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4~7日,2025年第33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 2025)在德国柏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参会代表来自115个国家,共计超过12200人,会议共接收摘要2442篇,其中口头报告231篇、口头壁报960篇、壁报交流1972篇。作为全球消化疾病领
在本次大会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爱荣教授、李锐教授团队受邀进行口头报告,发布了题为“含糖和低糖/无糖饮料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风险”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示了消化系统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PART 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被重新定义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其全球患病率已上升至约38%,成为导致肝硬化、肝癌及肝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类似物及Resmetirom等新型药物在MASLD治疗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但其长期临床结局仍缺乏充分证据,因此生活方式干预依然是防治MASLD的核心策略。
现行指南普遍建议限制含糖饮料(SSBs)的摄入,但关于低糖或无糖甜味饮料(LNSSBs)与MASLD风险之间的证据仍不充分。本研究基于大规模前瞻性队列数据,系统评估不同类型饮料摄入与MASLD及肝相关结局的关系,为饮料选择和MASLD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PART 02
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LNSSB和SSB摄入量较高(每日>250克)者,MASLD风险分别增加约60%(风险比:1.599)和50%(风险比:1.469)。两类饮料的摄入均与更高的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其中LNSSB摄入还与肝脏不良事件风险升高相关。替代分析显示,以水替代LNSSB可显著降低MASLD风险。
PART 03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无论是含糖还是低糖/无糖甜味饮料的高摄入均与MASLD风险增加有关。限制此类饮料的摄入、以水为主要饮品,或是更安全、更健康的选择。
专家点评
李锐 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含糖饮料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严格审查,而其“膳食”替代品——低糖或无糖甜味饮料——通常被视为更健康的选择。然而,这两类饮料在全球范围内均被广泛消费,其对肝脏健康的长期影响仍缺乏充分证据。本研究利用英国生物库的前瞻性数据,基于大样本和长随访的设计,提供了饮食行为影响MASLD发生风险的重要流行病学证据。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可信度和推广价值,进一步强调了健康饮水选择在MASLD防治中的重要意义,为制定科学的饮食指导和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
专家简介
李锐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胰腺病中心主任,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隧道内镜协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动力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装备与技术分会副会长
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消化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