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这儿就对了。”“一定给你们个说法。”……在我省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群众的一件件烦心事得到妥善解决,一张张满意的笑脸见证着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成效。
从“中心”到“心中”
——书写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河南答卷
“来这儿就对了。”“一定给你们个说法。”……在我省各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群众的一件件烦心事得到妥善解决,一张张满意的笑脸见证着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成效。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锚定“有牌子、有场地、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聚焦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5个方面,纵深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努力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一站汇民声
踏入郑州市金水区综治中心,高效运转的工作场景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犹如现代化医院的智能分诊台,办事群众通过电子取号系统,可精准匹配服务窗口。
“我们探索‘一站挂号 全科门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法,对群众的难题进行精准施治。”该综治中心主任郭文洋说。据介绍,该综治中心二楼设置多个“治疗科室”,对简单问题“分科诊断”、对症下药,对复杂问题“专科治疗”、刮骨疗毒,对疑难重点问题“全科会诊”、集中攻坚,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事。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就是要开门接待群众,便捷、高效地服务群众。
我省各地综治中心主动适应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需要,普遍设立群众接待大厅和综合受理窗口,实现对群众各类诉求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在商丘市睢阳区,综治中心发挥着“城市大脑”的核心作用。当地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力量常驻轮驻综治中心,建立统一受理窗口,并根据群众反映事件归属、难易程度等,将事件精准分流至相应职能部门或调解组织,确保群众问题有人接、有人管、有结果、有反馈。
洛阳市老城区综治中心设立矛盾纠纷综合受理窗口,一站式全量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同级部门转办、调解组织移送的矛盾纠纷,并经“和事老城”一体化调解平台形成完整的案件档案,通过协同对接机制分流至相关责任部门,实施分类办理。
潢川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践行“如我有诉求”的理念,细化群众诉求,按照“登记—引导—分流—受理—办理”流程,对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通过“一个窗口”受理群众诉求,分类导入办理程序,让矛盾纠纷化解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多元纾民困
“请你们帮我看看,公司是不是少给我算了一部分离职经济补偿?”日前,在鹤壁市淇滨区综治中心,任某咨询道。
任某与某公司因劳动合同、社保补缴、离职经济补偿等问题产生争议。淇滨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耐心询问相关情况后,经过分析研判,决定将该案交给当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织任某、某公司代理人、当地妇联骨干、劳动仲裁员及律师等共同参与调解。
“政策我弄清楚了,你们的调解意见不偏不倚,我接受。”经调解,任某的心结解开了,其与某公司之间的多项劳动争议当场化解。
据介绍,淇滨区综治中心高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等方面力量,设置专业调解室,配备专职、兼职调解员,建立调解专家库、心理咨询室、法学会工作站等,为遇到疑难矛盾纠纷的群众提供专业指导和调解服务。
我省各地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建立健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通过“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各地因地制宜的特色实践,共同绘就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河南画卷”。
兰考县综治中心突出地方特色,组建“五老”调解室,聘请退休法官、检察官等,组成特色调解队伍,并发挥他们熟民情、懂乡约、讲正气的优势,在处理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琐事纠纷、薪资矛盾等问题时,用兰考方言讲透“焦桐道理”,并融入社规民约、传统美德,让调解更接地气。
许昌市魏都区综治中心结合辖区实际,在原有综治中心和矛调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触角,在市区人民路和榆柳街巷口重点打造“巷口”大厅、“巷口”系列调解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调解服务。
焦作市山阳区综治中心着力突出品牌引领,引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并设置婚姻家事调解工作室,打造群众“找得到、靠得住、信得过”的社会治理品牌。“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入驻综治中心以来,以良好的口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为综治中心增添了一块“金字招牌”。
法治铸闭环
“本以为至少要打半年多官司。没想到,综治中心仅用3天就为我解决了问题!”近日,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某村村民张某说道。在凤泉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张某与某保险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压在他心上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今年7月,张某的母亲因脑梗住院治疗,但在向某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被拒,于是,张某来到凤泉区综治中心求助。
