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有毛孩子的铲屎官,想必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原本毛茸茸的狗狗突然疯狂挠痒,爪子把皮肤抓得通红,甚至掉出一块块“斑秃”,凑近还能闻到酸臭味——别以为只是普通皮肤病,这可能是真菌在狗狗皮肤上开了“狂欢派对”!
家有毛孩子的铲屎官,想必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原本毛茸茸的狗狗突然疯狂挠痒,爪子把皮肤抓得通红,甚至掉出一块块“斑秃”,凑近还能闻到酸臭味——别以为只是普通皮肤病,这可能是真菌在狗狗皮肤上开了“狂欢派对”!
真菌既非植物也非动物,而是靠分解有机物存活的“营养小偷”。它们会分泌特殊酶溶解狗狗的皮肤和毛发,吸取营养。更难缠的是,真菌结构复杂、耐药性强,一旦入侵皮肤浅表层,就会引发顽固癣病。其中4类真菌是“头号罪犯”,铲屎官必须认清!
全小孢子菌:80%感染的元凶
它是狗狗真菌病的“主力犯”,传染性极强,能在狗、人、猫、兔子等动物间交叉传播,老人和小孩尤其容易中招。潮湿温暖的环境会让它疯狂繁殖,最爱侵袭狗狗的头部、耳朵和四肢。感染后会出现圆形脱毛斑,像“鬼剃头”一样,边界清晰,还覆盖着干硬鳞屑,不及时处理会连成片。
石膏样小孢子菌:暴躁的“破坏王”
名字不起眼,脾气却很烈。它在潮湿环境中格外活跃,狗狗淋雨没擦干、常趴卫生间地板就容易中招。法斗等皮肤敏感的狗狗是重点攻击对象,感染后会快速扩散出脓疱和厚痂,瘙痒剧烈,让狗狗坐立难安。
须毛癣菌:专攻四肢和指甲
虽然没前两种嚣张,但偏爱啃咬狗狗的四肢、爪子和面部。感染后皮肤会增厚脱屑,指甲变得脆弱易断,部分亚型还能传染给人,清理狗狗爪爪时一定要戴手套。
马拉色菌:自带“酸臭味”的“油王”
和前三种不同,它是狗狗皮肤表面的“原住民”,平时安分守己,一旦环境湿热、油脂分泌过多,就会疯狂繁殖。耳道、腋下、腹股沟等褶皱部位是重灾区,会引发剧烈瘙痒,还会产生褐色分泌物和类似“老坛酸菜”的酸臭味,虽不传染,却能把狗狗折磨得不停抓挠。
对付真菌,做好“3步治疗+1步消毒”就能赢:
1. 清洁患处:温水软化鳞屑结痂,厚痂用生理盐水敷10分钟再清理;耳道感染用宠物专用清洁剂冲洗。
2. 外用药物:选含酮康唑、特比萘芬的药膏或药浴剂,坚持涂抹不中断。
3. 口服辅助:严重时遵医嘱用伊曲康唑等口服药,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
4. 环境消毒:用次氯酸喷洒狗窝、玩具,衣物和毛巾暴晒4小时以上,杜绝二次感染。
其实,真菌最怕干燥和干净。平时保持狗窝通风干燥,定期给狗狗梳毛清洁,喂点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就能从根源上断了真菌的“生存路”。
铲屎官们别慌,真菌虽难缠,但早发现早处理,毛孩子很快就能恢复“毛茸茸”的可爱模样!收藏这篇干货,下次遇到皮肤问题再也不手忙脚乱啦~
来源:霸总田园犬小虎和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