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69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28岁的林晨在胸口发现一片红疹,起初以为是换季过敏,搽了药也没太在意。没想到不到一周,红疹蔓延到脖子和上臂,甚至开始低烧。他这才慌了,赶紧去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表情凝重,建议他立刻进行HIV抗体检测。几天后,结果出来——确诊艾滋病毒感染。
林晨一时难以接受:“我身上只是起了点红疹,怎么会是艾滋?”
其实,皮疹,是HIV感染早期最容易被忽略的信号之一。
在感染初期,也就是急性HIV期,大约50%~90%的人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例如发烧、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同时,皮疹也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这种皮疹通常表现为躯干、上肢、颈部、面部出现红色或暗红色的斑丘疹,不痛不痒,有时还会伴随轻微发热或淋巴结肿大。
它很容易被误以为是湿疹、药疹、荨麻疹或者皮肤过敏。但与普通皮疹不同的是,HIV感染引起的皮疹往往突然出现、范围较广,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用普通皮肤药物难以缓解。
如果你近期存在高危行为,又出现了这样不明原因的皮疹,请尽快就医检测。
这并不是病毒“跑到皮肤上去了”,而是免疫系统在病毒入侵后的应激反应。
HIV进入人体后,首先攻击的是CD4+T淋巴细胞,也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指挥官”。免疫系统被扰乱后,就容易出现异常的炎症反应,其中之一,就是无缘无故的皮疹。
此外,HIV感染者体内的免疫功能下降,也让他们更容易受到其他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而这些病原体也会引发各种皮肤表现。
所以,皮疹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背后隐藏的是更深层的免疫失调。
虽然皮疹可能出现在身体各处,但如果是以下这几个部位对称性地出现红疹,尤其要注意:
· 胸口与背部:大片红斑或丘疹,颜色偏暗,常被误诊为汗疹。
· 面部和脖子:不规则红疹,有时还伴随脱屑或轻度瘙痒。
· 手臂内侧和大腿根部:对称分布,且持续多天。
· 生殖器周围:伴随溃疡或破溃时,更需引起高度警惕。
这些位置的皮疹,往往与HIV早期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而不是单纯的皮肤疾病。
在感染HIV后的2~4周,病毒在体内迅速复制,进入所谓的“急性期”,此时血液中的病毒载量非常高,但抗体可能尚未产生。
所以,如果你出现疑似症状,可以选择:
· HIV核酸检测(HIV RNA):最快能在感染后一周内检测出病毒,准确率高。
· 第四代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可在感染后2~3周检测出,临床上广泛使用。
如果检测阴性,但仍有高危行为史或症状持续,医生通常建议在6周~3个月后进行复测,以排除“窗口期”。
我们不能因为起个红疹就恐慌,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以下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皮疹,建议及时就医检测:
· 有过无保护性行为的人,尤其是临时性伴侣或多个性伴侣者;
· 曾接受未经严格检测的输血或注射;
· 有静脉吸毒或共用针具史;
· 近期伴有发热、乏力、咽痛等类似流感症状;
· 曾发生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感染史。
很多人谈“艾”色变,是因为不了解。
现代医学已经取得巨大进展,抗病毒治疗(ART)能将病毒控制在极低水平,大多数患者在规律治疗下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结婚、生育。
越早发现,免疫系统损伤越轻,治疗效果越好。
所以,不要因为害怕而逃避,及时检测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负责任的选择。
一片红疹,不一定是艾滋,但若你具备高危行为史,就别轻易放过身体发出的信号。
不是每一次红疹都值得恐慌,但每一次忽视,都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请记住:艾滋病不等于绝症,但逃避检测,才可能让它变成绝症。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艾滋病防治知识手册(2023年版)》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3]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年第5期:“急性HIV感染的皮肤表现及误诊分析”
[4] 深圳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Mr.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