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不存在的5个人,却个个家喻户晓,我们被骗了1000多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20:10 1

摘要:先说说貂蝉,咱以前看剧的时候,总觉得她是 “用美貌救乱世” 的大女主,又是连环计又是凤仪亭掷戟,简直比男将还厉害。

咱平时看《三国演义》、听杨家将评书,总觉得貂蝉、李元霸这些人跟真的一样吧?

但你敢信吗?这五位家喻户晓的主儿,在正史里压根没影儿,咱们愣是被这些故事 “带偏” 了一千多年!

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些 “虚构顶流” 到底是咋从 “无” 变 “有” 的。

先说说貂蝉,咱以前看剧的时候,总觉得她是 “用美貌救乱世” 的大女主,又是连环计又是凤仪亭掷戟,简直比男将还厉害。

但其实,我前阵子翻《三国志》才发现,正史里关于她的记载就一句话 ,“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

瞧见没?连个名字都没有,就只是个 “侍婢”,既不是王允的义女,也没什么 “闭月” 的传说。

那貂蝉这名字又是咋来的?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里,第一次给这个侍婢起了 “貂蝉” 的名儿,还加了 “王允义女”“殉葬董卓” 的剧情。

到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又添了不少细节,比如她怎么用眼神勾吕布、怎么智激对方反董卓,一下就把个模糊的婢女,变成了能左右汉末政局的 “女神谍”。

本来想,这也就是古代文人编故事热闹热闹,没想到后来影响这么大。

明清时候,民间直接把貂蝉跟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并称为 “四大美女”,还封了个 “美圣” 的头衔。

现在更不用说了,游戏、动漫里到处都是她的形象,明明是个 “虚构人物”,反倒成了衡量美貌和忠义的标杆,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不过貂蝉还不是最 “离谱” 的,咱们再聊聊李元霸。

这人在《说唐》里多牛啊,八百斤金锤耍得飞起,紫金山一战 “一人锤死一百二十万”,简直是 “人形核弹”。

但历史上的他,原型是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旧唐书》里就写了 “幼辩惠,早薨,无子”,十六岁就没了,别说锤人了,估计连重锤都没摸过。

为啥会把他编得这么神?我琢磨着,可能是古代老百姓太喜欢 “以力破局” 的故事了。

冷兵器时代打仗多苦啊,大家就盼着有个 “无敌战神” 出来,一下子把敌人全打跑。

清代写《说唐》的时候,还特意把 “玄” 改成 “元”(避康熙的名讳),又加了 “雷公脸”“被雷劈死” 的结局。

其实,这结局也挺有意思,表面是 “人赢不了天”,其实藏着 “皇权最大” 的意思 , 就算你再能打,也不能跟皇帝的 “天命” 对着干。

聊完了汉末和隋唐的 “虚构人物”,咱再说说宋朝的穆桂英。

“穆桂英挂帅” 这出戏,谁看了不觉得提气?但你知道吗,《宋史》里写杨家将,就到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连杨宗保都没有,更别说穆桂英了。

那穆桂英是咋来的?我翻了些元明时期的杂剧才明白,原来她是民间 “拼” 出来的形象。

先是把杨家将的辈分从三代扩到四代,加了个杨宗保,再把地方传说里的 “穆柯寨女寨主”“破天门阵” 这些故事拼上去,一下就有了 “女山大王 + 帅府儿媳 + 三军司令” 的三重身份。

其实,我挺理解为啥大家愿意信这个 “拼出来” 的人物。

古代战场上基本都是男人,老百姓心里其实挺盼着有个厉害的女将出来,打破这种 “男人专属” 的局面。

到了建国后,“男女都一样” 的口号一喊,穆桂英又成了女性解放的例子。

现在职场上,要是有女性领导挑大梁,大家还会说 “这是穆桂英挂帅啊”,你看,一个虚构人物,愣是活了六七百年。

跟穆桂英的 “正向拼贴” 比,陈世美就太冤了。

咱们现在说谁抛妻弃子,都得骂一句 “陈世美”,但历史上的他,原型是清代的进士陈年谷,《均州志》里写他 “清廉刚正”,官做到了户部郎中。

就因为当年没帮同乡办事,同乡怀恨在心,把他写进戏曲里,改名叫 “陈世美”,还编了 “杀妻灭子” 的剧情。

后来清代的花部戏《铡美案》一演,这事儿就彻底传开了。

戏里包公拿着铡刀把他斩了,老百姓看得解气,可谁知道原型是个清官啊?我有时候想,要是陈年谷知道自己成了 “负心汉” 的代名词,估计得从坟里跳出来喊冤。

现在更别提了,不管是新闻里还是日常聊天,只要涉及婚姻背叛,准有 “陈世美” 这三个字,一个虚构的骂名,比真实的政绩流传得还广,你说这冤不冤?

最后咱们聊聊八贤王,看《包青天》的时候,谁不喜欢他啊?手里拿着金锏,上能管昏君,下能打奸臣,还总帮着包公主持正义。

但历史上的他,原型是宋太祖的四儿子赵德芳,二十三岁就病逝了,生前连王都没封过,更别说什么金锏了。

那为啥民间要编出这么个人物?我觉得跟古代的政治环境有关。

那时候没有能制衡皇权的制度,老百姓受了冤屈,只能盼着有个 “体制内的好人” 出来帮忙 , 八贤王是皇亲,有权力。

又跟包公搭伙,能断案,正好满足了大家 “皇亲 + 清官” 的幻想。

说白了,大家信八贤王,其实是信 “体制里还有正义”,就算知道是编的,也愿意接着信。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发现,这五个虚构人物能活千年,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 , 它们都补了老百姓心里的 “空缺”。

乱世里缺能救国的人,就编了貂蝉。想找个武力天花板,就编了李元霸。盼着有女将,就编了穆桂英。需要个道德靶子,就编了陈世美。缺个正义靠山,就编了八贤王。

而且这些人物还特别 “扛造”,从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再到京剧、电视剧、短视频,每换一种传播方式,它们就换个 “新模样”。

正史里的人物需要考据,但这些虚构人物不用,只要故事 “带感”,大家就愿意看。

就像现在,咱们明知道貂蝉是编的,看《三国》的时候还是会为她揪心。知道李元霸是假的,还是觉得他锤人的样子特酷。

其实也不能说咱们被 “骗” 了一千多年,这些虚构人物早不是简单的 “假人” 了,它们成了咱们文化里的一部分。

比如提到美貌,就想到貂蝉。提到忠义,就想到穆桂英。提到负心汉,就想到陈世美。

它们就像咱们从小听到大的 “老熟人”,就算知道是编的,也愿意把这些故事接着传下去 , 毕竟,这些故事里藏着的,不就是咱们对好人和好事的盼头嘛!

来源:有风来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