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救死扶伤,晚上大展拳脚”,这位格斗选手叫石医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17:17 1

摘要:去年底,石铭正式签约UFC,成为中国第十六位现役UFC运动员。UFC,世界最顶级的职业综合格斗赛事。我们最近见到石铭时,她刚经历了UFC首秀失利,尽管拼尽全力打满3局,仍败于巴西对手。

“白天救死扶伤,晚上打死打伤。”

“拳头蘸碘伏,边打边消毒。”

“没有病人,就自己创造病人……”

30岁的石铭,是医生,也是职业格斗选手,网友给她造梗似乎格外顺口,说“上一个这么能打的医生,还是黄飞鸿”。

2024年11月23日,在UFC格斗之夜澳门站精英之路女子草量级决赛中,石铭一记高扫踢KO对手,夺得冠军。

去年底,石铭正式签约UFC,成为中国第十六位现役UFC运动员。UFC,世界最顶级的职业综合格斗赛事。我们最近见到石铭时,她刚经历了UFC首秀失利,尽管拼尽全力打满3局,仍败于巴西对手。

她打趣自己,1米53的臂展,500度近视,还是业余出身,在职业选手中“直接等同于‘残疾’”。十年,这样的石铭打了20多场格斗比赛,站进了顶端的圈子。那么,她是如何在格斗之路上,走到常人甚至专业选手也难以企及之处的?

不如见一面,“格斗医师”石铭。

🥊🥊🥊

01

“什么?我们医院出了格斗冠军?”

此刻,挥向对手的拳头变成把脉的手,沾着汗渍血迹的格斗服换成了白大褂,周围没有沸腾的呐喊,一位推着助行器的奶奶缓缓经过。

更多时候,石铭的“对手”是困扰人们的疾病。她在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医院坐诊,主攻脑卒中、疼痛类及内科病,一周有六天出诊、查房、为病人把脉开药。

2024年11月23日,石铭用一记高扫踢KO对手,夺得UFC格斗之夜澳门站精英之路女子草量级冠军,一战成名。媒体、粉丝蜂拥找到医院时,前台工作人员和坐诊的医生还一头雾水:“什么?我们医院出了一个格斗冠军?”

在这之前,她的同事只知“爱做笔记”“工作严谨”的石医生,不知她还是一个不间断训练、高水平的格斗选手。

8月22日,石铭UFC首秀,她所在的医院还组织了院内疗养的老人一起观看比赛。医护人员说,有位姓童的奶奶平时爱看石铭比赛。不过,童奶奶有阿尔茨海默症,看完很快就不记得了。下一回比赛来了,她又像第一次看到那样,情绪高涨。

回想初学之路,还是在石铭中考期间。她和母亲路过一家跆拳道馆,石铭说想学,央求了两三次,母亲有所松动,但提了一个条件:“你把长笛练好了,考上最高级,我就让你学。”不久之后,石铭的长笛满级通过,母亲兑现了约定。

母亲讲,那时候石铭每天写完作业,就去道馆训练,回家都十点多了。十多年后,母亲还是心疼,“我看到那个脚底板啊,磨得皮都掉了。我说不行不练了,她不理我,就在那里给自己上双氧水。”

石铭的爷爷奶奶都是医生,开了一家诊所。自小看着他们抓药治病,石铭儿时给自己上双氧水,如今疗愈他人,医生的身份让石铭便于医治格斗损伤——韧带拉伤、意外扭伤、不时淤青,她说,“训练不小心就会拉到肌肉,所以常给自己和队友扎针灸。”

赛场下,我们还看到了奇特一幕:穿着训练服的“石医生”会给队友把脉。“哪里肌肉不舒服或者失眠了,我们去问她,她会认真地跟我们解释,还说要不要给你们扎下针。”

02

先是“石医生”,再是“石选手”

读书期间,石铭所在的医学院会教太极拳、五禽戏,在这些必修课上,石铭都修得了满分,同时她也喜欢练散打这样的竞技武术。从2015年读大学起,石铭开始参加格斗比赛,至今已超过十年。

2022年,石铭拿到医学硕士学位之后,成为了昆明一家医院的内科医生。面试她的院长记得,“当时她主动告诉我,自己要打比赛,要是影响工作了,不用给她发工资。”

工作之后,为了打比赛,石铭每年最多会请三次假,“我都是以本职工作为主,工作第一”。这次准备UFC首秀,关心石铭的格斗朋友让她提前两个月到上海,想帮她备战,但是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在比赛前六天才赶赴赛场。

石铭认为自己训练时间不足,也是输掉比赛的原因之一。不过,她割舍不下提高医术的机会,在医院提供的交流研讨会上,“我就有机会见到一些国医大师,还可以学到他们分享的临床经验。”这对石铭来说,“太难得了”。

石铭回想,从备考医学院、实习,再到读研、规培,从医之路对她来说始终繁忙,换上训练服,一切就不一样了,“训练馆的人比较活跃,馆里还有各种彩色装饰,跟队友一说话,一出汗,一洗澡,换一身新衣服,就焕然一新了。”

“比赛的时候,有赛事方帮我规划行程,输了也有奖金拿,挺开心的,像旅游一样,一边锻炼技术,一边看世界。”

在她,比赛就是检验自己训练成效的机会。借着格斗比赛的机会,这十年,石铭走出云南,游历了祖国大好河山,还打卡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伊朗等国家。

