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0 月 9 日,多段 “福建平潭码头轿车被打捞上岸” 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快速传播,引发全网关注。视频中,天未亮的码头停靠着密集渔船,一辆白色轿车从岸边冲入海中;天亮后,打捞作业在围观人群的注视下展开,压抑的哭喊声不时从人群中传出。随着多方信息的披
2025 年 10 月 9 日,多段 “福建平潭码头轿车被打捞上岸” 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快速传播,引发全网关注。视频中,天未亮的码头停靠着密集渔船,一辆白色轿车从岸边冲入海中;天亮后,打捞作业在围观人群的注视下展开,压抑的哭喊声不时从人群中传出。随着多方信息的披露,事件全貌逐渐清晰 —— 涉事驾驶员已不幸遇难,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这场黎明前的悲剧,再次将临水区域行车安全问题推至公众视野。
一、网传视频:两段画面里的坠海与打捞
最早流传的视频拍摄于 10 月 9 日凌晨,天色漆黑如墨,码头仅有几盏渔船悬挂的警示灯闪烁着微弱红光。画面中,十余艘木质渔船并排停靠在泊位,船身随着海浪轻轻晃动,甲板上堆放的渔网和渔具在夜色中只能看到模糊轮廓。突然,镜头右侧传来一阵急促的引擎声,紧接着是 “砰” 的巨响,一辆白色轿车冲破画面边缘的黄色围栏,瞬间消失在海面,仅留下一圈快速扩散的涟漪,几秒钟后,连涟漪也被海浪抚平,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段时长 15 秒的视频,在社交平台转发量迅速突破 10 万次。有知情网友在评论区补充细节:“事发地是平潭澳前镇的东澳渔人码头,凌晨 4 点左右拍的,当时我在附近船上值班,听到响声还以为是渔船撞岸,没想到是车掉下去了。” 另一段拍摄于天亮后的视频,则记录了打捞现场的场景:晨光中的码头聚集着上百名围观群众,人群沿着码头边缘围成半圈,有人踮着脚望向海面,有人双手合十,还有几位家属模样的人红着眼眶,一只手紧紧攥着衣角,压抑的哭喊声偶尔从人群中传出,被海风卷着飘向远方。
视频中央,一台橙色吊车的吊臂正缓缓升起,吊绳末端挂着一辆白色轿车。轿车车身布满浑浊的海水,原本洁白的车漆被海草和泥沙覆盖,多处出现凹陷变形,四个车窗的玻璃已完全碎裂,窗框边缘还挂着几根缠绕的水草。当轿车被吊至码头地面时,海水顺着车身缝隙成股滴落,在地面形成一滩深色水洼,阳光照射下,水洼里的泥沙清晰可见。
二、打捞现场:晨光中的揪心时刻
10 月 9 日清晨 6 时许,天色渐亮,平潭东澳渔人码头的雾气尚未散尽,打捞作业正式启动。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穿着深蓝色制服,戴着白色手套,正围绕在吊车旁调整钢索位置。码头边缘的黄色围栏已出现近 2 米宽的缺口,缺口处用红色警示带临时围挡,几名辅警站在警示带旁,引导围观群众保持安全距离。
“再往左挪一点,注意避开渔船锚链!” 现场指挥人员拿着对讲机喊话,吊车操作员缓慢转动操纵杆,钢索带着打捞挂钩缓缓沉入海中。此时,围观人群的声音突然变小,大家的目光都紧紧盯着海面,只有海浪拍打码头的声音和吊车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住在码头附近的陈阿姨提着保温桶路过,看到这一幕后停下脚步:“早上 5 点就听到外面吵,过来一看才知道是捞车,这码头平时挺安静的,没想到出了这种事。”
7 时 15 分,水下传来消息:“挂钩已固定,可起吊。” 吊臂开始缓缓上升,起初海面只有轻微波动,随着钢索逐渐绷紧,白色轿车的车顶慢慢浮出水面。“出来了!” 人群中有人低声喊道,紧接着又是一阵沉默。轿车被完全吊离水面时,能清晰看到驾驶位的车窗残留着破碎的玻璃渣,座椅上还沾着少量海草。当车辆被放置在码头地面后,两名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和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变形的驾驶位车门,弯腰查看车内情况,几秒钟后,其中一人直起身,对着旁边的同事轻轻摇头 —— 这个动作让人群中的哭喊声瞬间变大,一位穿着黑色外套的中年男子突然向前冲了两步,被身边的人紧紧拉住,他低着头,肩膀不停颤抖。
随后,工作人员用白色布单覆盖住车辆,又从救援车上取下担架,缓慢地将驾驶员遗体从车内移出,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担架经过围观人群时,大家纷纷下意识地往后退,有人抬手擦拭眼角,现场气氛压抑到了极点。8 时 30 分,载有遗体的救护车鸣着警笛驶离码头,车轮卷起的水花溅在码头的水泥地面上,很快被晨光晒干。
三、各方回应:事故细节与调查进展
