,一边是新推出的“娃小宗”,这场品牌变动背后,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问题——宗馥莉真的要和娃哈哈挥手作别吗?这样的选择,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先说说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娃小宗”这名字,确实不如“娃哈哈”接地气。上世纪80年代起,“娃哈哈”从AD钙奶到纯净水,靠着朗朗上口的名字和实在的品质,成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走在街上,随便问一个人,几乎都能说出“娃哈哈”的产品;超市货架上,它的包装一摆出来,消费者就知道“这是老牌子,信得过”。

这种“国民信任”不是一天两天攒下的,而是40年里靠每一瓶水、每一盒饮料慢慢堆起来的。可“娃小宗”呢?听起来少了点亲切感,多了些家族标签,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这是新品牌吗?和娃哈哈啥关系?”单从名字传播上,就比“娃哈哈”难了不少。

再看“切割娃哈哈”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娃哈哈名义上有国企股份,股权结构不算单一。这意味着,宗馥莉要是想让“娃小宗”完全脱离娃哈哈,不是自己说了算就行,得走合规流程,还得平衡各方关系——既要考虑股东的意见,又要符合政策要求。而且,就算流程能走通,“割裂”的代价也不小。娃哈哈的渠道、供应链、生产经验,都是几十年积累的“家底”:全国几万家超市、便利店的货架资源,成熟的生产线,还有消费者对“娃哈哈”品质的认可,这些都是“娃小宗”短期内很难拿到的。如果硬要分开,“娃小宗”可能得从零开始建渠道、树口碑,300亿的目标,难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这步棋“只亏不赚”。宗馥莉推出“娃小宗”,或许有自己的考虑:比如想做更年轻化的产品,或者想摆脱老品牌的“惯性”,尝试新的经营模式。毕竟这些年,老品牌也面临挑战——年轻人的口味在变,新的饮料品牌层出不穷,娃哈哈也需要适应市场。但问题在于,“换品牌”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像其他老品牌那样,在“娃哈哈”的基础上推出新系列、更新包装,照样能吸引年轻人,还不用放弃现成的品牌优势。现在直接推“娃小宗”,反而像是把手里的“好牌”暂时放一边,去摸一副新牌,风险确实不小。

至于“宗馥莉是否要和娃哈哈挥手作别”,目前还很难下结论。300亿的目标听起来雄心勃勃,但能不能实现,关键看怎么平衡“新品牌”和“老家底”——是让“娃小宗”借力娃哈哈的资源慢慢成长,还是真的彻底切割、独自打拼?如果选择后者,既要面对新品牌打开市场的压力,又要承担失去“国民信任资产”的风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说到底,这场品牌变动,本质上是“守老”和“创新”的博弈。“娃哈哈”的价值,不止是一个名字,更是几代人攒下的信任;“娃小宗”的未来,也不只是靠一个销售目标,更要看能不能接住市场的需求、留住消费者的认可。宗馥莉的选择到底对不对,或许还要等时间来回答,但有一点很明确:不管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最终能站住脚的,永远是让消费者觉得“靠谱”的产品和服务。

来源:逐梦小行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