石铭说,“很多人问我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就在想,其实没有什么坚持。因为我也挺想这样锻炼一下身体,学习一点技术,再到处旅行一下,感觉自己会更开心。”

03

总是出人意料的“炮灰”

早上六点半骑电动车从家里出发,七点半前赶到医院,每逢一三五,石铭六点下班之后训练两个小时。她穿着粉色T恤,骑着共享电动车从医院赶来训练馆,一把头发掖在衣领里,一瓶2L装的矿泉水拎在手里,喝了一半,像在图书馆泡了一天的备考生。

黑色训练包,几乎占了她身高一半。训练包里装着拳击手套、换洗帽衫、医学笔记、格斗笔记等,格斗笔记分成赛前和赛后两册。

UFC首秀这场,石铭在复盘专用的蓝色笔记本上,写下11项格斗技术注意事项,比如“被拿背也没事,我会跑”“笼边我压她:我不要头一边,脚一边”,一旁画上小人图示意。

石铭在笔记一页写着“最重要赢就行”

石铭的格斗教练巴格,有着三十多年摔跤经验的伊朗人,也是石铭所在的红星摔跤俱乐部的创办人,目前还在昆明一所大学教授金融学。巴格说他见过许多比石铭天赋好的学员,“做两下就开始玩手机,或者来几次就坚持不下来了,石铭总是认真执行训练指令。”

他们把摔跤称作“人形象棋”,制胜关乎力量与速度、身高与臂展,亦在于技巧和策略,是智者的对决,巴格指着自己的脑袋说“use your mind”。每次打完比赛,巴格会针对石铭需要巩固或提升的技术,开展课堂训练。

巴格教练指导学员

石铭说,“和巴格训练了不到一年,我就赢下了很多比赛。”

综合格斗比赛允许选手使用拳击、跆拳道、散打、摔跤等多种技术,“我曾输掉很多比赛”,石铭认为,2017年跟着巴格学习擒锁式摔跤之后,她的综合格斗之路才算真正开启。八年来,在巴格指导下,她取得战绩:16胜3负,跃升为高水平职业格斗选手。

去年底,令石铭一举成名的高扫踢,就是在身高臂展明显逊于对手的情况下,通过步步为营的动作,设置心理陷阱实现的。巴格说,“上场前石铭常被当成‘炮灰’,结果总让他们目瞪口呆”。

与一般选手不太一样的是,石铭常在比赛关键时刻出现“收手”情况。医生本能让她不愿在八角笼中伤到对手,石铭说,“学医教会我的不是怎么出拳,而是怎么收拳。”

04

令“大块头”心慌的队友

石铭的队友是“流动的”,国籍不一,职业不限,年龄不等。有时是牛津大学毕业的俄罗斯壮汉,有时是比她高出不少的美国男子,有时是来自青海的决心打职业的18岁新人……也有比她还繁忙的急诊科医生,还有一位五十来岁教书的大姐,可以连做好几个后滚翻。

石铭说,“一些动作不适合街斗防卫,不适合锻炼身体,专门是比赛用到的八角笼的笼边技术,都是他们在陪我练。”当晚训练结束,一位职业是大数据研究员的队友,递给石铭一份自己搭建的《标准格斗分析模板》,洋洋洒洒六七页纸,希望帮石铭更科学地制定比赛战略战术。

石铭与队友聚餐

职业是警察的李平宇,也曾是石铭的“陪练”之一。

八年前,初学摔跤的石铭引起李平宇的注意,是她喜欢“找虐”。李平宇记得,当时训练馆二十来人,女性不过三两个。不足一米六的“小师妹”,将将够到他们这些“大块头”的胸前,却特别喜欢找他们这些力量足、体重大、技术强的对练。闹着玩时,他们中的一个俄罗斯壮汉一手就能把石铭拎起来。

明明只是一个摔跤兴趣班,李平宇说,像他们经常会因为社交、工作、家庭种种缘故,总有“不得不请假的理由”。但他发现,小师妹从来不缺课,“总是抱着笔记本,记下所学的技术动作。”

两年之后,李平宇觉察到,降服小师妹不容易了,“练着练着,她能逃脱我做的动作了,再练一段时间,她能跟我对抗了,有时候她还会偷击我,偶尔还能取胜。”

早期与队友训练的石铭

不过,在与石铭对练中,他更多时候感到的是“心慌”。

“我们摔跤时练习反关节动作,规则是队友受不了了,用手拍你,你要马上松手。但小师妹就很特别,不愿意认输。一开始我想,诶?怎么还不拍?好,我再加一点力量。还不拍?再加一点……她不拍,我就一直给她加力。到最后,我自己都心慌了,心想‘要出问题’,然后主动放开,重新换一个动作降服她。”

李平宇补充,“她就特别喜欢咬着牙挺着,就算很痛。”

八年后,在石铭训练的一个晚上,这一幕似曾相识:

石铭跟一个体重远超于她的队友对练,对方将石铭擒住压在身下,怕伤到她,不太敢再施力,终于,石铭在两个小时的训练中少有地发声了,“没关系,用力”。

声音很轻,以至于让人意识不到她蓄力已久,涨红了脸,满脸是汗。

近期日常训练的石铭

去年11月23日,李平宇的“小师妹”石铭,以一记高扫踢终结八连胜的职业对手,令UFC世界冠军张伟丽直呼“头皮发麻”。

李平宇观赛后,在他的朋友圈写下:今后,我会端着啤酒、吃着薯条,挺着油肚,守在屏幕前为你大声喝彩!

来源:无线锦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