10 月 9 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首先联系到平潭县澳前镇澳前村村委,接线工作人员确认了事件的核心信息:“今天上午确实有车辆在码头被打捞上来,涉事车辆已经拖走了,驾驶员的遗体也已经由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转运处理。” 当被问及驾驶员身份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是我们村的村民,具体是哪里人、多大年纪,目前还不清楚,家属已经过来了,正在配合相关部门做登记。”
新京报 “我们视频” 随后从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片区管理局获取了更多细节。工作人员在采访中透露,涉事车辆坠海的关键原因与车速过快有关:“事发地点原本有黄色围栏作为防护,但车辆行驶速度太快,直接冲破围栏冲进海里。车辆入水后下沉速度很快,大概几分钟就完全沉没了,因为冲击力太大,车辆的玻璃在入水瞬间就全部破碎了。” 该工作人员还补充,事发后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受限于凌晨的光线和海况,打捞作业只能等到天亮后展开。
截至 9 日傍晚,平潭警方已正式介入事件调查。办案民警在回应媒体时表示,目前正在开展三项核心工作:一是对涉事车辆进行技术检测,排查是否存在机械故障;二是对驾驶员遗体进行尸检,明确死亡原因;三是调取码头及周边道路的监控录像,还原车辆坠海前的行驶轨迹和驾驶员状态。“具体的事故原因还需要综合多方证据判断,暂时无法给出结论,后续会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
四、网络热议:惋惜与安全反思
事件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的讨论量,截至 9 日晚已突破 500 万次,# 平潭码头轿车坠海# 话题登上热搜榜,网友的留言集中在对悲剧的惋惜和对安全问题的反思。
有网友对驾驶员的遭遇感到痛心:“不管是意外还是其他原因,一条生命就这样没了,太可惜了。凌晨开车本来就容易疲劳,临水路段更要小心,怎么会开那么快呢?” 也有网友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受:“之前去平潭的这个码头玩过,岸边的围栏看着不算矮,但感觉不是很结实,当时就觉得晚上在这里开车挺危险的,没想到真的出了事。”
关于 “码头安全防护” 的讨论成为焦点。有网友提出疑问:“既然码头是临水区域,又是车辆可以通行的路段,为什么不设置更坚固的防护栏?或者加装减速带和警示灯?” 还有网友翻出类似案例:“去年浙江也有一辆车在码头坠海,也是因为车速快加防护不足,希望这次事故能让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别再让悲剧重演。”
部分网友还理性呼吁 “等待官方调查结果”:“现在网上有各种猜测,比如疲劳驾驶、操作失误,甚至还有更离谱的说法,但这些都没有证据。咱们还是别瞎猜了,等警方公布结果,也给家属一点尊重。” 这类理性声音获得了大量点赞,不少网友表示认同:“对逝者最好的尊重,就是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让调查能顺利进行。”
五、码头现状:临时防护与未散的阴霾
10 月 9 日晚,平潭东澳渔人码头的打捞作业已全部结束,涉事车辆已被拖至指定地点封存。码头边缘的破损围栏处,工作人员加装了更高的临时防护栏,防护栏上悬挂着 “临水危险,减速慢行” 的红色警示牌,旁边还放置了两台便携式警示灯,夜幕降临时,警示灯发出闪烁的红光,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码头的渔船已陆续归港,渔民们收网时都刻意避开事故区域,偶尔有人会站在远处望向那片海面,轻轻叹气后又继续忙碌。码头小卖部的灯光亮着,老板一边整理货物一边说:“今天好多人来买水,都是来看打捞的,问了好多关于事故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劝他们以后晚上少来这边。”
远处的海面上,几艘渔船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与码头的警示灯交相辉映。偶尔有晚风掠过,带着海水的腥味,吹过那片曾发生悲剧的海面,也吹过围观群众留下的零星脚印。截至发稿,当地警方尚未公布最新调查进展,驾驶员的身份信息也未对外披露,但码头临时加装的防护栏和闪烁的警示灯,仍在无声地提醒着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安全,永远是出行的第一前提。
来源:夏津资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