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0亿!茂名首富再赴IPO!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20:33 1

摘要:7月30日,欣旺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由高盛与中信证券联合保荐。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锂电行业巨头,有望成为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之后,第三家达成“A+H”双平台上市的锂电池企业。

又一家锂电巨头叩响港交所大门!

7月30日,欣旺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由高盛与中信证券联合保荐。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锂电行业巨头,有望成为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之后,第三家达成“A+H”双平台上市的锂电池企业。

14年间完,欣旺达即将成第三次资本市场跨越。从2011年,公司率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成为国内锂电主业第一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到2022年通过发行GDR登陆瑞士证券交易所,创下当时瑞士市场基础股票比例8.4%的最高纪录;此次冲击港股则有望使其成为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之后,第三家构建“A+H+GDR”跨境资本平台的锂电巨头。

从流水线工人到全球锂电霸主

对于欣旺达创始人王明旺而言,这是再次勇攀高峰的新契机。《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他与妻子蔡帝娥以115亿元身家位列全球第2295位,成为新晋“茂名首富”。

而这份财富的积累,离不开他个人的奋斗轨迹与欣旺达的发展历程。

1967年出生的王明旺,17岁那年揣着家里东拼西凑的几十元钱,独自从茂名前往深圳。在流水线上做工时,他并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白天埋头组装零件,晚上则自学电子知识。后来,他进入中山大学电子专业进修班,完成了一年的系统学习,这份对知识的渴望与积累,也为他日后踏上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

1992年,王明旺初次尝试创业,与朋友合办了一家模具厂,但最终因利润分配问题未能成功。1993年,他重整旗鼓,成立了佳利达电子加工厂,主营手机和传呼机电池业务。此时,19岁的堂弟王威加入,负责销售业务。尽管工厂初步实现了盈利,但合伙理念上的分歧再次让他的创业梦想破碎。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1995年。索尼福岛电池厂突发火灾,导致全球电池价格飞涨。王明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果断将全部积蓄投入囤货生产,贴上简易标签后卖给索尼,从而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两年后,兄弟俩倾尽所有家底,在深圳宝安石岩的一间民房里创立了欣旺达,专注于电池模组的代工业务(OEM/ODM)。

创业初期,欣旺达面临着资金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困境。王威后来回忆:“早期的艰难时期,公司没钱发工资就欠着。”2000年,欣旺达投资建设了第一条SMT生产线,还建立了5000平方米的独立检测实验室。凭借严苛的品控,他们成功打动了当时正筹划打造自主品牌手机的康佳集团。凭借低于市场30%的报价,欣旺达顺利拿下了这笔关键订单,随后又陆续进入了飞利浦、苹果、联想、OPPO等国际品牌的供应链。

2011年,欣旺达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以锂电池研发制造为主业的创业板公司。此后十余年间,公司借助消费电子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东风,截至发稿,欣旺达最新市值已经突破500亿元。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企业的蓬勃发展,王明旺家族的财富也与日俱增。自2011年起,王明旺连续14年荣登《胡润百富榜》;自2020年起,又连续6年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

目前,兄弟俩分别持有欣旺达19.60%、7.18%的股份,合计持股26.78%,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消费类与动力类电池全球领先

目前,欣旺达在消费类电池领域已建立全球领先地位,产品覆盖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出行及服务机器人等多个场景。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公司在全球手机电池市场以34.3%的市占率位列第一,客户涵盖全球前十的手机厂商;同时,在笔记本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场,欣旺达亦以21.6%的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二。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欣旺达营业收入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21亿元。其中,消费类电池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1.4%、59.6%、54.3%。

图片来源:欣旺达招股书

公司消费类电池业务占比呈现下降态势,这背后是市场环境变化的大势所趋。

当前,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正逐渐趋于饱和。2022-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出货量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虽在“国补”政策的带动下,国内出货量有所回升,但从长期来看,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智能手机的平均换机周期超过31个月,平板电脑超过36个月,消费类电池的需求增长空间受到明显限制。

为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欣旺达早在2008年便开始布局动力电池领域。

2014年,公司成立专门的动力电池子公司欣旺达动力,并通过收购东莞锂威切入电芯环节。目前,公司动力电池客户已涵盖理想、小鹏、零跑、广汽、上汽、日产等主流车企。2024年,动力类电池收入151.3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27%,出货量达25.29GWh,跻身全球前十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电池厂商之列。

图片来源:网络

与此同时,储能业务占比也在缓慢持续攀升中。2022-2024年,欣旺达储能系统收入分别为4.55 亿元、11.1亿元和18.89亿元,毛利率稳定在19%-22.6%之间,2025年一季度更是提升至25.5%。不过,目前该业务收入占比仅为3.4%,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欣旺达所面临的挑战,也是锂电行业二线厂商普遍存在的难题。当前,动力电池市场已进入寡头垄断时代。2025年1-5月,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三家企业合计市占率达73.22%,留给其他厂商的市场空间有限。

为避开与头部企业的正面竞争,欣旺达选择深耕混动市场。根据SNE Research数据,公司在HEV(混合动力)市场装机量已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市场冠军,成为国内最大混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同时,公司推出闪充电池技术,2025年5月发布的闪充电池4.0版本实现12C超充能力,5分钟可补能450公里,试图通过技术差异化来建立自身优势。

从现金流层面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达64.59%,负债总额583.4亿元,其中流动负债416.1亿元,短期借款103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251.7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07.52亿元,公司现金流承压。

资本市场与全球化布局

面对资金压力,欣旺达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2022年,公司通过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登陆瑞交所,募集资金约31亿元人民币,当时创下瑞士GDR发行基础股票比例8.4%的最高纪录。2023年7月,公司对外宣布,拟将控股子公司欣旺达动力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期望通过独立上市的方式,缓解动力电池业务面临的资金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6月,欣旺达动力累计融资超120亿元,投资方阵容强大,包括IDG、深创投、源码资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以及理想、蔚来、小鹏等产业资本,估值一度高达355亿元,甚至超过母公司市值。2023年10月,欣旺达动力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但此后上市进程陷入停滞,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

图片来源:网络

在分拆上市遇挫后,赴港IPO成为欣旺达的重要战略选择。根据招股书内容,此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支持公司的国际增长策略,包括在海外建设新生产基地、扩展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以触达国际客户、投入研发巩固技术领先地位等关键领域。

事实上,欣旺达早已开启全球化布局。2023年7月,公司斥资19.6亿元在匈牙利建设首座欧洲动力电池工厂;2024年,积极推进越南锂威项目和泰国动力工厂;2025年3月,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批准其超百亿元建设两座电池电芯生产基地,计划年内投产。这些海外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港股融资或将成为关键支撑。

除直接融资外,欣旺达还积极参与一级市场投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公司直投出手 89次,投资73家企业,累计投资金额超65亿元。同时,公司作为LP投资了尚势资本、大米创投等机构,投资重点集中在电池与储能技术领域。2024年6月,公司还出资2700万元参投星航新能基金,间接投资海尔新能源,试图通过产业投资构建生态优势。

对于欣旺达而言,此次港股IPO是缓解资金压力、加速全球化布局的重要契机。若成功上市,公司或将获得更多国际资本支持,提升品牌知名度,为海外工厂建设和技术研发注入动力。

本文由胡润百富综合整理

来源:胡润百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