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员手把手:选对“耐迟播早熟型”,晚播挽回60%–70%产量损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15:08 1

摘要:小麦播种进入倒计时,黄淮海冬麦区的农民盯着天气算日子。别慌,晚播不等于放弃产量——农业部门和地方农技站总结出的“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质补晚”三招,能把晚播损失大幅收窄,部分示范田甚至实现“不减产”。

小麦播种进入倒计时,黄淮海冬麦区的农民盯着天气算日子。别慌,晚播不等于放弃产量——农业部门和地方农技站总结出的“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质补晚”三招,能把晚播损失大幅收窄,部分示范田甚至实现“不减产”。

眼下很多地还在整地,老话“霜降种麦不消问得”背后是积温逻辑:冬性品种需要日均16–18℃的累积,半冬性14–16℃。

按区域看,鲁东适播期约10月8–20日,鲁西南能扛到10月23日,偏北地区10月15日前要收尾,中部扛到20日,南部到10月底。过了时间,每延后一天,冬前有效积温少8–10℃,分蘖少1–2个,成穗率降3%–5%。所以先别凭“经验”,先算温度账:播种时日均低于12℃,就按晚播方案走。

这类种子春化短、灌浆快、抗寒强,能把晚播损失挽回60%–70%。切忌种晚熟大穗品种,容易在灌浆期受雨害。 播量要加但要精算:常规14–26斤/亩,每晚播2天加1–2斤,上限不超30斤(目标基本苗35万)。

德州试验显示,10月25日播,亩播28斤比35斤增产8.7%,过密还易病。地头可用“空机试转—称重校准—试播数苗”的三步法校准播量。

秸秆粉碎、深耕破犁底、镇压到位,墒情好(耕层含水70%+)就浅播3–4厘米,墒情差先浇“蒙头水”再播(约每亩40方),播深过大不利苗齐。种子包衣(如含咯菌腈+噻虫嗪)能防地下害虫和纹枯病,苗齐率可提升约15%。

底肥重磷(N:P:K约1:1.2:0.5,亩用过磷酸钙约50斤),11月下旬气温回升时可叶面追肥促抗冻;返青前不急着浇水,等到3月起身拔节再来一次水肥猛攻(如每亩追氮25斤+浇水50方),此时能把有效分蘖和穗粒数拉上去。实地示范显示,合理晚播+精细管理,平均亩产能接近常规播期,部分示范田差距非常小。

晚播不是绝路,是把技术用到极致的时刻。按当地农业技术单做,调好品种、播量和管护,损失还能追回大半。

来源:绿野仙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