凤泉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组织调解。在调解现场,保险纠纷调解员、法官、法律援助律师等为张某提供专业指导,让这起纠纷在72小时内画上了圆满句号。
凤泉区综治中心深耕一站式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着力构建“接单分流—专业调解—诉讼兜底”闭环,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践行“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烦心事”的庄严承诺。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引导他们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
我省各地大力加强综治中心机制建设,充分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等手段,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实现群众“事心双解”。
郸城县综治中心推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协同处置”机制,执行“1小时上报、4小时分流、3天内办结、1天内反馈、零延迟快报”时效标准,公安等6家常驻单位及9家轮驻单位按照职责清单及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确保群众的事“应办尽办”。
南乐县综治中心整合资源、协同联动,开展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形成“矛盾收集—按需调处—诉讼服务”全链条闭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同时整合法官、检察官、律师及法学专家力量,组建法律服务团,为复杂纠纷提供权威法律支撑。
督办求实效
“本来就想咨询一下朋友欠我的钱咋要回来,没想到综治中心直接就把问题给解决了。没啥说的,十分满意!”接到渑池县综治中心的回访电话后,李先生说。
不久前,李先生来到渑池县综治中心,咨询朋友欠款事宜。没想到,在综治中心入驻法官的调解下,不到半小时,朋友就通过微信将3000元欠款转给了他。
渑池县综治中心聚焦“案结事了、群众满意”目标,构建“县级领导督疑难、分管人员督统筹、明确专人督具体”的三级督办体系,明确“谁来督、督什么、怎么督”,同时推行“分级回访+动态销号”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受理后“一盯到底、全程跟踪”。
在我省各地综治中心,“群众事项有人办、依法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践行为民服务承诺的具体行动。督办不是“终点检查”,而是全程护航。
我省各地发挥综治中心的督办落实职能,加大对群众诉求办理程序、化解结果的跟踪掌握、全程督办力度,确保每个环节“不脱节、不拖延、不敷衍”,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转化为可量化、可感知的扎实成效。
临颍县综治中心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发力,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兜底式受理、一条龙服务”,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思路,及时分流处理,确保快速响应,同时对办理情况全程跟踪监督,及时掌握办理进度,了解办理难点,确保问题妥善解决。
确山县综治中心强化闭环管理,创新实行“双线督办”模式,线下实行县委政法委班子成员“AB岗”半月驻点督导制度,配套出台进驻单位考核管理办法;线上依托县委书记、县长服务热线,建立3个“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全程跟踪矛盾纠纷办理进度。
滑县综治中心依托解纷平台,实行“一案一码”,明确不同类型、层级矛盾纠纷的流转路径、责任主体、处置时限。事项办结后,处置部门通过平台提交办结结果,综治中心管理员予以审核,确保纠纷的受理、分流、指派、办理、反馈、评价、归档都有始有终、结果可溯。
数智赋新能
“以前解决纠纷可能要跑七八个部门,现在手机上点点就能搞定。”在内乡县湍东镇经营小店的王先生遭遇合同纠纷后,通过扫描“湍东解纷码”线上提交材料,3天后就有律师约他到现场进行调解。
“真没想到,扫个码就能解决纠纷,短短3天就拿到了赔偿款,效率真高。”内乡县群众郑女士的电动自行车在维修时,因工人操作失误被烧毁。郑女士与工人始终无法就赔偿问题协商一致,便扫描“湍东解纷码”提交诉求。内乡县综治中心调解员接到诉求后,第一时间介入,通过电话沟通、现场调解,帮助郑女士拿到了赔偿款。
内乡县综治中心持续深化“内乡治理”平台应用,拓展线上解纷渠道,以科技赋能激活社会治理引擎。当地网格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信息动态采集、事件即时上报、任务精准接收,群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线上申请调解。
科技不仅体现在芯片的运算与屏幕的闪烁上,还体现在触手可及的温暖与关怀中。
我省各地坚持科技赋能与数据驱动双轮并进,以数据融合共享和智能应用为核心,推进平台融合共建,为矛盾风险动态研判、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提供技术支撑。各地综治中心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将分散的治理资源编织成协同高效的“一张网”。
济源示范区综治中心打破数据壁垒,构建“一网统管”智慧中枢,全量汇聚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矛盾纠纷等重点领域数据,为风险防控、矛盾化解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对事件量、办结率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量化分析、综合研判,实现风险隐患智能识别、态势演化精准预判、问题事件靶向推送、矛盾风险有效联处、突发情况精准调度,显著提升了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精准度。
宝丰县综治中心整合多方数据资源,打造“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推出“随手拍”等掌上服务,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对相应问题进行分派、督促解决,让职责更清晰、响应更迅速、过程可追溯,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治理之道,在顺民心;平安之要,在得民意。今年以来,前往综治中心寻求帮助逐渐成为我省各地群众的首选。综治中心实实在在的办事成效,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写下了生动注脚,中原大地和谐安宁的生动图景,正在“最多跑一地”的为民实践中徐徐展开。
来源:中原盾