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不把便便当回事。血?可能是痔疮;便细?可能是吃得少;肚子咕噜响?可能是昨晚宵夜吃多了……但真相是,很多直肠癌患者早期,症状就写在了马桶里,只是没人看懂。
拉屎这事,看似最平常,却藏着最不普通的信号。
别以为一天蹲几次厕所、排得多顺畅,就代表你身体没问题。有的人,天天按时排便,不拉肚子不便秘,结果一查——直肠癌。你说冤不冤?
可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不把便便当回事。血?可能是痔疮;便细?可能是吃得少;肚子咕噜响?可能是昨晚宵夜吃多了……但真相是,很多直肠癌患者早期,症状就写在了马桶里,只是没人看懂。
到底哪些便便异常是“癌”的信号?大便发黑是不是就一定是出血?便便变细只是吃了根香蕉?上厕所时间太久,是手机刷太嗨,还是身体在求救?这不是吓唬你,而是一件早知道,可能就能救命的事。
我们总以为癌症离自己很远,尤其是直肠癌,好像只有“年纪大”的人才会得。但现实是,这几年,年轻人患直肠癌的比例越来越高。熬夜、重口味、久坐、外卖、压力大,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常态,恰恰是直肠癌喜欢的“土壤”。
而最讽刺的是,大多数早期的直肠癌,症状其实都出现在厕所里。只是你没当回事。
不是说看到血就是癌,但有些“血”确实不简单。比如蹲完发现纸上有鲜红的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痔疮。痔疮确实常见,但如果你每次都出血,血量还不少,有时候还夹杂在便里,那就不只是“屁眼破了”那么简单。
直肠出血,尤其是混在粪便里、颜色暗红甚至发黑的,可能是肿瘤破裂后出血。肿瘤长在肠壁上,便便经过的时候摩擦,出血。时间久了,人还会出现贫血、乏力、头晕等症状。你以为是工作累了,实际是血都流在便里了。
还有一个特别容易忽视的信号,就是便便变细。原本你排出来的是“香蕉型”,现在变成了“铅笔型”,甚至像条绳子。很多人以为是吃得少、肠道蠕动慢。但如果便便持续变细,就要小心了。
肠道变窄是原因之一,而造成变窄的,可能是肿瘤挤压。肿瘤越长越大,把肠腔“压扁”,便便只能从缝隙中挤出来。长期这样,说明问题不小。
自己最近排便次数变多,但每次都排不干净?明明没吃多少,肚子却总有“便意”,一去厕所,蹲半天,拉一点点,还不舒服。尤其是晚上频繁起夜拉肚,第二天人都虚了。
这就是里急后重。医学上形容的,是排便不尽、总想拉但又拉不出。这种感觉不是你心理问题,而是直肠受到刺激,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肿瘤。肿瘤压迫直肠末端,神经受到干扰,就会让你产生“假便意”。
再说句不太好听的,但很关键。有些人会感觉,自己便便“臭得不正常”。不是烤串吃多了的那种,而是一种特别刺鼻的腐臭味。这种味道,有时候和肠道中坏死组织有关。肿瘤坏死后释放出来的物质,会让气味异常强烈。
也不是说你一便臭就是癌。但如果同时伴随着其它异常,比如出血、便细、腹泻交替、体重下降,那就要引起警觉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所有的直肠癌都会有这些症状?不是。也正因为不是,所以才可怕。有些人直肠癌发展得很快,症状却轻微甚至没有。这类人往往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
那怎么办?靠猜?靠忍?靠拖?不如靠“看”——看便便、看身体、看信号。最靠谱的方式,是及时做一次肠镜。
很多人听到“肠镜”就头皮发麻,觉得这玩意太痛苦、太尴尬、太麻烦。但它不是“刑具”,是“照妖镜”。
肠镜检查可以直接看到肠道里的情况。是不是长了息肉,是不是有异常增生,是不是有黏膜破损,一目了然。早发现,哪怕是癌前病变,也能及时处理。而不是等到血便、疼痛、体重掉了十斤才后悔。
可偏偏,很多人对肠镜有误解。觉得自己年轻,就不需要查;觉得不出血,就不严重;觉得没家族史,就不会得癌。现实是,直肠癌越来越“年轻化”,而且和家族史没关系的比例正在上升。
有些人二十多岁就查出癌前病变,只是因为长期便秘、熬夜、吃辣、久坐。肠道像一条河流,不通就淤,淤就臭,久了就烂。你不去“清一清”,它自然出问题。
还有一类人,更容易忽略信号——女性。很多女性有月经不规律、肚子胀、食欲差等问题,很容易把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误认为是妇科问题。等到真正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肠道的“沉默”,是最危险的。很多病,不闹腾,就容易被忽视。但身体从来不会“毫无预兆”。大便,是身体的“通告栏”,只是你有没有认真看。
说到底,肠镜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为了安心。真正健康的人,不怕查。怕查的,往往是心里已经有点数,却还在侥幸。
如果你最近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大便带血、便细、排不尽、总有便意、体重下降、乏力贫血,不管你多年轻,建议早点去医院看看。
不是说你一定有问题,而是——排除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健康。
别再把肠镜当成“终点”,它恰恰是守住健康的“起点”。
看便便,其实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方式。不是恶心,不是矫情,而是你愿意把关注点放在最容易忽视、但最重要的地方上。
直肠癌不是突然来的,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信号,其实都在提醒你:别再忽视了。
你愿意花两个小时追剧,却不愿意花二十分钟做一次检查;愿意熬夜打游戏,却不愿意早点休息调整肠道节律;愿意花几百块吃顿火锅,却舍不得做一次肠道体检。
身体不会陪你“讲道理”,该出问题时,它照样不留情。
大便变了,别再装没事。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22).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22.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4):243-256.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居民肠道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21).
来源:狄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