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看着评论区里满屏“初代超模还是能打”的感慨,我忽然意识到,从瞿颖他们这代开始,中国超模已经走过了整整三代人的历程,初代超模更像中国模特行业的“开荒者”。
瞿颖和胡兵前段时间在伦敦时装周、欧莱雅巴黎时装周同台走秀,两人虽已年过五十,T台上的气场却未减分毫。
刷到这段秀场视频时,我最先想起的是《真情告白》,当年这对主演可是不少人记忆里的初代荧幕CP。
但看着评论区里满屏“初代超模还是能打”的感慨,我忽然意识到,从瞿颖他们这代开始,中国超模已经走过了整整三代人的历程,初代超模更像中国模特行业的“开荒者”。
瞿颖1991年拿下“美国超级模特大赛中国选拔赛第二届中国十大名模大赛”亚军,才算正式踏入这个行业。
那时候国内模特职业化刚起步,专业培训机构稀缺,能被大众熟知的超模屈指可数,于娜、马艳丽、吕燕、杜鹃都是其中的代表。
我曾翻找过当时的行业资料,发现那会儿没人把模特当成“长期职业”,普遍认知里这就是“吃青春饭”的工作。
吕燕刚出道时争议不小,西方媒体总用“东方异域感”定义她,本来想这可能只是西方时尚圈的一时猎奇.
但后来发现,她其实是让国际视野第一次真正聚焦到“中国面孔”上,哪怕最初带着新鲜感,也实实在在打破了西方对东方审美的刻板印象。
初代超模打下的基础,为后来“黄金一代”的崛起铺了路,刘雯、何穗、雎晓雯、孙菲菲这些名字,现在提起来大家都不陌生。
刘雯当年首登维多利亚的秘密时装秀时,我特意守着直播看了全程,她走台步时步伐从容,肢体舒展,和西方模特同台也丝毫不显逊色。
黄金一代的超模既赶上了行业发展的好时机,也承受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那时候中国时尚市场快速崛起,国际品牌开始主动寻求与中国模特合作,但合作标准也随之提高,不再是“走得好看”就行,还得能精准理解并诠释品牌风格。
雎晓雯的台步很有辨识度,鬼马灵动,面部表情也丰富,她为MarcJacobs走秀时,那种年轻活力刚好与品牌调性契合。
这种“根据品牌调整风格”的能力,其实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标准化”的信号,超模不再是“单一风格的载体”,而是变成了能适配多种需求的“专业从业者”。
随着时尚行业的发展,超模群体也迎来了新生代力量,贺聪、陈瑜就是当下的代表。
看贺聪走Prada秀时,我发现她的台步和前两代超模明显不同,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情也偏清淡,但观众的目光会不自觉落在她身上的服装上。
后来慢慢想明白,现在的时尚圈更看重服装本身的呈现,模特更像是“服装的诠释者”。
贺聪的步子小而稳,刚好能把丝绸面料的垂坠感、剪裁的线条感凸显出来。
陈瑜是中法混血,她的台步里既有东方的含蓄,又有西方的利落,上次看她走巴黎高定周,那种“雕塑感”的呈现,让服装成了绝对主角。
很显然,新生代超模的“内敛”不是没有气场,而是另一种专业表现,不用靠个人风格抢镜,而是用步伐帮服装“传递设计理念”。
三代超模的台步变化,不只是风格差异,更藏着每个时代的行业需求。
初代超模的台步大多大开大合,马艳丽走秀时肩线挺得笔直,步幅也大,现在看可能觉得有些“刻意”,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必然选择。
那时候国际秀场里中国模特数量极少,步子轻了、气场弱了,很容易被淹没在人群里。
他们必须靠这种“强存在感”让西方设计师记住自己,毕竟在陌生的国际舞台上,不主动“展现自己”,就很难获得关注,到了黄金一代,台步就变得“精准化”了。
何穗为维密走秀时,步伐轻盈,配上她的雪白肌肤,刚好契合维密“性感优雅”的定位;刘雯为雅诗兰黛走秀时是优雅范儿,为Diesel走秀又多了几分酷感。
搞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适配性”成了超模台步的重要特质,不再是一套步子走天下。
这背后其实是国际竞争的压力,品牌需要模特来传递自身理念,超模必须跟着品牌需求调整,这种“灵活度”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超模的台步更内敛,还和当下的传播方式有关。
现在社交媒体发达,模特不用在T台上拼命展现个人个性,走秀结束后发一段后台视频,大家就能看到他们的日常状态。
T台上只要把服装的特点呈现好就行,这种“弱化个人、突出服装”的思路,其实是时尚圈审美更成熟的体现,毕竟时尚的核心始终是服装,模特最终还是要为服装服务。
台步风格在变,超模的行业地位变化更彻底。
初代超模的职业道路其实很狭窄,瞿颖拍完《有话好好说》后转向演员行业,胡兵靠《粉红女郎》成了偶像剧男神,吕燕后来还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转型设计师。
无奈之下的跨界,本质是因为当时模特收入不稳定,也没有清晰的长期职业路径,不跨界就很难在行业里长久立足。
但现在的超模完全不同,刘雯成了雅诗兰黛首位亚洲代言人,孙菲菲还拿下了六大“蓝血品牌”的代言。
毫无疑问,现在的超模已经不是“单次走秀的雇员”,而是品牌“全球战略布局”的一部分,他们既代表品牌的审美定位。
也能带动品牌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这种商业话语权,初代超模当年怕是很难想象,比行业地位提升更有意义的,是中国审美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转变。
以前国际时尚圈看待中国模特,总带着“挑选标签”的意味,偏爱丹凤眼、高颧骨的形象,觉得这才是“东方美”。
但现在不一样了,刘雯的亲和感、孙菲菲的清冷感、贺聪的留白感,各种风格的东方美都能获得国际认可。
如此看来,这三十年的变化不只是超模换了三代,更是中国审美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以前是西方定义我们的美,现在我们不用刻意迎合谁,自己的审美表达就能成为主流。
从瞿颖胡兵的“回忆杀”到贺聪的“安静走秀”,中国超模的三十年三代路,其实是中国时尚从“跟随者”变成“有自己声音”的过程。
初代超模开荒,打破了国际对中国模特的认知;黄金一代破局,用专业在国际舞台站稳脚跟;新生代传承,用内敛的专业诠释更成熟的时尚观。
美的话语权从来不是天生的,是一代代超模用专业和坚持赢来的。
未来会不会有第四代超模?现在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超模走过的路,会让中国审美在国际上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审美逆袭”。
来源:史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