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禁了,咱们跟不跟?16岁以下禁止玩社交媒体,这事吵翻天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16:52 1

摘要:哎呦我去,大伙儿最近都听说了吧?欧洲那边儿可热闹了,丹麦、德国、法国这些国家,正琢磨着禁止15岁以下的小孩子用社交媒体呢!人家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说了,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就是“隐形杀手”,孩子们用多了容易焦虑、抑郁,注意力也不集中。

哎呦我去,大伙儿最近都听说了吧?欧洲那边儿可热闹了,丹麦、德国、法国这些国家,正琢磨着禁止15岁以下的小孩子用社交媒体呢!人家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说了,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就是“隐形杀手”,孩子们用多了容易焦虑、抑郁,注意力也不集中。

那边闹得欢,咱们国内也没闲着。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直接在全国两会上提议,要立法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好家伙,这一嗓子喊出来,立马在网上炸了锅,关注这话题的网友足足有4000万,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

01 委员发声,提议立法禁止未成年人用社交媒体

先说陈伟志委员这个提议,可不是随便拍脑门想的。他仔细研究了,虽然咱们国家现在有未成年人模式、防沉迷系统,但这些对社交媒体来说,效果有限。

社交媒体那信息,唰唰地滚动,不断交互,太难实时监控了。

陈委员说得在理儿。现在有些平台,确实只在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后,才主动开启未成年人模式。不少家长呢,也没尽到监护责任,甚至把自己的账号给孩子用,这不就绕过了防沉迷系统嘛。

他觉得,社交媒体上乱七八糟的信息太多,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带歪。虽然国家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也整治过炒作“网红儿童”的行为,但平台有时候会“打擦边球”。

所以,陈委员呼吁出台更明确的禁令,同时修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严禁向未成年人提供成人账号租售服务。

02 代表跟进,多方热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陈委员这一提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了其他代表委员的呼应。

全国人大代表齐秀敏就建议,要出台网络信息分级细则,压实平台责任,严厉打击租售账号的行为。

篮球明星姚明代表也从青少年健康角度出发,建议开展“熄屏24小时”行动,让孩子们多去运动场,亲近大自然,别老盯着屏幕。

还有李紫微代表,她关注的是“网红儿童”的问题。她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出现在短视频和商业拍摄中,这固然是展示自我的机会,但也伴随着不小的风险。

03 国家出手,清朗行动整治网络环境

代表委员们大声疾呼,国家层面也确实在行动。

中央网信办在2025年7月就部署了“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这次行动针对性强,重点整治网络侵害、传播违法不良信息、诱导参与线下危险活动,还有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这四类问题。

上海也紧跟步伐,指导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落实专项行动要求,聚焦“不良信息内容呈现”、“不良文化侵蚀”等方面进行整治。

网信部门还持续整治利用未成年人形象不当牟利的问题。今年以来,就已经清理了大量违法不良信息,对超过1.1万个违规账号采取了禁言、取消营利权限甚至关闭的措施。

04 技术赋能,未成年人模式持续升级

光堵不行,还得疏。为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国家也在技术层面下了功夫。

2025年4月,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正式发布了。这个模式实现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的三方联动,家长可以“一键启动”。

启动后,所有应用程序都会同步切换到一个相对独立、安全可控的上网环境里。这个模式里,适合孩子的优质内容多了不少,还能进行每日上网总时长控制、使用时段设置、休息提醒等管理。

05 法律保障,为未成年人筑牢网络屏障

所有这些举措,背后都有坚实的法律后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里专门设置了“网络保护”章节。

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学校要是发现学生沉迷网络,得及时告知家长,一起引导教育。

家长作为监护人,要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己用网行为,引导和监督孩子合理使用网络。

法律还给网络服务提供者划了硬杠杠:必须要求未成年人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网络游戏,晚上10点到早上8点不能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06 聚焦“网红儿童”,别让晒娃变成坑娃

除了社交媒体,还有一个现象特别引人关注,就是“网红儿童”。

现在有些家长和MCN机构,为了流量和利益,把孩子们推到镜头前。有的孩子才4岁就被要求颠勺,9岁就化浓妆,还有的被编排演出“哭戏”来博取同情和点击。

这哪是晒娃啊,这分明是坑娃!孩子们的生活被镜头切割,成长被数据定义,自我认知被“点赞数”绑架,还可能面临网络暴力、隐私泄露和心理创伤。

全国人大代表宋亚平就直言,一些家长和传媒机构这是把儿童物化成了“流量工具”。

针对这种乱象,法律也亮出了牙齿。《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禁止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害身心健康的表演。广告法也规定,不满10周岁的儿童不能代言广告。

宋亚平代表提醒家长们,流量诱惑再大,也不能当“啃小族”,孩子的健康快乐远比流量重要。

李紫微代表则建议,检察机关可以探索建立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抓取直播时长、打赏收入等数据,识别出高风险的儿童账号,实现更精准的监管。

总结一下:咱们国家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这事儿,主流意见是监管和保护并重。一方面,有代表委员提议严格禁止;另一方面,国家通过专项行动、技术手段和法律武器,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说到底,保护孩子不能光靠国家出手,咱们家长也得负起责任,多陪孩子,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别让手机成了“电子保姆”。

您觉得全面禁止16岁以下孩子用社交媒体,这法子靠谱吗?欢迎在评论区唠唠您的看法!

来源:东歌优品精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