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还在打球,有人早退役转型,差别是真挺大,但不管走哪条路,都没离开乒乓球这事儿,还挺让人感慨的。
距离2016年里约奥运会已经过去9年时间了....
当年马龙、张继科、许昕组成的 “国乒三剑客” 简直杀疯了,男单、男团冠军全拿。
看他们打球就跟看 “降维打击” 似的,那股子霸气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热血。
一晃 9 年过去,这仨人早不是当年一起在赛场并肩作战的模样了....
有人还在打球,有人早退役转型,差别是真挺大,但不管走哪条路,都没离开乒乓球这事儿,还挺让人感慨的。
马龙那时候就已经是 “六边形战士” 了,啥短板都没有。
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跟张继科打,人家一点不慌,靠那细腻的节奏把张继科的狠劲儿全给卸了,4-0干脆利落地赢了,直接坐实 “乒坛GOAT” 的地位。
之后那几年更夸张,2016到2019年拿了11个世界大赛冠军,“双圈大满贯” 这成就,到现在也没几个人能比。
张继科就更别说了,“藏獒” 的外号不是白来的,445天就拿了大满贯,这速度至今没人能破。
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世界杯跟水谷隼打,一开始水谷隼还挺狂,3-0领先,眼看要赢了,结果张继科跟开了挂似的。
反手爆冲一个接一个,第四局直接把水谷隼按在地上摩擦,就给人得了4分,最后连扳四局翻盘。
后来水谷隼自己都说,看见张继科就发怵,那气场太吓人。
许昕虽说没拿到大满贯,但 “黄金左手” 的名号也不是吹的,打球风格又飘逸又能打。
里约男团决赛,他跟张继科搭档双打,日本组合拼得特别凶,结果许昕靠那刁钻的侧旋球和灵活的跑位,好几次把险球给救回来,帮中国队稳住了局面。
2017 年世乒赛跟波尔打,近台快攻、中远台相持切换自如,3-1 就赢了,那时候谁看了不说一句 “许昕太全面了”?
9年前这仨人凑一块儿,就是国乒最稳的 “铁三角”,看他们比赛根本不用操心输赢。
再看现在9年过去,仨人的日子过得完全不一样了,退役和在役的差别一眼就能看出来。
张继科 2023 年正式退役,跟其他运动员退役后去参加综艺、搞商业不一样,他一门心思扎进了青训里。
在山东青岛的乒乓球训练基地,经常能看见他穿着运动服,手把手教小孩打球。
弯腰帮孩子调握拍姿势,拿着自己以前的比赛视频,跟孩子们讲 “这球该怎么拧拉”,有时候还会亲自上场跟小孩对打,一点架子都没有。
去年年底,他还搞了个 “乒乓公益行”,去西部山区给学校捐了200张乒乓球台、500套器材,还亲自给孩子们上了第一堂乒乓课。
他自己说:“以前是为国家拿冠军,现在想让更多孩子喜欢上乒乓球,这事儿也挺有意义的。”
没了 “大满贯” 的光环,他倒在青训里找到了新活儿干。
马龙就不一样了36岁了还在赛场上拼,是 “三剑客” 里唯一没退的。
现在他不跟以前似的,所有比赛都参加,但只要上场,还是国乒的 “定海神针”。
2024年巴黎奥运会,他跟着男团去了,半决赛跟德国队打,对面年轻选手冲得特别猛,结果马龙顶住压力3-1赢了,帮中国队进了决赛。
赛后他说:“只要国家还需要我,我身体也扛得住,就还想接着打。”
除了自己打球,他还帮着带年轻队员,训练的时候,会跟王楚钦、林诗栋说 “这球反手可以再快一点”。
比赛结束,还会跟教练一起分析年轻队员的问题,把自己的经验教给他们。
2025年初他还当上了乒协副主席,一边打球一边帮着谋划乒乓事业,算是 “身兼两职”,把对乒乓球的劲儿全用上了。
许昕的转型就有意思多了,退役后没去搞青训,也没接着跟赛场沾边,反而成了乒乓解说界的 “网红”。
2024年中国大满贯,他第一次当解说嘉宾,一开口就圈粉了。
看孙颖莎打正手进攻,他就调侃:“这球跟炮弹似的,对手根本反应不过来!” 看到王楚钦战术出错,又说:“这球要是我打,肯定往反手位送,年轻小孩还是太急了。”
他解说不端着,又懂行又幽默,好多以前不看乒乓球的人,都因为他开始关注比赛了。
后来他还去录了个乒乓真人秀,带着普通人体验训练、打业余比赛,节目播完之后,全国好多乒乓球馆都被订满了。
许昕自己也说:“以前是自己在场上打,现在能让更多人看懂、喜欢上乒乓球,也算是另一种传承吧。”
9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把当年赛场上的三个热血汉子,变成了现在各有各活法的模样。
张继科在青训里教小孩,马龙在赛场和幕后两头忙,许昕靠解说让更多人爱上乒乓。
虽然有人退役有人还在打,日子过得不一样,但核心都没离开乒乓球。
他们仨的故事,其实也是国乒的一个缩影,不管是在场上拼杀,还是在幕后做事,只要心里有这股热爱,就能在不同的地方发光。
现在再提起 “国乒三剑客”,可能会想起里约奥运会的热血,也会感慨时间过得快,但更多的是觉得欣慰。
毕竟他们没把 “大满贯” 的光环当终点,而是换了种方式继续跟乒乓球打交道。
以后不管他们还会有啥新动静,估计不少球迷都会一直关注着,毕竟这仨人,早就是大家心里关于乒乓球的一段特殊记忆了。
来源:啰嗦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