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阅兵这一项比中国强太多,国人嫉妒心爆棚,美韩天塌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7:36 1

摘要:作为朝鲜阅兵的传统焦点,新型武器的亮相预期始终占据网传讨论核心。根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监测到的装备调动迹象,以及此前 "国防发展 —2025" 武器展释放的信号,多款 "明星装备" 被普遍猜测将在今晚登场:

10 月 10 日,朝鲜将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纪念劳动党成立 80 周年的大阅兵。

还有几个小时,朝鲜大阅兵就要开始了。

朝鲜晚上阅兵,神秘感十足。据说会有灯火营造氛围感,想想就很期待呢。

作为朝鲜阅兵的传统焦点,新型武器的亮相预期始终占据网传讨论核心。根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监测到的装备调动迹象,以及此前 "国防发展 —2025" 武器展释放的信号,多款 "明星装备" 被普遍猜测将在今晚登场:

"火星 - 20" 洲际导弹的首秀?这款已公开模型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因具备快速发射、机动部署特性,被分析人士视为 "最值得期待的压轴装备",甚至有传言称其可能在阅兵前后配合试射,以验证实战能力。

"东风 - 17 同款"?此前在武器展亮相的 "火星 - 11E" 导弹,因采用 "打水漂" 式滑翔弹道、可规避反导系统的特性,且实现一车双弹配置,被网传解读为 "针对性极强的区域威慑武器",其今晚的展示规模备受关注。

"核背包部队" 现身?韩媒援引军方消息推测,朝鲜可能首次公开新组建的 "核背包部队",这类轻量化核打击力量的亮相,被认为是对美韩军事部署的直接回应。

这场阅兵的网传热度,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其背后的地缘政治内涵。

中国给足排面,高级别党政代表团不仅全程参与庆典,更安排了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对比去年普京 24 小时访朝的行程,被解读为 "中朝战略沟通深化的明确信号",其在阅兵现场的互动细节也被寄予期待。

俄朝 "党际互动" 的特殊设计。尽管普京未亲自出席,但俄罗斯派出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以执政党主席身份赴会,这种 "党对党" 的交流形式,被网传分析与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落地实施形成呼应,凸显双方合作的实质性推进。

"社会主义阵营" 的抱团图景。越南共产党总书记苏林的出席,被视作 18 年来越南对朝最高层级访问,叠加老挝等国代表的参与,网传讨论多将此解读为朝鲜突破外交孤立、强化多边协作的重要展示。

不同于常规日间阅兵,此次夜间举行的安排为仪式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韩媒报道显示,平壤郊外已搭建 "金日成广场" 模拟场地开展排练,参与人数达 2.5 万人,网传消息推测今晚正式仪式将集结数万官兵与民众,结合灯光效果呈现更具震撼力的队列表演。这效果连中国都没有呢。

有监测信息显示,排练中出现了无人机编队的调试痕迹,这一元素被认为是朝鲜阅兵首次引入的 "科技亮点",可能配合武器展示形成多维视觉效果。

朝鲜大阅兵或将直接影响半岛局势,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打破美日韩军事垄断,美国智库 CSIS 报告指出,朝鲜的 “火星 - 18” 和无人机群已使美韩的 “杀伤链” 系统(Kill Chain)失效,未来可能需要投入数百亿美元升级反导体系。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中俄朝三边互动正在重塑东北亚力量平衡。中国通过高规格访问提升地区话语权,俄罗斯以实际合作巩固战略支点,朝鲜则借力打力,从 “被孤立者” 变为 “博弈玩家”。这种 “三方联动” 打破了美日韩一家独大的局面,使东北亚进入 “多极共治” 新阶段。

2,技术扩散风险加剧,重塑现代战争规则朝鲜的武器展示暴露了国际军控体系的漏洞。其“火星 - 18” 导弹的固体燃料技术可能通过俄伊等渠道流向中东,而 “新星 - 9” 无人机的蜂群战术可能被恐怖组织效仿。美国防部报告警告,朝鲜已成为 “全球军事技术黑市的关键节点”,与伊朗、委内瑞拉的技术交换正在改变局部战争形态。更值得警惕的是,朝鲜将核武器与无人机结合的趋势,可能催生 “穷人的核武器”,只需数百万美元即可组建一支具备战略威慑力的无人机部队,这对中小国家极具吸引力。

3,经济制裁失效,倒逼外交新路径尽管联合国制裁持续加码,朝鲜仍通过中俄合作实现了“军事突围”。2024 年中朝贸易额逆势增长 12%,俄罗斯向朝鲜提供的能源和粮食援助缓解了其经济压力。这种 “制裁 - 合作” 的循环表明,单纯依靠施压无法解决朝鲜问题,必须通过对话建立 “安全互信”。中国提出的 “双轨并行” 方案(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朝鲜通过阅兵释放的 “有限对话” 信号(如允许国际媒体采访部分武器展示),为重启六方会谈提供了窗口期。

2025 年,美国、韩国、中国、朝鲜、俄罗斯五国相继举行阅兵式,这一现象既是历史节点的必然呈现,更是全球战略格局深刻调整的缩影。

6 月 14 日,美国为庆祝陆军成立 250 周年在华盛顿举行阅兵式,这是自 1991 年海湾战争以来的首次大规模阅兵。尽管特朗普政府宣称此次阅兵旨在 "致敬历史",但:M1A2"艾布拉姆斯" 主战坦克、F-35 隐身战斗机与 "爱国者 - 3" 反导系统的组合,表面上是现役装备的常规展示,实则是对 "全域联合指挥控制"(JADC2)体系的无声验证。

10 月 1 日的韩国建军节阅兵式,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阅兵式上首次明确提出 "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 的时间表。自 1953 年以来,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一直由驻韩美军掌握。李在明政府计划在 2028 年前完成指挥权移交,为此已将 2026 年国防预算提升至 66.3 万亿韩元,重点投向无人机、AI 作战系统等自主研发项目。这种 "去依附化" 趋势,既是对朝鲜核导威胁的回应,也是韩国试图在中美博弈中争取更大战略空间的尝试。

还有全球瞩目的中国9 月 3 日的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以 "高技术威慑" 为核心叙事。东风 - 27 高超音速导弹的公开亮相,标志着中国在战略打击领域的重大突破 —— 其 15 马赫的速度和 "钱学森弹道" 使其可突破现有所有反导系统,射程覆盖关岛及夏威夷群岛。

五国阅兵式的密集举行,折射出东北亚地区的三重安全困境。当 2025 年的阅兵式落下帷幕,东北亚的天空仍笼罩着阴云。但历史经验表明,军事威慑终将让位于政治智慧。唯有通过持续的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才能打破 "安全困境" 的恶性循环,为半岛乃至全球带来持久和平。

来源:戎评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